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调味性语言是目前提倡的以后总教学方式。在篮球教学中,老师要恰到好处的使用调味性语言,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行为
教学是一门科学,快乐教学则是一门艺术。诙谐、风趣的调味性语言的运用可以营造快乐气氛,增进师生间交流,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掌握语言的艺术是老师必须掌握的技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课堂上,教师运用愉快、乐趣的语言创造精神饱满的教学环境,对培养学生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兴趣,以及成绩的提高,都具有极大的意义。[1]”“教师在课堂上时常来点幽默,庄谐杂出,秒语解颐,学生兴趣倍增,便有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2]”篮球运动是一项集娱乐与竞技于一体的体育运动,篮球作为教学的主要道具,学生们通过传、运、投等技术,将其投入篮筐内,通过计分来判断输赢。近年来随着NBA、CBA等球赛的转播和球星效应,篮球运动在我国得到长足的发展,篮球运动成为中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运动,也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学校教学中,由于篮球对身体素质和技术要求比较高,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并不高,在篮球教学中如何使用调味性语言,做到“寓教于乐,寓庄于谐”。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调味性语言的功能
(一)活跃课堂气氛。一堂理想的教学课,应该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调味性语言就是调节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在愉快的心理情境中,学生更容易产生快乐感和自信感,在篮球活动中表现积极,学习动作要领也会更加耐心,练习时乐此不疲。
(二)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篮球教学是一个学习认知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情感因素是学习交流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将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对教学效果也会产生影响。老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展现出自己乐观多彩的个性和色彩斑斓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平等感和亲近感,感觉老师更像是朋友,从而拉近心理的距离,更容易于老师沟通和,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关系,在互助合作中共同步入一个相容有趣的教学世界。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味性语言本身就很具有喜感,具有抽象性、夸张性、易于接受性等特点,它能使教学获得感染力、吸引力和控制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认知心理的需要。篮球的基出知识学习和重复的动作要领练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对体能和技术的要求都很强,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老师要善于运用调味性语言,及时调整学生的情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的信心,调动其练习的积极性,对篮球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具有很大的学习内部推动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去,并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所以篮球教学中要善于挖掘、使用调味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消除疲劳的功能。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缓解师生间,学生间的紧张关系,有降低焦虑、消除疲劳的作用。俗话说:“笑是力量的兄弟”,善于使用调味语言的教师,在学生训练中显示出疲劳时,会用幽默的的语言来让大家开心,学生在笑声中会放松身心,分散掉疲累感,以兴奋的精神状态重新投入到课堂中来。
二、调味性语言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人们常说智者多幽默,调味性语言是也是老师智慧的一种表现。这种语言是随机的,因为某些动作、行为而引发趣味性语言。对于老师来说要在教学中时时闪现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笑中受到教育是一种教学技术。教师要善于运用这种语言,合理的运用这种语言,不但可以化解矛盾,融洽师生关系,还可以点石成金,在笑声中给学生以告戒[3]。在篮球教学中调味性语言有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
