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的前提下,怎样促使学生经高中化学知识不断转化为多种能力,不断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是困惑高中化学教师的难题。文章从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切实开展各种互动活动、精心设计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提高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思考
  随着新课标的推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来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将要向着培养学生的能力转变。高中化学教师怎样能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也是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那么,在新课标的前提下,怎样促使学生经高中化学知识不断转化为多种能力,不断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尽管新课标已经推出,各种关于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讨活动也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在课堂上,教师的重点仍然是对于课本知识的讲解、分析与强化,学生在课堂上仍然处于被动的状态,其主观能动性根本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看不到充满个性的学生活动,只看到教材、教參和层出不穷的习题,只看到教师围绕着教材、教参和习题精疲力竭的讲解,至于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做。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高考是指挥棒的思想仍然影响着绝大部分高中教师,限制着教师的思想和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高中化学课堂,必须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开放课堂的基础上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必须放弃高考是指挥棒的思想,将课程内容当做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载体和媒介,将自己的创意融入课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真正认识到各种化学现象的本质,掌握化学变化的内在规律,在不断提高化学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切实开展各种互动活动
  要想真正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使高中化学课堂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切实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一个真正的、效果良好的高中化学课堂,应该是教和学的良性互动,只有认真促进教和学的良性互动,才可以真正让学生进入课堂,进入课程的内容。如果只是单方面的教师活动,而学生不能参与进去,水平再高的教师也无法将学生真正引入到课堂之中,无法使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各种场景,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使整个化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进入到课堂之中,才能够有意识地去探究各种问题,并且带着问题和教师、同学进行讨论,发现高中化学的奥秘,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
  三、精心设计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有效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课堂,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认真分析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化学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创建性问题,使学生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解决新知识。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被唤醒,从而真正进入课堂,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例如:在学习浓H2SO4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提出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初中阶段学习到的浓H2SO4都有什么特性?”“通过浓H2SO4和NaCl反应可以制取HCl气体,利用了浓H2SO4的什么性质?”、“将浓H2SO4加入到浓盐酸中,很快就能制取出HCl气体,利用了浓H2SO4的什么性质?”、“怎么稀释浓H2SO4,在稀释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提出来,学生立即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由于浓H2SO4的化学性质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掌握了一部分,而现在学到的H2SO4的性质只是初中学到知识上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建立在原来知识基础之上的问题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都是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了学习新知识的喜悦,提高了他们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提高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大力加强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几乎所有的化学原理都是从化学实验中获得的。通过化学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探索化学奥秘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盐的水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了下面的实验:分别向CH3COONa、NH4Cl、NaCl三种盐类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让学生观察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的颜色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初中化学过程中了解到了酸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色,碱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色,但是现在这三种盐也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发生颜色的变化,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新问题的出现一下子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化学教师要想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正将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课堂上。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志军.谈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商情
  [2]王书敏.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管理学家
  [3]单晓.化学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
其他文献
一、网络为创新性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信息社会是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性学习是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罗马俱乐部在著名的研究报告《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提出,要推进一种新的学习观——创新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维持性(接受性)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对知识整合、建构的过程,进行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过程,通过学习提高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
【摘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教师必须要具备足够的教育机智,目的就是能够找出教学中的捷径和教学方法技巧,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多多开动脑筋,有效的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中找到合理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英语学习锻炼的是学生"知行意"的发展,即"知识、能力、情意",针对课本来说,就是基础知识,英语能力(听说读写)和英语的人际交往,这三方面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始
目前,随着各类传播媒体日益增多,促使了音乐向商业化发展,这种多元的音乐环境正以空前的力度和速度在感染和冲击着学校,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的朦胧状态,他们的审美意志不坚定,容易受到这些外来意识的影响。日常生活中他们耳濡目染的是流行音乐,热衷的是"超男"与"超女",而对地方音乐文化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完全遗忘了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地方民间音乐。因此,如何拉近学生与戏曲文化的
【摘要】学习,是每个学生的权利,也是他们应履行的责任。我们在拥有生命的同时,责任也随之相伴,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是因为它有责任。责任是生命的依托,如果丧失了责任感,生命就会成为枯枝败叶,没有一点鲜活的生气和价值。  【关键词】学习责任人生意义  学习,对于每个学生而言,是他们的权利;学习,对于国家、社会、家庭而言,则是他们必须履行的义务,必须尽的责任。  可是,当今社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中厌学
闻听课改已有几年的时间。在这几年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它让师生在更加融洽  的氛围中互动,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感悟学生的真情。它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几年  的探索实践如一缕阳光照进我的心房,让我温暖不已。现在,就让我将温暖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点燃心灵的火花,开垦知识乐
【摘要】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否健全,关键要看他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设计一个体现学  生综合素质的纵向性和发展性的工具夹,改变传统的单元性、单维化、终结性评价,吸引学生参与形成  性评价,增加了评价体系的激励性、多元性和灵活性,这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和长期发展区域都有着  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主体激励工具夹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只有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他们思维的发展。  差生是现代教学的普遍现象,相对于一般学生来讲,差生在学习方面更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获得教学质量大面积的提高,首先必须激发差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喜欢数学。  一、进行思想激励,增强学习信心  美国诗人爱默森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差生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笔者在多年进行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总觉得第一节课的教学特别关键,教师需要高度重视,需要准备充分。学生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对科学的兴趣特别浓厚。当我演示了惯性、摩擦生电等小实验之后,这对第一次接触物理知识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新奇趣味的,立马就勾起了全班学生的强烈兴趣和参与热情。八年级学生正是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启蒙阶段,这时候的学生的数学知识也有了一定
发散思维是指一种不依常规和课本知识的局限,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综合、概括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  某一历史过程做出全面的、独到的分析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  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能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掌握和公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现象。一到上课,有些同学就精神状态不好,对老师讲的东西,无精打采,老师讲的重要知识点,他们都懒得做笔记;对于一些讲过的习题,将条件换一换,有些同学就不知如何下手了;还有一些同学,习惯用手撑着下巴,听着听着,就打起了瞌睡。针对这种现象,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得出了一些结论:当老师注重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时,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较差。也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