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体验让品德课更精彩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ys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偏远的农村小学在品德学科的教学,仍然是处于一种“教会接受”的道德教育。把学生作为一个容器,学生无条件地接受老师的提问,回答问题也要无条件地符合老师的预设,教师提问单一,教学过程缺乏坡度,处理教材没有深度,教学主观、提问琐碎、低效劳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现象。基于这种情况,引起我的反思:如何使我们边远的农村小学品德教学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本人就从演小品,演中悟理;讲故事,加深理解;看一看,乐中激情;做一做,指导行为,四方面谈活动体验让品德课更精彩。试图促使我们农村边远学校的品德课研究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活动体验;品德课;精彩
  少年儿童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肩负着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的崇高历史使命。诚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德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农村小学在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遵循品德教学的基本规律,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教材的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形式,充分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努力用活动体验式教学开发学生的潜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充满师生的生命活力。
  一、演小品,演中悟理
  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把学习课文内容部分,用演小品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活动,进而让学生产生情感,受到教育。我校有一位老师执教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她让孩子们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有的同学扮演商店服务员,有的扮演顾客;还有的扮演学校门卫自安叔叔、学校搞清洁的阿姨。后来大家选了扮演学校的“清洁工”汇报。这时同学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到这些“才清洁工”身上,模拟“清洁工”挽起袖子,卷高裤脚。小组长分工合作后,几个小清洁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他们有的用力拖地,有的拿着布擦讲台,还有的去端水……一下子把讲台前的卫生搞得干干净净。此刻,老师马上采访这一组的同学谈自己感受。同学们有的说:“地面干净了,心情也舒畅了。”还有的说:“每天看见清洁阿姨干得那么轻松,今天干一会儿就累了,清洁阿姨真辛苦啊!” “我们再也不能乱扔垃圾,清洁真要从我做起啊!”……从各小组的活动汇报中,看出同学们已经获得真实的感受。深深地认识到要以实际行动尊重各行各业的人们。
  二、讲故事,加深理解
  通常運用讲小小的故事,使学生从中受到品德教育,运用精彩的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故事情境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品德课堂的学习,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目的,教学效果总比说教式,只是讲教材知识,教师讲,学生听好得多。自从有机会参加了广州市品德教研会在广州各区的一课两讲后,我们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我们在品德教研中主要研究如何改变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史地题材的课文,都尝试运用讲故事加深学生理解的方法。
  我执教五年级下册《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一课,导入新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一首歌曲《在松花江上》,让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看品德教材第74页“乐乐的日记”。听完音乐后,我立刻问学生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你们知道它的时代背景吗?“是一首抗日的歌曲”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时代背景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被日本占领,广大人民深受屈辱……”一个女同学勇敢地站起来说。接着,我又配上低沉的音乐,深情地讲起“九一八”事变的故事……当同学们听到被打伤500多名学生时,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甚至听到哭泣声。此时此刻,我看到有的同学咬紧牙、有的同学瞪大愤怒的眼睛、有的握紧拳头……“九一八”事变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看一看,乐中激情
  高年级品德的内容故事性很强,如果品德教师的情感态度调动不起来,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如果教师满腔激情,形式多样地进行教学,那么这节品德课就会多姿多彩地调动学生的情感。
  因为情感,是我们对客观事物所具有态度的体验,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的关系。有人认为:学生在情感心理上具有一种非社会性的特征,表现为一种和社会之需不相联系的个体心理。原因是学生年纪小,对社会认识不够深入,尤其是独生子女都是一种以我为中心,比较任性、幼稚的情感。于是,我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看一看,乐中激情,让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我执教五年级下册《勿忘国耻》第二课时,课始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白玉浮雕“虎门烧烟”图,我要求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想,一边看一边议,一边看一边记。当同学们看到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进行了23天,销毁了全部收缴的鸦片时,同学们为林则徐的爱国行为无不为之感动,也从中感受到英国商人的恶毒,这无声胜有声的画面,激起了同学们对英国商人的无比憎恨。此时此刻,同学们带着对林则徐无比热爱和敬佩的感情进入课文。
  四、做一做,指导行为
  在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执教老师要精心设计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让他们悟理,用最体验活动式的方法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形成道德内化,这样更好地达成课时目标。
  在我执教五年级下册主题《爱护集体荣誉》第一课《感受集体的温暖》,课前我事先搜集班级内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然后问学生:“小明走到台前给大家鞠躬时,可能会想到什么?”有些同学们说:“尊重。”有些同学说:“感激。”有个外地插班来的学生说:“感受到温暖。”我带头鼓掌。我还请插班来的这位同学说说为什么会感到温暖。“我刚来,一切都新,黄老师微笑地请到讲台上,向同学们介绍我,班长、小组长接我到座位上……”接下来,我指导学生做“真情互动”的游戏,通过全员参与,使每个同学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同位说,在小组做。汇报时,有个顽皮学生主动走到平时欺负过的几位同学面前赔礼道歉说:“我以后不做小霸王了,再也不欺负你们了,做你们的好朋友。”来,手拉手,齐诵诗歌。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顿时,一股团结友爱的春风吹遍教室每个同学的脸上,激发了相应的道德情感。
  的确,我们农村小学运用活动体验的方法上品德课以后,唤醒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全员参与的兴趣,体验到了参与活动的快乐。有位年轻老师说:“而今我们的品德课告别枯燥,迎来了精彩。”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北师大品德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五、六年级).