(一)课堂上多用鼓励性语言。鼓励会让学生产生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不吝啬自己的鼓励性和表扬性语言,这些语言要用的不着痕迹,让学生舒服的接收。俗话说“好话不嫌多”人都有被表扬和鼓励的欲望,当学生有进步或表现的比较好时,要由衷地表示赞赏,“你太棒了”“做的好”等词语要毫不吝啬使用。在使用鼓励性语言的时候,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都可以用于其中,增加语言的诙谐性。比如当某个学生投篮投的很有技巧时,又可以夸他“科比式动作啊!”“姚明风范”等。将学生熟知的球星名字和经典动作镶嵌到语言中,会使学生产生崇拜的对象和模仿某些动作的欲望,会刻意多加练习和努力,在做动作时也会力求标准,到位,不辜负老师赋予的盛名,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二)篮球课上巧用歌曲、外语流行元素。学生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快,对新潮流行的事物也很感兴趣,老师就要巧用流行元素,诙谐幽默的语言即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起到间接教育的作用。歌名、歌词等都可以成为老师课堂中可用的素材,象为了表示对某些学生加入球队或者篮球活动的欢迎,一句《北京欢迎你》就可以表达的非常热烈。“等你等得花都谢了”就可以吧希望大家加快速度的意思表示的很明白,令学生在不是批评的批评中改变拖拉的习惯。中学学生,已有一定的英语知识,老师适时的使用英语,可以增添课堂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需要继续下一个动作时,就可以用"go on" "come on"等词语,然后配以"one 、two、 three、 four"等英语计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做的比较好时,在运用了“太捧了”等汉语表扬词语后,"good"等词语可以常用,当然如果学生出现了异常的举动,"my god"等夸张性词语也可以运用,当然英语词语既要有常用性,又要适时,还要带有一定的夸张性,要让学生能够听懂,又要感到有趣。比如为了表示运球时的灵活性,和躲避技术的高潮,如果用汉语表示谁的动作像猴子或者泥鳅,不一定会引起学生兴趣,有的学生会因为形容带有反语意味而不乐于接受,用"fish"、monkey等词语不仅可化解这种窘境,还可以让学生的兴趣盎然。但是这种语言不宜于多,也不易于难,他只是调节课堂用语,多了反而有卖弄之嫌。 (三)篮球课堂上巧用反语和比喻。当学生又不合适的行为或动作的时候,有些时候过于严厉的语言或者正面的教育,会影响教学的情绪,令学生反感,反语的运用就可以起到适时的教育作用,但是需要老师掌握火候,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4]。比如有些学生上课比较调皮,不好好学习篮球技巧,该动的时候不动,该静的时候不静。老师就可以用“动若脱兔、静若处子”来形容。这句话对于动静适当的学生是正语,但是对于一个学习篮球动作却坐地静观的学生来说就是不一样的意思了。当需要练习打球或者组队比赛而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处于观望状态的时候,“恭喜你们升级啦,提前进入观光团啊”,一句话可能就会使学生改变态度,积极参加到篮球比赛中去,这笔板着脸训话要好的多。
(四)篮球课堂上巧用名人名言、诗词、歇后语等。老师不要认为篮球课堂教学是一项单纯的身体运动,其实也是展现老师个人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的平台。经常蹦出些名言警句,一则可以调节课堂情绪,二则可以起到婉转教育的作用。对于那些不善于人前表现却篮球知识和技巧掌握的很扎实的学生,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并肯定的告诉学生他一定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在以后的课堂中会积极表现。对于那些平时不看好,却有超常表现的学生,则就可用“看家拳头—留一手”了。这样既可以表现楚老师对学生的欣赏,也婉转的表现出老师对学生能力不查的自我批评,同时也是对学生以后可以更好发展的激励。当然也会很好的调节气氛,将同学们从惊讶与不认可中拉回来。如果是表现差强人意的学生,或者使学生在篮球课上表现出倦怠情绪,则可借用孙中山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乃需努力”,即指出了不足,又提出了希望,消除了学生的倦怠情绪,激励学生前进,可谓一语三得。所以一样的语言,用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对象,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当然这也需要老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才不至于言语匮乏,缺乏新意。
(五)篮球课堂上巧用一些顺口溜容易领会的语言等。篮球课上常有技术讲解的动作,如果老师只是一味按照书上的内容生搬硬套,学生一定不容易接受,所以就要用善于总结,将一些技术动作要领用言简意赅语言表达出来。象运球:“抬头动球膝微屈,手指分开掌心空,球反弹时稍缓冲,肩带手腕按压送。”篮球运球,投球中的动作用简要的口诀描述出来,“膝弯曲,用力蹬,空展体,腕用力,落地稳,要机智,须果断。”学生自然就又快又好的掌握了技术动作要领。象三部跨栏、带球跑步等都以用这种形式表达出了,学生易记,老师易教,也便于指导。比如学生在打球的时候,老师在旁只需说出“三步跳”、“腕用力” “跳”“走”等简单的词语,学生便能心领神会,知道该做什么。当然编制这些朗朗上口的语言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针对技术要领,就要易学易记,需要老师费一番功夫。
