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瑶族采撷大地的蔷薇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laus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来到红瑶山寨,是去参加一个之前闻所未闻的特别节日,一个红瑶自己独有的节日——“红衣节”。朋友说这天红瑶人不论男女,都身着盛装参加聚会或相互来往,村寨里还会举办一些民俗活动,往日寂静的瑶山这天便热闹起来。朋友的鼓动极具诱惑,于是我匆匆忙忙背起行囊和相机,怀着好奇之心来到龙胜。
  
  白云深处是瑶家
  
  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进发。仅半个多小时就将县城集镇的喧嚣摆脱得无影无踪,眼前又是一个清新的世界,连绵起伏的群山,一片片茂密的森林,连坡环绕层层叠叠的梯田,梯田间依山而建的木楼群落,这便是瑶家山寨了。
  
  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的红瑶山寨,是桂北瑶族民居中较为典型的。瑶族在历史上因频繁的民族迁徙和战乱,社会生产力一直很低,而且都住在高山峻岭地带,村寨分散,自然条件比较差,以前的民居相当简陋。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瑶民大都住上了宽敞的吊脚楼。瑶家建筑偏重于实用,很少张扬排场。吊脚木楼分三层,底层堆放杂物,饲养畜禽。二层正中是堂屋,里边设有祭祖先的神位,旁边另设一间为火堂,既是炒菜做饭的地方也是冬天取暖之所。三层为家人的睡房。瑶家吊脚楼一般为五柱三间,两头附建偏厦或一头偏厦,或在一头偏厦前伸建厢房。二层的堂屋很宽阔,板壁及木地板都上了桐油,金黄色中透着漂亮的木纹,地面洁净得一尘不染,精巧的花窗镶嵌了玻璃,使室内颇为明亮,这是主人主要居家活动的场所,也是会客的地方,比较讲究。
  让人惊奇的是,瑶家的竹具竹编制品特别的精致。瑶家多居住在林区,楠竹资源丰富,用竹子制成的家具,用具随处可见,竹床、竹桌、竹椅美观、耐用实用。编织的背篓,斗笠、箩筐、拿到大集市上还深得其他民族的青睐,好销得很。瑶家篾匠手巧,姑娘们盛刺绣材料用的小巧的竹篮用如丝的金篾编成,并呈有很精致的几何图案,让人爱不释手。盛糖果的竹盒,装鱼的竹篓。盛糯米饭的饭篓、存衣物的竹箱样样都是做工精巧、美观大方。
  瑶家还有个特点就是家家都辟有澡房。澡房设在屋后,水是山里的清泉水,用竹笕引入房中,澡房内设一长五尺,宽三尺。高三尺的大木庞桶。边上有烧药浴水的大灶锅,烧开一大锅药汤,洗时用滚开的药汤兑庞桶里的清泉至适宜的温度.人再坐入桶中。
  每天一个热水澡,不要郎中抓药草,这是瑶族民间的一首民谣。瑶族主要居住在高山地带,常年受山间湿气和寒风的侵袭,药浴是瑶族人祛病驱寒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冬天.几乎是天天必浴,人人必洗。洗浴的药草多是野生野长的,也有从山上移植栽种在屋旁的。常见的药草有:九节风、箭竿风、松筋藤等二十余种。这些药草煮水浸泡身体,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在理寨住下来后,我与往常一样,每到一地都先与当地老人聊聊天,听老人们谈古道今。寨里的老人说,传说理族的先祖居住地频有外敌犯扰,因势力单薄,常常吃亏,生产生活受到威胁,别无良策的寨老就许愿,不论谁砍下敌方首领的头就把惟一的女儿嫁给他。让人想不到的是一条猎狗乘夜色潜入乱营把敌将首级咬下,敌方大乱,不战自败。寨老心里虽不情愿,但为了服众,就把女儿嫁给了猎狗。寨老把千金嫁给了猎狗觉得不是很光彩,就到深山里给他们安了家。两年后,寨老及夫人到山里看女儿,女儿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了,看到女儿生的孩子是人而不是狗,老人既高兴也觉得奇怪,就将女儿一家接回家来居住,母亲无意中发现女婿到晚上脱下狗皮竟是一位英俊的后生,为了不让女婿再变成狗,私下把狗皮烧了,女婿还不了原,便死了。这只狗对瑶人有恩,瑶人很悲痛,从此,瑶族对狗就很敬重,至今不吃狗肉。红瑶妇女不论穿便装还是盛装,都必须系长长的腰带,腰带有穗,据说就是代表狗尾巴。
  瑶家女的上装就是一件完美的工艺绣品。她们从小就学刺绣,通常是绣针不离手,练就了一手刺绣绝活。一套绣花衣裙耗费时日,据说断续下工至少要一年。男女定情之物也是花针丝线,其意为象征花针引线,情深意长,丝绣的花衣均以红色为底,花色艳丽、图案奇特.极富本民族特色;图案也与山里人传统的审美心理有关,如鸳鸯戏水。龙凤呈祥、飞禽走兽,芳草山花等。裙子为筒式百褶裙,是以黑色布料为底,同样绣有各式精美图案。腰带则用七彩丝线绣成,束在腰间,后吊带头一尺多,走起路来裙子与腰带及穗子也随之摆动,真是洒脱飘逸。仪态万方。
  
