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白”是国画中的一种手法,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语文教材中,“留白”俯拾皆是,老师们应经常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巧妙地将课文“留白”填补起来,让学生走进文本,真正与文本对话,拓展文本空间,将阅读和作文巧妙结合。
但是,这种补白切不可“随意”而为,为写而写。老师们要静心沉思,这处补白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可行?儿童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补白是不是有意义?如果没有从儿童经验出发,盲目让孩子补白,结果只能是言而无物,言而无情,空话连篇,收效甚微。
下面结合几个补白教学案例,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生活经历,补白之源泉
教学中,常常抓住文本中一些隐藏的细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挖掘补充,创设文本情境,充实文本内容。
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中有“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佳节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有老师让学生想象此情景,体味在欢度重阳的情境中,王维形只影单,孤独、忧伤的心境。于是,学生有了下边的习作:
“重阳节这一天,家家户户,每个人都开开心心的,可热闹了。大街上,人来人往,欢声笑语。只见有的卖重阳糕,有的卖衣服,还有的正在吃着重阳糕。”
当今,大多家庭对重阳节已不太看重,传统的风俗习惯在民间也渐渐淡薄。孩子对重阳节没有亲身经历,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怪孩子们只能粗略写写——“有的卖重阳糕,有的卖衣服,还有的正在吃着重阳糕”,难以将其细节描写得细致、传神。这种脱离儿童生活经验的补白练习纯粹是走过场,孩子没有创作源泉,只能是凭空想象。
二 写作技巧,补白之手臂
教材中有许多重点词语,是人物形象、文本情感的聚焦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紧扣这些词语,发挥想象,扩充词语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与作者、文本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金子》一文中“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全部精力”是一个重点词,老师让学生围绕它展开想象:彼得是如何把“全部精力”都用来种花的?
生:他从早到晚都在田里种花。
生:天黑了,他还在给花苗施肥。
生:他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
……
三年级孩子刚刚学写作文,只能粗线条地把一件事讲清楚、讲完整。“全部精力”这个“压缩面包”对他们来说,啃起来有点费劲。从写作技巧经验角度看,孩子缺乏细节描写的经验。他们就像断了手臂,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如果老师稍加指导,将“全部精力”细化分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谈种花需干些什么?(整地、播种、除草、浇水、施肥、除虫……)再让学生学习通过场景描写,把这一过程说具体。如:播种时,他_________。除草时,他_________。 施肥时,他__________。骄阳似火时,他________。狂风暴雨时,他__________。
这样,学生找到了表达的切入点,自然也就打开了话匣子,写得实在、不空洞,言而有物。
三 情感体验,补白之调味剂
《掌声》一课结尾: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这段富含哲理的文字对学生来说是抽象、高度概括的,但如果联系他们的情感体验,就很容易理解了。于是,老师抛出一串问题:
你有过身处困境的时候吗?别人是怎么对你的?你当时是什么感受?有学生写下了这样的习作:
“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摔了一跤,一条腿受了伤,走路一摇一晃的,疼得不得了。班里有个叫谢钱安的同学,总是跟在我的后边偷笑。我很难过,但又奈何不了他,只好把怒火压在肚子里。好朋友缪艺却亲切地对我笑了笑,说:“我能体会你的痛苦,只要你坚强,总有一天会好的。”刹那间,眼泪夺眶而出。缪艺,你的一番话如同一缕暖阳温暖着我受伤的心灵。衷心地感谢你,我的好朋友!”
习作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有了亲身体验,也就有了情感这个“调味剂”,补白练习自然“有滋有味”。
《孙中山破陋习》中: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省略号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也是老师们常常进行补白练习的切入点。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有学生写下了这样的习作:
“孙中山在外面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房间里又传来姐姐撕心裂肺的哭声,像针一下一下地戳痛着他的心。孙中山一边挥起手臂奋力敲门,一边扯着嗓子大声嚷道:‘妈妈,求求你呀!快放过姐姐吧!你也是从痛苦中走出来的,为什么不能体谅一下姐姐呢?’”