(六)形体语言运用。“言传身教”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人体有着很丰富的动作语言,可以起到很好的课堂调剂作用。在篮球课堂教学中,技术性身教是一方面,老师一个漂亮的上篮动作,一个完美的投球,都会在不自觉中带给学生一种美感,传染给学生一种快乐、自信的力量。所以体育老师首先要掌握一定的篮球技术,使自己的动作具有表率性,才能让学生由欣赏而崇拜进而模仿学习,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另外人的肢体语言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老师要善于运用这种能力,老师的微笑,点头都是表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鼓励和许认可,老师也可以通过手势来表达很夸张的表情,象成功的手势加上“耶”的表情,就可以很好地带动学生的情绪。对于学生的某些搞笑型行为,老师也可以参与“促狭”一把,努努嘴、瞪瞪眼等,模仿一个滑稽的表情等,通过“此时无声胜有声”,调动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总之,调味性语言的运用是多方面的,是在课堂中随机而发的灵感涌动,教师在篮球教学中用形象的比喻、巧妙地移用、极度的夸张,反语等诙谐、风趣的语言以及肢体语言的发挥等,都会调动篮球教学的气氛,使枯燥的篮球学习变得很有魅力。但是调味性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如何才能运用自如,恰到好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老师内涵的表现。所以体育老师要在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拓展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积累语言财富,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调味性语言的作用,提高篮球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晓丽.体育教学艺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 王北生.教学艺术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 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3.
[4] 李如密,孙元涛.新世纪教师教学艺术策略[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27~31.
作者简介:
吴剑(1977-),男,汉族,学历本科,工作单位:福建永定侨育中学,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行为
教学是一门科学,快乐教学则是一门艺术。诙谐、风趣的调味性语言的运用可以营造快乐气氛,增进师生间交流,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掌握语言的艺术是老师必须掌握的技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课堂上,教师运用愉快、乐趣的语言创造精神饱满的教学环境,对培养学生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兴趣,以及成绩的提高,都具有极大的意义。[1]”“教师在课堂上时常来点幽默,庄谐杂出,秒语解颐,学生兴趣倍增,便有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2]”篮球运动是一项集娱乐与竞技于一体的体育运动,篮球作为教学的主要道具,学生们通过传、运、投等技术,将其投入篮筐内,通过计分来判断输赢。近年来随着NBA、CBA等球赛的转播和球星效应,篮球运动在我国得到长足的发展,篮球运动成为中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运动,也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学校教学中,由于篮球对身体素质和技术要求比较高,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并不高,在篮球教学中如何使用调味性语言,做到“寓教于乐,寓庄于谐”。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调味性语言的功能
(一)活跃课堂气氛。一堂理想的教学课,应该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调味性语言就是调节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在愉快的心理情境中,学生更容易产生快乐感和自信感,在篮球活动中表现积极,学习动作要领也会更加耐心,练习时乐此不疲。