  红袖飘飘长鼓舞
  
  我借住的阿依家这天来了很多寨里的妯娌姐妹,她们穿上鲜艳的瑶装,在阿依家堂屋里唱瑶歌,还跳起了传统的长鼓舞,让我们大开眼界,瑶族爱舞蹈,宋代《岭外代答》一书中就有“瑶人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子其庙前,令男女无室家者,男女各群连袄而舞,谓之踏舞”的记载。瑶族舞蹈都是从生产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其舞姿矫健刚劲,刚柔交错,令人赏心悦目。瑶舞中,《长鼓舞》最为有名。长鼓如米舂抖槌的样子,用梓桐木制成,长有两尺五寸,两端大、中间小,两头挖空,蒙上兽皮。
  
  据说,瑶族先祖盘王上山打猎,追赶一只中了箭的野羊,野羊滚下山崖,盘王也因追赶太急一同滚下去,被梓桐木插死。瑶民悲愤之余,把梓桐木制成长鼓,把野羊皮剥下蒙在两头,时常敲打,以示为盘王报仇。
  长鼓舞是瑶族人民在节庆和祭祀盘王时必不可少的舞蹈。表演时,鼓手左手握住长鼓的鼓腰上下翻转,右手随之拍击,边击边舞。其演出形式有四人合舞、双人对舞等。动作有造屋。制鼓、耍鼓、模拟动物等,舞姿刚健,风格纯朴。有的双人长鼓舞表演的技艺高超者,可在一张八仙桌上手舞长鼓边打边跳,让人叹为观止。
  阿依的父亲介绍说,瑶族的传统乐器最普及的是唢口内,还有芦笙.笛子。胡琴等。各种演奏活动中以唢呐为主。演奏时,其他乐器都是围绕唢呐进行,这是瑶族音乐的一大特色。瑶族吹唢呐,技艺高超者能兼用鼻音,善换气,可吹上一两个小时。唢呐发声的哨子用虫壳做成,其声音洪亮悠扬。就是一片树叶也是一样“乐器”。瑶家人上山劳作,休息时,随手摘来一片树叶,就能吹出动听的乐曲来,而且声音婉转悠扬.清新悦耳,这一技能让来瑶山的外乡人颇为羡慕。
  
  一把草结会说话,说来你可能不会信,可在瑶山,这是真的。阿依姑娘带我们到寨子背后的山上拍梯田风光,看到山路边放一背篓,背篓里有些杂物,上面盖一斗笠,斗笠上放一个用茅草打成的结。我们不解,阿依说这是草标,是告诉人们不要乱动。这个草结就是瑶山的一个特殊的符号。瑶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瑶乡,路边或山上有一堆木柴。野果,如上面放有这样一个草结,便表示物有所属,人们就不会去动了,更不会有人占为己有。上山劳动或走亲访友,不必带去的东西可以随时随地放于路边或挂于树上,放上一个草标。不管放多久也不会丢失。
  
  长发飘飘红瑶女
  
  红瑶妇女的长发是红瑶的一大特色,其长发与红衣、绣裙竞相媲美。红瑶以长发为美。女子从五六岁开始蓄发,一直到十六岁剪一次,将剪下的长发珍藏起来。她们把十六岁生日当成告别少女步入成年的分界,而剪下的头发就是自己的青春纪念,之后再蓄长发就是为了未来的丈夫而蓄了。待到婚后三十岁左右,已养育两个小孩的时候.再将珍藏多时的少女时代的头发一起盘在头上。人们看到瑶族妇女的头发特别的丰厚,可并不知道她们是将一辈子的头发都盘在了头上,所以上了年纪的妇女头发看上去特别多。在她们看来,一头秀发是上天赐予的,无比的珍贵,都盘在头上则带着“贵气”,“福气”。
  
