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养成,愉快歌唱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k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意图
  幼儿期正是良好行为规范形成的关键期,在此时形成的一些行为习惯,将影响到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在幼儿一日教学活动中,都非常重视幼儿的养成教育。伴随我园苏州市教育科研“十二五”重点立项课题《一日活动中幼儿养成教育有效渗透的研究》的深入开展,运用音乐艺术培养幼儿良好常规是我进行课题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我把音乐教育的美感艺术和常规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歌唱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引导幼儿用心、用情、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教学中,自然主动地唱出歌声,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建立起良好的常规。
  中班歌唱教学《吹泡泡》就是我实践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我将本次活动分为三个步骤:(1)说说玩玩中运用动作和拟声词表现泡泡的飞舞和破碎声;(2)玩玩唱唱中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学唱歌曲;(3)唱唱演演中加入拟声词变换角色演唱。整个活动使幼儿在说说、唱唱、玩玩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在“吹泡泡”游戏情境中大胆参与,体验与同伴共同歌唱的乐趣。
  二、策略运用
  本次活动在策略运用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运用多媒体教学,使音乐常规教育趣味化。
  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因此,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歌曲旋律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活动一开始,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请幼儿观察吹泡泡的小男孩,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引起幼儿吹泡泡的欲望。接着我播放了泡泡飞舞的动态画面,引导幼儿跟随泡泡出现的音乐而有节奏地向不同方向吹泡泡。随之结合泡泡破碎的情境,听学泡泡说话的声音——“啵”,并使幼儿有控制地发出声音。在随后的学唱和分角色演唱的环节中,我利用课件画面和自己的范唱,让幼儿在听辨、理解和记忆歌词内容后,随着音乐伴奏,在动态的画面暗示、有趣的手势提醒下用自然欢快地歌唱。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效果使幼儿的感官得到了刺激,兴趣得到了提高。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受,渐渐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后,他们不由自主地哼唱出来。在歌唱教学中,我不再急于让孩子尽快唱出来,而是让幼儿学会倾听,在情感得到满足的条件下,自然就会唱了。
  2.采用多渠道乐教模式,使音乐常规教育艺术化。
  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给幼儿创造愉快轻松的心理环境,可把“感觉艺术”与常规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在教育的同时借助音乐中的旋律,使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把音乐语言和常规教育结合在一起。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一味地让孩子记歌词,而是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意境,并采用了多通道参与的乐教模式,利用幼儿的各种感官,与语言、画面相结合,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本次活动我综合运用讨论、观察、歌唱、动作表现等多种方式,引发幼儿视听讲多种通道参与活动,构建经验知识。在学唱环节,为了减少重复演唱的机械感,我采用了齐唱、对唱、表演唱、分角色演唱等多种方式,活跃了歌唱气氛,使他们饶有兴趣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歌唱练习,同时,在歌唱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孩子的倾听能力,增强了自我控制能力。
  3.融入生活体验方式,使音乐常规教育简单化。
  在教材中,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每一首都适合幼儿歌唱,有些歌词幼儿不易理解,有些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脱节,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幼儿的歌唱质量。吹泡泡是孩子非常喜欢玩的游戏,《吹泡泡》这首歌曲的歌词浅显易懂、贴近幼儿生活,音乐旋律生动活泼,节奏、强弱变化明显,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较大的表现空间,是幼儿演唱和表演的好教材。
  活动中我将体验作为整个教学的核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心灵感受和活动。环节间的过渡语,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等方面都有细致深入的引导和思考。由于幼儿具备吹泡泡的生活体验,他们的肢体表现极具真实性,内心情感的表达也显得极为生动。正因为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以至在教学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很快地给幼儿传递正确的信息。如在学泡泡说话声和分角色演时,我都以手部的握拳与分开的方式,带动幼儿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节奏地发出泡泡破碎的“啵”声,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
  1.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把音乐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既体现了对幼儿主体的尊重,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音乐教育的作用。因此,我把《吹泡泡》这首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了一个游戏,在吹泡泡过程中,先跟着音乐前奏朝各个方向吹泡泡,吹出泡泡后和朋友打招呼、问好,等到泡泡破裂后模仿泡泡破裂时“啵”的声音,从熟悉歌词到表演唱,孩子们随着音乐边唱边玩,会唱,也爱唱了。
  2.演唱法。
  在歌唱活动中,首先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可模仿的素材。其次,教师给幼儿的示范要适合他们的发展特点,能为他们所接受,如在幼儿学说“啵”前,我以“泡泡”的身份示范,在幼儿学唱歌前我先以“小朋友”的身份进行范唱,在演唱过程中我始终以简单形象的动作作引导。最后,教师要对幼儿提出演唱的要求和目标,让幼儿在教师的目标指引下进行表演唱。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学会聆听、学会模仿、学会创造,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综合发展知、情、意、行。
