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具备哪些好习惯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b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学科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具有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与阅读,养成遇到问题多思考、善于与其他人合作的好习惯,并从生活入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更有效地学习数学,提高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习惯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0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6.030
  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惯贻害无穷。无论做什么事都离不开习惯的培养,学习数学知识亦是如此。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 倾听和阅读
  1.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有密切的联系,而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又与学习的兴趣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认真钻研、勇于探索,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听课积极认真,自然学习态度就会非常好。小学生活泼好动,上课精力不集中,或注意力不持久,这时,如果教师单纯地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效果不会很好。教师应该把课讲得生动一些,学生们有了兴趣,课上听得也会非常认真。听教师讲一般学生都能做到,但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或小组交流时,有些学生就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听得不够专心。
  为了调动学生听的意识,我就抓住了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在班里采用争做小老师的方法,让他们给发言的学生进行评价,或者打分,这样,为了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评价,学生听得非常认真。
  例如,有学生回答完后,让其他学生说说这个人答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有什么好的建议?这样,学生们听得别提有多认真了。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建议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因为,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假如学生没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的话,就会处处受制,导致数学成绩一落千丈。
  例如,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有的学生不会审题;有的只读一半;还有的不会分析题干,不懂题目的意思等,这些都是不会阅读惹的祸。
  二、 思考和合作
  数学学科具有极强的思考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自制力差,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表现在课堂上随波逐流,思路跟着别人走,没有自己独立的意见和见解,别人说什么他就跟着说什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想方设法地给学生创设各种思考的情节,并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有所差别。学生只要回答的意思接近了,教师就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小学生之间引导他们进行相互交流与合作,从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还锻炼了他们的交流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思维的火花得到激烈的碰撞,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例如,在讲授“统计”这节课时,我给学生看了一段视频,问他们交通路口在一分钟内一共经过了几辆面包车、几辆公共汽车、几辆小轿车?学生都说:“没看清楚。”纷纷要求再放一遍。我又给他们播放了一遍,还是没看清楚。我问他们:“为什么没看清楚呢?”学生们都说:“汽车太多了。”“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合作!”学生们异口同声。有数公共汽车的,有数面包车的,有数小轿车的,很快大家就把统计的结果报了上来。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明白了小组合作的力量,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三、 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艺术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同样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运用。学生要想培养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就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明白数学知识的用途。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会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提高。要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意义,教师就要从实际出发,从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实物中去感受。从而做到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解释数学、发现数学、实践数学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观察物体”的镜面对称知识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镜面对称的原理,而是鼓励学生回家自己照一下镜子,认真观察人在镜子中的形象,发现什么特点,然后来到学校,同学们交流意见。经过讨论大家得出了结论:人在镜子中的形象大小、高低、都没有改变,只是左右的位置进行了对调。这样,不用教师详细讲解,学生就明白了镜面成像的原理。
  四、 学会整理,构建知识结构,新旧知识衔接
  数学知识广泛而杂乱,学生不懂得梳理就会没有头绪。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整理,构建数学知识结构。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往往会结合以前讲过的旧知识来进行导入,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给新旧知识的交接完成巧妙的过渡。一般教师会通过“旧知识的引入”,“新旧知识的衔接”,“新知识的形成”三个过程来完成教学,从而使学生很快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讲授“分数的意义”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图画,上面画着六个苹果组成一个整体,还有画着八个彩旗也组成一个整体。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備依次在屏幕上给学生逐个展示,这时,我一边讲课一边在黑板上书写,学生在观察图画变化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分数的真正含义。教师通过给学生展示图形,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单位“1”,什么是“平均分”,什么是“几分之一”等概念,对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而且形象生动,学生好理解,记忆牢固。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还认识到了原来“一堆苹果”“一群山羊”“一支队伍”等都可以看作单位“1”,同时,还理解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这时,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彻底掌握了。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扎根、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月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8):207-208.
  [2] 李云芝.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亚太教育,2015(25):16.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出台,高中语文课程设计要求越来越高。新的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不仅注重“基础性”,也开始强调“选择性”,“双性”结合成为高中语文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基于此,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高中语文教育基础目标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发展潜力的学生,新课标设计了 “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种课程结构。  一、“双性”设计理念对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是高中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中语文课内知识迁移和延伸的指南,是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良好媒介,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肥沃土壤,是教师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纽带与支撑。所以我们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效的运用《读本》。基于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借用“提示·引导·参考”栏目,有效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读本在每一篇文章的开头都设有“提示·引导·参
在初中语文课文中,隐藏大量的核心素养教学知识,只有教师深层发掘这些内容,并设计与之相符的教学方案,才有助于培育和优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但可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引导学生累积语言知识、优化语言应用技能,并构建正确的学习习惯,以此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以语文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部编版的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很多激励性的文章,教师在引导
研究选取重庆市内 13 所高职院校, 通过辅导员访谈、 学生访谈、网站搜索的方式了解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中隐私侵犯的问题, 并针对侵犯形式提出完善大学生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内
幼儿园混龄区域联动是一种新型的活动方式,可以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联合活动。这种活动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幼儿各自的需求,还可以推动幼儿个性化的发展。本文旨在对幼儿园混
首届全国省会城市(直辖市)初中语文微课现场教学大赛已经落下帷幕。经过两天共40节微课的赛教、观摩和学习,相信各位老师收获良多。微课,对我们很多老师来说,还是新的东西,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