这个学生把孙中山着急时的动作、语言,描摹得恰如其分,符合当时的情境。特别精彩的是孙中山的语言,写得有理有据,理直气壮。学生真正走进了孙中山的内心世界,与之同悲。
现在的学生虽没有被缠脚的经历,未能感知缠脚之痛有多深。但长这么大,身体之痛在所难免,因此完全能够想象出那是怎样一种痛!自然能够体会孙中山当时真是心急如焚啊!写作时,他会把自己或别人着急、气愤时的样子“嫁接”到孙中山身上,储存的情感体验被派上用场,学生才会写得这么逼真、入戏。
总之,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写,可以充实文本、深入文本、激活文本,但要讲究其有效性,随文不可随意。唯有基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写作经验、情感经验的补白,才会补出一片别样精彩的天空。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王 芸
但是,这种补白切不可“随意”而为,为写而写。老师们要静心沉思,这处补白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可行?儿童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补白是不是有意义?如果没有从儿童经验出发,盲目让孩子补白,结果只能是言而无物,言而无情,空话连篇,收效甚微。
下面结合几个补白教学案例,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生活经历,补白之源泉
教学中,常常抓住文本中一些隐藏的细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挖掘补充,创设文本情境,充实文本内容。
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中有“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佳节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有老师让学生想象此情景,体味在欢度重阳的情境中,王维形只影单,孤独、忧伤的心境。于是,学生有了下边的习作:
“重阳节这一天,家家户户,每个人都开开心心的,可热闹了。大街上,人来人往,欢声笑语。只见有的卖重阳糕,有的卖衣服,还有的正在吃着重阳糕。”
当今,大多家庭对重阳节已不太看重,传统的风俗习惯在民间也渐渐淡薄。孩子对重阳节没有亲身经历,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怪孩子们只能粗略写写——“有的卖重阳糕,有的卖衣服,还有的正在吃着重阳糕”,难以将其细节描写得细致、传神。这种脱离儿童生活经验的补白练习纯粹是走过场,孩子没有创作源泉,只能是凭空想象。
二 写作技巧,补白之手臂
教材中有许多重点词语,是人物形象、文本情感的聚焦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紧扣这些词语,发挥想象,扩充词语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与作者、文本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金子》一文中“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全部精力”是一个重点词,老师让学生围绕它展开想象:彼得是如何把“全部精力”都用来种花的?
生:他从早到晚都在田里种花。
生:天黑了,他还在给花苗施肥。
生:他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
……
三年级孩子刚刚学写作文,只能粗线条地把一件事讲清楚、讲完整。“全部精力”这个“压缩面包”对他们来说,啃起来有点费劲。从写作技巧经验角度看,孩子缺乏细节描写的经验。他们就像断了手臂,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如果老师稍加指导,将“全部精力”细化分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谈种花需干些什么?(整地、播种、除草、浇水、施肥、除虫……)再让学生学习通过场景描写,把这一过程说具体。如:播种时,他_________。除草时,他_________。 施肥时,他__________。骄阳似火时,他________。狂风暴雨时,他__________。
这样,学生找到了表达的切入点,自然也就打开了话匣子,写得实在、不空洞,言而有物。
三 情感体验,补白之调味剂
《掌声》一课结尾: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这段富含哲理的文字对学生来说是抽象、高度概括的,但如果联系他们的情感体验,就很容易理解了。于是,老师抛出一串问题:
你有过身处困境的时候吗?别人是怎么对你的?你当时是什么感受?有学生写下了这样的习作:
“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摔了一跤,一条腿受了伤,走路一摇一晃的,疼得不得了。班里有个叫谢钱安的同学,总是跟在我的后边偷笑。我很难过,但又奈何不了他,只好把怒火压在肚子里。好朋友缪艺却亲切地对我笑了笑,说:“我能体会你的痛苦,只要你坚强,总有一天会好的。”刹那间,眼泪夺眶而出。缪艺,你的一番话如同一缕暖阳温暖着我受伤的心灵。衷心地感谢你,我的好朋友!”
习作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有了亲身体验,也就有了情感这个“调味剂”,补白练习自然“有滋有味”。
《孙中山破陋习》中: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省略号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也是老师们常常进行补白练习的切入点。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有学生写下了这样的习作:
“孙中山在外面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房间里又传来姐姐撕心裂肺的哭声,像针一下一下地戳痛着他的心。孙中山一边挥起手臂奋力敲门,一边扯着嗓子大声嚷道:‘妈妈,求求你呀!快放过姐姐吧!你也是从痛苦中走出来的,为什么不能体谅一下姐姐呢?’”
这个学生把孙中山着急时的动作、语言,描摹得恰如其分,符合当时的情境。特别精彩的是孙中山的语言,写得有理有据,理直气壮。学生真正走进了孙中山的内心世界,与之同悲。
现在的学生虽没有被缠脚的经历,未能感知缠脚之痛有多深。但长这么大,身体之痛在所难免,因此完全能够想象出那是怎样一种痛!自然能够体会孙中山当时真是心急如焚啊!写作时,他会把自己或别人着急、气愤时的样子“嫁接”到孙中山身上,储存的情感体验被派上用场,学生才会写得这么逼真、入戏。
总之,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写,可以充实文本、深入文本、激活文本,但要讲究其有效性,随文不可随意。唯有基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写作经验、情感经验的补白,才会补出一片别样精彩的天空。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王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