  [3]郑德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育有序性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2(06).
  [4]小学品德课程资深整合有效性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从本质上说,特色办学是对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确认和回归,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是学校的个性在办学过程中的体现。它不是单独的实体和单项的成绩,不应局限在某个项目中,而是浸润在学校工作各个方面,并由学校各主要工作表现出来,它是有灵魂的、整体的、渗透式的文化精神存在。学校坚持特色办学理
【摘要】小学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是孩子们得以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工程。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理论知识,带他们了解世界,更要关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成为“真,善,美”的代言人。然而在当下的小学校园,德育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难题与不足,亟待解决。因此,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到德育建设上去,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成为祖国发展、社会富强的新希望。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
【摘要】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找对方法,端正态度,不断革新,才能打开教学的新局面。全脑思维能力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新趋势。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几点:创设安适环境,打开思维大门;坚持眼肌训练,培养快速阅读;文段闪现训练,学会抓住要素;思维导图训练,重视思路过程。  【关键词】全脑阅读思维;眼肌训练;文段闪现;思维导图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找对方法,端正态度,不断革新,才能
【摘要】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因此,教育者不仅要在教学中去发掘口语交际的丰富素材,精心创设挑战性的交际情境,激起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还要为学生搭建缤纷多彩的口语交际舞台,促进学生在互动中不断发现和创新知识,增进师生情感的交流,从而使得课堂更活跃。  【关键词】优化设计;口语交际;影响因素  对不同学段和不同年龄阶层的学生来说,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开拓,
【摘要】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语言积累而教,互相嫁接,相得益彰,既避免繁琐的讲解过程,还为学生创设了语言情景,强化了语言感悟。这就是阅读教学中的“嫁接技术”。  【关键词】嫁接;积累;感悟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有发展学生语言的强烈意识,设法为学生创设语言重组,将已学与未学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在阅读理解过程
【摘要】中学物理教学如何符合中学生的实际,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依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近几年中学物理教学经验,进行了教学尝试,实践了“问题式教学法”,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当“老师”,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出题,自主解答等教學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关键词】创新;真正理解;问题式教学法;自主提问  一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在通盘考虑《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整体制订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的安排。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强调单元的整体教学,注重文本内容的重新构建,对教材文本进行拓展,整合并创设语境,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语言。本文以义务教育教科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册Module 3《Days of the week》为课例,从整体解读教材内
【摘要】中学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在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多种途径在物理学科中发掘人文素材和实施人文教育,实现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有机统一,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目标,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物理教学;人文教育;人文精神;教书育人  一、为什么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  (一)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近代史上物理研
【摘要】问题是数学学科的心脏,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离不开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问题有助于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推动学生又好又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前,山区初中阶段的大部分学生缺少问题意识,加上部分教师较于重视优等生,以致班级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没有得到均衡发展。对此,本
【摘要】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在情境交流中,在“转化”感知中,在“数形结合”中,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数感,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的运算;数感;数学素养  《數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