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的眼光”捕捉信息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yuk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审题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是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有效输入、整理、认真思索的过程。养成低年级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不仅可以正确解答数学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将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数学内容精练、抽象,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薄弱,客观上增加了审题的难度。学生解题时往往只根据对题目的初步印象,习题的错误率较高,不少错题都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而造成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 把握视界,放开“数学眼光”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必备之一。教材中的习题多以图画和图文形式出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看到题目时,教师要巧妙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审题关键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放开数学眼光去捕捉信息。在教学典型课例“认识乘法”时,学生观察主题图时注意力会被可爱的鸡、兔所吸引,教师开始的提问就要有针对性的引导,避免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很快数出图中一共有多少只兔?多少只鸡吗?你是怎样数的?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搜索,用简练明确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指向清晰,唤起学生获取新知的期待,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审题,学生的数学思维会慢慢被建立起来。
  二 走近生活,诱发学生思维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收集信息,解决问题。面对信息繁多的情景图,学生自我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把自己当成题中的××,走进题意所述的情境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内心走近题目。如在“认位置”教学中,体会左、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直观感知左、右,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手拍拍手,右手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感悟左和右。再把学生带入小朋友上课的情景图,分别由学生自己说说你是小明或你是小红,坐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这种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观察想象,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不失为一种审题的好办法。通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贴近学生生活,把数学知识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最大可能的让他们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让他们时刻感受数学的气息与氛围。
  三 实践感知,亲历思考过程
  低年级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能力相对薄弱。为了提高教学效益,更好的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情境或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让题目形象化、直观化,从而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审题的习惯。如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折折剪剪中,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低年级学生在呈现众多信息的情境图中找需要的条件,因此仔细查找是低年级学生必须掌握一个基本技能。老师在指导学生审题时,先要要求学生认真地一字一字地读题,做到不加字,不漏字,精读领悟,弄清题意。引导学生审题时做到有条理,及时动笔作标记,善于抓住题中的关键字、词,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对一些概念性的字眼,要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为正确解题扫清障碍。
  四 分层解读,促进审题思考
  从教学经验来看,低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最大障碍是文字障碍。呈现出来的数学题目,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上的不足,会读其字,不解其意。读题的、听题的都是一头雾水,审题更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将题目分层处理,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熟读题目,寻找“题眼”,找出重点词句说说、议议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意思,或采用转译的方法进行理解。如:一个文具盒40元,一盒水彩笔30元,一只书包50元;(1)一个文具盒比一盒水彩笔贵多少元?(2)一盒水彩笔比一只书包便宜多少元?“贵、便宜”这两个词学生不太明白,可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后,采用换词法读后交流、比较体会。把“贵”换成“多”,把“便宜”换成“少”再理解,接着小组讨论,再转换成50比40多多少?30比50少多少?这样,题目就容易理解多了。
  一种良好的习惯使人一生受用,良好的审题习惯更是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审题,让审题成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一定的步骤和具体的思维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摸索,需要教师长期渗透于教学的每一环节,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李 林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课前预习需要采用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我们探索了“一读、二想、三记录”的课前预习方法。实践表明,它能促进学生素质提升,也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一读、二想、三记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2-0044-03  一、缘起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从杜郎口的“预习、展示、反馈”,到洋思的“先学后
摘 要:越剧是绍兴传统文化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流行音乐的喜欢程度大大超过戏曲音乐,对家乡的地方戏持冷漠态度。针对越剧人才的缺乏、市场的萎缩、观众的老化、越剧传承步履艰难的现状,绍兴县开展了“越剧进课堂”的活动,对农村小学“越剧进课堂”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与思考,从加强教师的培训与教研、编写越剧校本教材、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越剧活动等几方面进行
摘 要:月,从古至今,是人们心灵和精神的寄托,更是文人创作的藉物。月是人世间的情思、对故乡的思念,志向高洁的象征,从吟月中找到心灵与精神的契合,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慰藉和表达。  关键词:吟月;情思;思乡;哲理;美魂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5-0026-03    月,从古至今,引发着人类无数的幻想,人们对它是那么的熟悉,同时又是那么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共鸣;体验;魅力;想象点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7-0074-02  《乡下孩子》是一首充满童趣、情感充沛真挚的儿童诗,这样题材的诗歌是学生比较容易亲近的,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诗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学生才能感悟到位。  这篇诗歌的朗读指导,我主要抓住
摘要:数学课堂的有效练习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巩固,进行数学思维的锻炼。教师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变化性的课堂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 2)03-0057-02  “有效”的含义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练习就是通过
内容提要基于列宁主义的组党理念,加入中国共产党,须经过入党介绍、资格审查以及候补期等多个环节。民主革命时期,革命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组织扩张的紧迫性,“公开号召”一度成为中共吸纳党员的主要手段,入党程序与标准几无不可突破的底线;但源于工人阶级先锋队与超越资本主义的组织自觉,创造了组织修复的内生动力。梳理革命政党组织发展历程,运动式扩张与巩固交错展开;使得中共既壮大了组织队伍,又没有超出阶级政党的弹性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活的,动态的,充满灵性的。课堂是具有观察性的,也是可以诊断的。然而,在我们实际的教学生活中,遇到突发情况,是否做到巧应对,真转折,化解问题于无形,抓住契机,柳暗花明呢?在我的教学中,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急转弯”。   场景一:顺势而导  那是一节作文课,我正在津津有味地讲作文的写作方法,忽然一对蝴蝶飞了进来,翩翩起舞。学生们一下子叫了起来:“好美啊 ,真漂亮!”有的学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卷首语]又是一年毕业季!祝贺满满收获的你!相信今天的答卷你会给自己一个最完美的“谢幕”。迎接新的起点,从每一次的认真起航……  一、积累与运用(42分)  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词语。(10分)  厌倦了都市的喧闹与紧张,和家人、朋友一起到野外呼吸新鲜的空气。在那里搭jiǎn lòu( )的帐篷,吃烧烤。看着zhán lán( )的天空、piāo yì( )的
内容提要 公司治理机制不仅在于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而且还应当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作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有权以债权人的身份参与到公司内部治理中。无论是从利益相关者、现代产权、公司财务理论,还是法学的视角,都为银行参与公司内部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需要以《公司法》为保障,从调整手段、参与治理的方式和层级、强化银行监事监督权等方面来安排设计这一制度。  关键词 银行 公司
摘 要:小学生年幼,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在校园里易发生安全事故,由此引起家校的不和谐。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取得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提高教师处理和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校园安全;安全教育;化解冲突;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7-0013-02  2008年教师节,也是我到联盟路小学任校长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