(二)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篮球教学是一个学习认知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情感因素是学习交流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将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对教学效果也会产生影响。老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展现出自己乐观多彩的个性和色彩斑斓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平等感和亲近感,感觉老师更像是朋友,从而拉近心理的距离,更容易于老师沟通和,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关系,在互助合作中共同步入一个相容有趣的教学世界。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味性语言本身就很具有喜感,具有抽象性、夸张性、易于接受性等特点,它能使教学获得感染力、吸引力和控制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认知心理的需要。篮球的基出知识学习和重复的动作要领练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对体能和技术的要求都很强,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老师要善于运用调味性语言,及时调整学生的情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的信心,调动其练习的积极性,对篮球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具有很大的学习内部推动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去,并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所以篮球教学中要善于挖掘、使用调味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消除疲劳的功能。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缓解师生间,学生间的紧张关系,有降低焦虑、消除疲劳的作用。俗话说:“笑是力量的兄弟”,善于使用调味语言的教师,在学生训练中显示出疲劳时,会用幽默的的语言来让大家开心,学生在笑声中会放松身心,分散掉疲累感,以兴奋的精神状态重新投入到课堂中来。
二、调味性语言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人们常说智者多幽默,调味性语言是也是老师智慧的一种表现。这种语言是随机的,因为某些动作、行为而引发趣味性语言。对于老师来说要在教学中时时闪现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笑中受到教育是一种教学技术。教师要善于运用这种语言,合理的运用这种语言,不但可以化解矛盾,融洽师生关系,还可以点石成金,在笑声中给学生以告戒[3]。在篮球教学中调味性语言有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
(一)课堂上多用鼓励性语言。鼓励会让学生产生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不吝啬自己的鼓励性和表扬性语言,这些语言要用的不着痕迹,让学生舒服的接收。俗话说“好话不嫌多”人都有被表扬和鼓励的欲望,当学生有进步或表现的比较好时,要由衷地表示赞赏,“你太棒了”“做的好”等词语要毫不吝啬使用。在使用鼓励性语言的时候,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都可以用于其中,增加语言的诙谐性。比如当某个学生投篮投的很有技巧时,又可以夸他“科比式动作啊!”“姚明风范”等。将学生熟知的球星名字和经典动作镶嵌到语言中,会使学生产生崇拜的对象和模仿某些动作的欲望,会刻意多加练习和努力,在做动作时也会力求标准,到位,不辜负老师赋予的盛名,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二)篮球课上巧用歌曲、外语流行元素。学生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快,对新潮流行的事物也很感兴趣,老师就要巧用流行元素,诙谐幽默的语言即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起到间接教育的作用。歌名、歌词等都可以成为老师课堂中可用的素材,象为了表示对某些学生加入球队或者篮球活动的欢迎,一句《北京欢迎你》就可以表达的非常热烈。“等你等得花都谢了”就可以吧希望大家加快速度的意思表示的很明白,令学生在不是批评的批评中改变拖拉的习惯。中学学生,已有一定的英语知识,老师适时的使用英语,可以增添课堂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需要继续下一个动作时,就可以用"go on" "come on"等词语,然后配以"one 、two、 three、 four"等英语计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做的比较好时,在运用了“太捧了”等汉语表扬词语后,"good"等词语可以常用,当然如果学生出现了异常的举动,"my god"等夸张性词语也可以运用,当然英语词语既要有常用性,又要适时,还要带有一定的夸张性,要让学生能够听懂,又要感到有趣。比如为了表示运球时的灵活性,和躲避技术的高潮,如果用汉语表示谁的动作像猴子或者泥鳅,不一定会引起学生兴趣,有的学生会因为形容带有反语意味而不乐于接受,用"fish"、monkey等词语不仅可化解这种窘境,还可以让学生的兴趣盎然。但是这种语言不宜于多,也不易于难,他只是调节课堂用语,多了反而有卖弄之嫌。 (三)篮球课堂上巧用反语和比喻。当学生又不合适的行为或动作的时候,有些时候过于严厉的语言或者正面的教育,会影响教学的情绪,令学生反感,反语的运用就可以起到适时的教育作用,但是需要老师掌握火候,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4]。比如有些学生上课比较调皮,不好好学习篮球技巧,该动的时候不动,该静的时候不静。老师就可以用“动若脱兔、静若处子”来形容。这句话对于动静适当的学生是正语,但是对于一个学习篮球动作却坐地静观的学生来说就是不一样的意思了。当需要练习打球或者组队比赛而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处于观望状态的时候,“恭喜你们升级啦,提前进入观光团啊”,一句话可能就会使学生改变态度,积极参加到篮球比赛中去,这笔板着脸训话要好的多。