  长发很美,可日常生活中梳洗盘发也不是一件易事,头发长达一米以上,梳洗可是一项大“工程”。瑶家女特别爱干净,三天两头便得洗一次,好在她们有城里人所没有的洗发护发的传统秘方,那是用山里特有的中草药精心配成的洗发液,能使头发乌黑发亮、富有弹性。洗发护发的秘方外人是打听不到的,因为这是一个民族的秘密。来到瑶山。时常看到山寨边的小溪里三五成群的红瑶女在梳洗秀发,笑语不断,不时还飘荡醉人的瑶歌,可谓一道亮丽的风景。要是在过去,“瑶家妇女是不会在陌生人面前梳头的,这是老习俗,到了最近几年才不避讳梳给外人看。瑶乡将头发长短作为对妇女审美的尺度。红瑶妯娌们一天都忙于劳作,长发飘飘之美很难有展现的机会,“赛长发”也只有傍晚时分到溪河边梳理时才有意无意地展开,寨里的人这时也多将目光往河边瞟,看看哪个头发最长。头发最长的,人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梳头,头发未端还在水里漂着呢。
  “一梳长发黑又亮,梳妆打扮为情郎。二梳长发粗又亮,夫妻恩爱情意长。三梳长发长又亮,父母恩情永不忘。丝丝长发亮堂堂,幸福生活久久长。”这几句《长发谣》唱出了她们的心声。
其他文献
媽妈,让我歇一歇吧
达尔米拉(Дальмира Тилепбергенова,1967—)是吉尔吉斯斯坦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和电影导演,2007年出任中亚五国国际作家笔会会长,吉尔吉斯电影家协会主席。2010年在莫斯科“专业”电影公司担任专职导演。达尔米拉1989年毕业于苏联国立吉尔吉斯大学俄语系,毕业后曾担任俄语和俄罗斯文学教师。她的诗歌创作可远溯童年时代。她上小学时便喜爱文学,作文成绩优秀。语文老师说,达尔米拉自幼
傍晚时分  我注视受伤的天空  走动的雨  带着陌生鸟群  撤离贫瘠的土地  弯腰取水的母亲  手背与皱纹同居多年  它们胜过爱情  孕育四季以外的曙光  我挥了挥手  企图让一切都慢下来  而温和的沉默  早早地擦过老年  独立且温柔地  从时间的一头  将我凝望
那个炎热的下午,我把收集到的这些老物件整齐地码放在地板上,  托着腮帮子看了一会,觉得这些真像老电影中的道具。  这些行走的符号,曾经真实地被作用于某个时代、某个事件、某处景物、某种逝去的时尚,老旧磨损的表面上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重量。    ★ 军用挎包 ★    我们父辈的户外背包,简称“军挎”, 绿色,面料为结实的帆布,以洗得发白为时尚,并由此看出面料并不防水。能装书本及小件行李物品,亦能如《
王 珈  第二届太仆寺旗全国马术绕桶冠军赛女子季军  职业:《时尚》传媒集团职员  年龄:23岁  骑龄:两年  马名:米乐  记者手记>> 王珈,网名蚂蚁。在太仆寺旗绕桶赛靓丽的女骑手中,她飘动的白衬衫和那似放大的水滴垂下的银质耳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熟、冷艳、高傲恰如一朵深谷百合。而此刻麦当劳桌旁吃着薯条与我轻声交谈的她,真诚,细腻、安静,又是一种出水芙蓉般的清新拂面。一个23岁刚刚走出象
哈玉清  第二届太仆寺旗全国马术绕桶冠军赛男子季军  职业:北京=手车交易市场总经理  年龄:51岁  骑龄:12年  马名:蛋蛋    记者手记>> 哈玉清,人称老哈,因为他的年龄长于身边的许多朋友,所以大家更喜欢叫他“四哥”。“四哥”,这称号乍一出口还真是有股子亲切劲儿,透着尊敬又有着一些权威的味道。尽管是星期六,他的办公室里却依然陆陆续续来着朋友。环视他的办公室,办公桌子上最抢眼的是三座金灿
《我当我是去流浪》是一本随笔集。所以我没有写跋或者序,我也许写个后记,我也是在长篇《岛上蔷薇》出版了以后才写的解说文《蔷薇是什么花》。  这本随笔集,奇妙地,像一朵蘑菇那样,在十月的某一天出现了,没有火花也没有烟花,我的编辑说的,我和我们出版社,我们都是很安静的。  我突然想起来我两年前在上海的一个活动认识了一个叫作Heather的女孩,场地的实习生,银色的短发,小脸。实际上我见过很多很多女孩,可
初冬的桂林,一忽而凄风泠雨,一忽而又阳光灿烂,丽君路上的枫树就在这泠暖交替间静悄悄地由绿色变成了红色,它们红得那么超凡脱俗,正如茅盾先生在散文《红叶》中写的:“于青翠中点缀着的一簇一簇红光。”2016年是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诞辰120周年,74年前,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茅盾先生和一大批文化名流转移到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使桂林成了当时的“抗战文化城”。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25日
我想朝着你的红色走去  沿着鲜花开满的大理石台阶  朝着你庄严的纪念碑走去  每一个台阶都是厚重的  苍穹无语,如大海般沉寂  没有一个形容词可以概括你的风骨  每一个勋章都烙印有祖国山河的脉搏  我念叨着百年的神迹  看着绚烂阳光与苍穹高耸  看着脚下的大地如今万物复苏、生机勃发。  我因此歌唱  我因此歌唱,当太阳从波澜中跳起  掠过鸟群的诉颂,波澜的交响  红色旗帜飘展在高空,雄伟的声音  
山姆硬撑着眼皮。牧师是个长着一张胖脸、有大学学历的大男孩,他的“r”音发得很特别。正在做心灵污染布道的他,以一则原油泄漏的新闻作为开场白。山姆坠入梦乡,梦里一群鸡正在刨矮牵牛花花圃。妹妹达玛森就坐在他边上,她用瘦骨嶙峋的胳膊肘捅了一下他的肋骨。打呼噜了,她用眼睛对他说。  每个礼拜去完教堂后,山姆和达玛森都要去看望他们的另一个妹妹霍特和她丈夫塞西尔。通常山姆自己开车,但今天他车子的汽油不多了,达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