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我们赫章一中数学组以“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为主线,设计、实施学案教学。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渐渐的对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是否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产生了疑问,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尝试,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新型高中数学作业结构,以下是我的一点经验总结。
一、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
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以教材为中心,以高考为参照,由教师按习题的难度组织起来布置给学生,组成一个基础型、提高型的训练链,通过机械重复来加强记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下表是我所任课班级过去的作业布置情况: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38节数学课的作业大多是直接从《课本》上选择的,尤其我校生源学习基础一般,没有能力独立完成练习册习题;自编的练习卷实际上也是搜集到的所有练习题的剪拼。这种作业与片面追求升学率或应试教育相适应,但它有许多弊端,如:问题的提出是课本和教师;数据的提供是课本和教师;作业形式单一。这种“题海战术”浪费了学生多少宝贵的时间,而由于学生对作业意图不能准确体会,从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了上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的被动学习,也就谈不上作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了。
我课下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数学作业感到厌烦,抄袭作业问题严重。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虽然已形成了许多较具操作性的模式,在培养学生有效识记策略方面,功不可没;但它已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
以“问题解决教学”为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形成了一些较典型和生动的高中数学作业新模式。
(一)“copy”作业
做法:教师把每天的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教材上的例题,课下再留做作业,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再与课本订正、改正;也可以直接抄到作业本上。
特色与优势:我校学生大部分没有严谨的解题习惯,经常是会而不对、或者是会而不拿满分;这样操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时总结,要比老师枯燥的强调几遍效果好的多;同时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完成作业,符合我校学生特点。
(二)自选作业做法:教师按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選择完成。特色与优势: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
(三)分层矫正作业
做法: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总结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优秀”和“需努力”两个层次。教师提供矫正作业,要求“需努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优秀”的学生批改讲评。
特色与优势: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会整齐划一的,教师不在教学单元开始时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而在教学单元结束时划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而矫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
(四)自编“总结”作业
做法: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总结。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章节知识内容的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可小组分工合作总结,也可个体独立完成。每次总结要求学生提交章节知识内容整理、典型习题和考查的知识点等成果。教师取样测试、讲评。
特色与优势:学生在总结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复习巩固了知识的运用过程;总结后的测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学生参与了对测试的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以上四种作业模式,“copy”作业、“自选作业”、“分层矫正作业”、“自编‘总结’作业”是对传统作业的改革。开始时学生不适应这种改革,他们突然从传统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不知所措。通过多次指导,为学生学习目标定向,学生慢慢的懂得了如何选择作业,他们做作业变得积极主动,有针对性,达到掌握水平的比例逐渐上升。以上四种作业模式均属于巩固性作业,以巩固“双基”为目的。
(五)研究性作业
做法:①教师给定范围或专题,学生选题;②学生搜集整理资料;③反馈与修正;④形成作业成果;⑤汇报交流,进行评价。
特色与优势:教师给定范围,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完成时空跨度大,可以寻求合作伙伴,有创造性,与生活紧密结合,加速了个体的社会化,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利用等能力,同时开阔农村学生的视野。与传统作业比较,研究性作业有明显的优势:①探索研究性作业往往是综合的专题学习,学生在驾驭专题学习中容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②作业完成时间较长,作业反馈相应延迟,时空的广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广泛搜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③重视从单独完成到合作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④作业过程、完成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同时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乎能不能取得什么成果或发现。顺应新课程的需要设计研究性作业,它是对传统作业的结构性调整;学生带着问题,边学习,边研究,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层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交流、共享,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念,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三、高中数学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以往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通常以答题正、误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能力等并不能从中反映出来。那么,如何进一步改进批阅学生的数学作业呢?实践中我改变作业由教师一个人评判为教师批改、学生互批、学生讲评交流等多种方式。
这样做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求疑问及改正错误,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型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不仅是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还反映出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
一、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
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以教材为中心,以高考为参照,由教师按习题的难度组织起来布置给学生,组成一个基础型、提高型的训练链,通过机械重复来加强记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下表是我所任课班级过去的作业布置情况: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38节数学课的作业大多是直接从《课本》上选择的,尤其我校生源学习基础一般,没有能力独立完成练习册习题;自编的练习卷实际上也是搜集到的所有练习题的剪拼。这种作业与片面追求升学率或应试教育相适应,但它有许多弊端,如:问题的提出是课本和教师;数据的提供是课本和教师;作业形式单一。这种“题海战术”浪费了学生多少宝贵的时间,而由于学生对作业意图不能准确体会,从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了上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的被动学习,也就谈不上作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了。
我课下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数学作业感到厌烦,抄袭作业问题严重。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虽然已形成了许多较具操作性的模式,在培养学生有效识记策略方面,功不可没;但它已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
以“问题解决教学”为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形成了一些较典型和生动的高中数学作业新模式。
(一)“copy”作业
做法:教师把每天的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教材上的例题,课下再留做作业,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再与课本订正、改正;也可以直接抄到作业本上。
特色与优势:我校学生大部分没有严谨的解题习惯,经常是会而不对、或者是会而不拿满分;这样操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时总结,要比老师枯燥的强调几遍效果好的多;同时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完成作业,符合我校学生特点。
(二)自选作业做法:教师按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選择完成。特色与优势: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
(三)分层矫正作业
做法: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总结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优秀”和“需努力”两个层次。教师提供矫正作业,要求“需努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优秀”的学生批改讲评。
特色与优势: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会整齐划一的,教师不在教学单元开始时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而在教学单元结束时划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而矫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
(四)自编“总结”作业
做法: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总结。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章节知识内容的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可小组分工合作总结,也可个体独立完成。每次总结要求学生提交章节知识内容整理、典型习题和考查的知识点等成果。教师取样测试、讲评。
特色与优势:学生在总结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复习巩固了知识的运用过程;总结后的测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学生参与了对测试的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以上四种作业模式,“copy”作业、“自选作业”、“分层矫正作业”、“自编‘总结’作业”是对传统作业的改革。开始时学生不适应这种改革,他们突然从传统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不知所措。通过多次指导,为学生学习目标定向,学生慢慢的懂得了如何选择作业,他们做作业变得积极主动,有针对性,达到掌握水平的比例逐渐上升。以上四种作业模式均属于巩固性作业,以巩固“双基”为目的。
(五)研究性作业
做法:①教师给定范围或专题,学生选题;②学生搜集整理资料;③反馈与修正;④形成作业成果;⑤汇报交流,进行评价。
特色与优势:教师给定范围,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完成时空跨度大,可以寻求合作伙伴,有创造性,与生活紧密结合,加速了个体的社会化,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利用等能力,同时开阔农村学生的视野。与传统作业比较,研究性作业有明显的优势:①探索研究性作业往往是综合的专题学习,学生在驾驭专题学习中容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②作业完成时间较长,作业反馈相应延迟,时空的广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广泛搜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③重视从单独完成到合作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④作业过程、完成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同时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乎能不能取得什么成果或发现。顺应新课程的需要设计研究性作业,它是对传统作业的结构性调整;学生带着问题,边学习,边研究,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层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交流、共享,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念,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三、高中数学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以往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通常以答题正、误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能力等并不能从中反映出来。那么,如何进一步改进批阅学生的数学作业呢?实践中我改变作业由教师一个人评判为教师批改、学生互批、学生讲评交流等多种方式。
这样做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求疑问及改正错误,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型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不仅是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还反映出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