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364963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是学校教学的一大重要科目,是学生提升数学能力、锻炼数学思维、为现实生活积累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或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导致初中数学成为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我认为,想要做好初中数学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于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技巧。本文我就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简要谈一下我对初中数学导入技巧的一点思考。
  关键字:初中 数学 课堂 导入 技巧 策略
  一、生活案例导入法
  数学源于现实也用于现实,现实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可谓十分密切,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谓十分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就特别注重对于生活案例的导人。比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的时候,我就在教学之前给大家出了一个题目:校园的旗杆大家都经常看到,但是谁能计算一下它的高度呢?于是大家就讨论了起来,有的说找一根和旗杆一样长的木棍,棍子有多长,旗杆就有多高;有的说那样太麻烦,还不如把旗杆放倒直接量,也有人说可以根据旗杆上绳子的长度来计算……大家将各种方法都讲了出来,学习热情也都高涨起来,于是我就说:大家的方法都可以,但是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其实想要测量旗杆的高度很简单,只要一把直尺就够了!大家一听,都愣住了,难道用直尺一点点的去量吗?于是我就趁机引入当天的教学内容:学习了今天的三角函数,我们就知道怎么去测量了,以后就算是楼房的高度、铁塔的高度都可以使用这些方法来量……于是大家都很认真的开始听课了。
  二、温故知新导入法
  初中数学的很多知识都是在原来小学知识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学生们对于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往往比较熟悉,而初中数学在学生心目中都是很难的知识点,所以如果使用原来的知识进行引导,就会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逐渐的跟随教师的节奏进入课堂。比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及推论是交点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在教学中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就可以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理解,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三、引导动手导入法
  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多注重自己的讲解,而不关心学生的理解能力,我认为,教学中应该将师生的互动作为教学的一个大前提,同时也应该将学生的动手引导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方法,以便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在课堂上的一个重要地位。比如在讲解角平分线的时候,我就让学生自己研究,怎么能画出角的平分线,有学生就直接用量角器测量,很快就画了出来,我就引导学生,如果没有量角器,还能怎么画呢?于是就有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特性质(底边的中线即为顶角的平分线),以角的顶点为起点,在角的两边取等长点,然后连接,量取连接线的中点,将此点与角的顶点相连,底边的中线即为顶角的平分线,因此此线段即为角的平分线;还有学生先用圆规以角的顶点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在角两边上画出两个交点,再以这两个交点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分别画两条弧(在角内)相交,再用直尺连接交点和顶点,这条线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这样的导入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很多不同的方法,还能让他们体会到交流学习的重要性,还可以让课堂显得轻松愉悦,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使用游戏导入法
  游戏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的协调能力。数学教学中如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游戏引人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坐标时,可以设计一个玩坐标的游戏:用两根绳子构成坐标,让一个同学做原点,学生对应坐标、象限、直线v=x等都可以体现。原点可以变动,坐标也就随着变化。这一游戏活动简便易行激学内涵丰富。
  五、借助实验导入法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实践和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在教学中放手讓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主动认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让学生从多种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往大脑输送相关的信息,有利于对相应的数学理论的认知和掌握。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实践中总结出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这种引入新课的好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克服懒惰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诱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借助问题导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积极思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也认为,在学习时,教师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有所发现。例如,初中几何关于切线性质的教学可以这样导入:教师先拿出一个圆纸片说:这是一个圆,当中去掉一个同心圆。一边说一边用手一捅,捅去中间的一个(事先做好的)同心圆,然后问学生:这个圆环面积多大?教师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细棒放在圆环内,使它恰好既是外圆的弦,又是内圆的切线。再把细棒从中间折断,以其中一段为半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并对学生说圆环面积与右边这个圆的面积恰好相等。你们相信吗?为什么?从而激起学生研究切线性质、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兴趣。
其他文献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语言文字功底培养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朗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对感化、熏陶、审美、语感、表达的认识,不断积累储备,促进学生语言的社会化。  关键字:小学语文 教学 朗读能力 培养  古语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对朗读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评价,足见朗读在中国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于语文的初学者而言,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解能力还不够
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内容,而跨文化交际则是对学外语的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句子意义及语法分析而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教育。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功,还要培养学生语言应用的能力。要想真正掌握外语,就要求学生既深知本国文化又应了解语言国文
期刊
怎样打好小学英语基础?这句话不知有多少人问我这样相同的问题。在中学时,老师怪学生没有语言基础,现在我在小学得到了一点启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有的同学说:我一看到英语就头疼,怎么能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呢?还有的同学说:英语单词我今天记了明天忘,
期刊
在去年的生物学业考试中,我校取得了A1优比率48%,A2优比率85%人的优异成绩,虽然时间已差不多经过去了近四个月,但回顾上个毕业班复习备考所采取的措施,对我们今后的生物备考复习仍有重要意义。我觉得我应该实事求是的把我校生物学业考试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公开,藉此希望对广大初中生物老师有所帮助。  一、做好复习前准备工作  1.明确考试指导思想,把握考试方向。  各个地区生物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都不是很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