  四、活动综述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尽可能使每一环节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以常规教育为起点,以审美感知为终点,使幼儿在轻松、活泼、快乐的音乐氛围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这对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整个活动,我始终借助多媒体课件,围绕乐曲诠释歌词内容,并通过创设“吹泡泡”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使幼儿在反复体验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学唱歌曲的乐趣,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增强了自我控制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研究了《随机过程》在统计学及相关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结合该课程教学经验对课程所需基础、各专业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随机过程》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以下简称该院)2011年成功申报统计学本科专业和一级学科硕士点。《随机过程》是新办本科专业统计学的专业主干课,也是统计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
摘 要: 幼儿数学活动,不是简单的计算,要避免机械训练和死记公式。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动手操作,并且进一步联系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思维发展。  关键词: 幼儿 数学活动 思维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儿童在4岁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运算、形体特征等突然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那么,怎样在数学活动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发现在开展初中数学研讨活动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学情、提出教学建议、介绍典型个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实际上分析学生学情、提出教学建议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明确教学的起点,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顺利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而典型个案的介绍则是给教师提供重要的参考或者给教师创设沙龙式研究的情境。现以“布置有效数学作业”为例,谈谈我们开展研讨活动的具体做法。  一、提
摘 要: 在经过几轮课程改革后,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终于在2014年2月份启动了一场力度更大、更彻底的课程改革。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再次受到了关注。本文针对本次课改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期与兄弟院校的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课程改革 英语教学改革  引言  2008年,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后简称学院)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合格后,随即着手实施进一步的发展——内涵建设。学院
摘 要: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听力教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但一直以来听力教学都存在很多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此造成了学生听力能力薄弱,实际交际能力欠缺等若干问题。韩国语在高校听力教学实践中同样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实践分析高校韩国语听力教材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探求改进的策略,对听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韩国语口语 听力教材 人类名词 置信区间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外语
摘 要: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如何深入有效地在二本院校开展商务英语教学,是目前二本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已走上工作岗位的30个学生的问卷调查,结合当前二本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要,提出了二本院校非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教学的一些建议和措施,并且将二本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教学定位为“公共商务英语教学”。  关键词
摘 要: 乘法的意义是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对乘法意义的深入理解能有助于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学习。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乘法的意义的教学作了探讨,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思维。  关键词: 乘法的意义 教学思考 教学实践  一、课前思考  1.对乘法的意义本质认识不深刻。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都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看图,理解题意,能根据图意说出图中是几个几。然后根据几个几列加法算
2013年我国来华留学生规模已经达356499人,他们分布在我国各个省区市的不同类型的学校中。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是被中国本土文化所吸引,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又要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及学校所在地的地方文化。而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而言,更好地将中国的文化理念有效地对来华留学生进行合理输入能够使留学生在知晓当地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知识,还能减少由于跨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解
摘 要: 许渊冲先生在多年的翻译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理论,“文化竞赛论”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运用此理论分析中国古代诗作《长干行》的两个英文译本,以此说明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  关键词: 优势竞赛论 《长干行》 许渊冲  1.理论源起——提出“优势竞赛论”的原因  许先生平生译著颇多,理论贡献颇丰。他的理论可以概括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其中“竞赛”指“翻译是两种
摘 要: 创新的基础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也是幼儿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怎样更好地培养幼儿自主探究意识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依据农村幼儿园的自身优势,从幼儿的兴趣需求发展出发,因地制宜,以自身发展为根本,解放空间和时间,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尝试在种植过程中发展幼儿探索精神。主要围绕开发种植环境,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增强幼儿探索能力。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资源作为最新鲜的教学资源,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