(四)篮球课堂上巧用名人名言、诗词、歇后语等。老师不要认为篮球课堂教学是一项单纯的身体运动,其实也是展现老师个人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的平台。经常蹦出些名言警句,一则可以调节课堂情绪,二则可以起到婉转教育的作用。对于那些不善于人前表现却篮球知识和技巧掌握的很扎实的学生,要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并肯定的告诉学生他一定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在以后的课堂中会积极表现。对于那些平时不看好,却有超常表现的学生,则就可用“看家拳头—留一手”了。这样既可以表现楚老师对学生的欣赏,也婉转的表现出老师对学生能力不查的自我批评,同时也是对学生以后可以更好发展的激励。当然也会很好的调节气氛,将同学们从惊讶与不认可中拉回来。如果是表现差强人意的学生,或者使学生在篮球课上表现出倦怠情绪,则可借用孙中山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乃需努力”,即指出了不足,又提出了希望,消除了学生的倦怠情绪,激励学生前进,可谓一语三得。所以一样的语言,用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对象,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当然这也需要老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才不至于言语匮乏,缺乏新意。
(五)篮球课堂上巧用一些顺口溜容易领会的语言等。篮球课上常有技术讲解的动作,如果老师只是一味按照书上的内容生搬硬套,学生一定不容易接受,所以就要用善于总结,将一些技术动作要领用言简意赅语言表达出来。象运球:“抬头动球膝微屈,手指分开掌心空,球反弹时稍缓冲,肩带手腕按压送。”篮球运球,投球中的动作用简要的口诀描述出来,“膝弯曲,用力蹬,空展体,腕用力,落地稳,要机智,须果断。”学生自然就又快又好的掌握了技术动作要领。象三部跨栏、带球跑步等都以用这种形式表达出了,学生易记,老师易教,也便于指导。比如学生在打球的时候,老师在旁只需说出“三步跳”、“腕用力” “跳”“走”等简单的词语,学生便能心领神会,知道该做什么。当然编制这些朗朗上口的语言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针对技术要领,就要易学易记,需要老师费一番功夫。
(六)形体语言运用。“言传身教”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人体有着很丰富的动作语言,可以起到很好的课堂调剂作用。在篮球课堂教学中,技术性身教是一方面,老师一个漂亮的上篮动作,一个完美的投球,都会在不自觉中带给学生一种美感,传染给学生一种快乐、自信的力量。所以体育老师首先要掌握一定的篮球技术,使自己的动作具有表率性,才能让学生由欣赏而崇拜进而模仿学习,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另外人的肢体语言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老师要善于运用这种能力,老师的微笑,点头都是表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鼓励和许认可,老师也可以通过手势来表达很夸张的表情,象成功的手势加上“耶”的表情,就可以很好地带动学生的情绪。对于学生的某些搞笑型行为,老师也可以参与“促狭”一把,努努嘴、瞪瞪眼等,模仿一个滑稽的表情等,通过“此时无声胜有声”,调动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总之,调味性语言的运用是多方面的,是在课堂中随机而发的灵感涌动,教师在篮球教学中用形象的比喻、巧妙地移用、极度的夸张,反语等诙谐、风趣的语言以及肢体语言的发挥等,都会调动篮球教学的气氛,使枯燥的篮球学习变得很有魅力。但是调味性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如何才能运用自如,恰到好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老师内涵的表现。所以体育老师要在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拓展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积累语言财富,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调味性语言的作用,提高篮球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晓丽.体育教学艺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 王北生.教学艺术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 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3.
[4] 李如密,孙元涛.新世纪教师教学艺术策略[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27~31.
作者简介:
吴剑(1977-),男,汉族,学历本科,工作单位:福建永定侨育中学,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