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弟成为蜘蛛侠的第五年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pf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姆·赫兰德 被中国粉丝称为“荷兰弟”。1996年6月1日出生于英国。2015年6月24日,确定出演索尼与漫威合作的《蜘蛛侠》电影系列,成为第三代大银幕蜘蛛侠。2019年6月28日,由其主演的《蜘蛛侠:英雄远征》在中国上映。

  《蜘蛛侠:英雄远征》上映前,电影主创在北京举行了两场采访活动:酒店套房里,导演乔·沃茨单独面对媒体;隔壁,饰演蜘蛛侠彼得·帕克的汤姆·赫兰德与饰演神秘客的杰克·吉伦哈尔被“捆绑”在一起,专访也变成了群访。如此安排倒一点不让记者意外——但凡“剧透王”赫兰德跟媒体打交道,一定得有剧组另一位演员坐在一旁盯梢,在赫兰德快说漏嘴的时候,赶紧堵住他的“大嘴巴”。
  电影作品之外,赫兰德上新闻头条几乎都是因为五花八门的剧透:蜘蛛侠的落水戏、严格保密的《蜘蛛侠3》拍摄计划、未公布的电影海报……而每次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他会立刻捂住嘴巴瞪大眼睛,“啊,糟糕了”。为了看住赫兰德,漫威曾派奇异博士饰演者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在发布会现场轮番“监视”……连赫兰德自己都说:“我就是索尼的噩梦,每次我发张照片,他们就会很紧张:那小子刚才又发什么了?”
  但事实上,索尼根本不舍得数落赫兰德。他的“大嘴”,在观众眼里就是真实耿直。话唠、逗趣的赫兰德,被中国粉丝亲切地称为“荷兰弟”。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他和银幕里一样,聊起天来眉飞色舞,透着一股纯真活泼的劲儿。

荡着蛛网的样子可爱极了


  在上世纪60年代,漫画《蜘蛛侠》就是漫威创始人斯坦·李最得意的作品。这个纽约市里普普通通的高中生,因为被受过辐射的蜘蛛咬了一口,拥有了超能力,但他仍有数不尽的烦恼,也会为交不上水费而发愁。
  《蜘蛛侠》第一次被搬上大银幕是在2002年。当时的漫威因为经营不善,将旗下的蜘蛛侠电影版权低价卖给了索尼。从2002年到2014年,索尼共制作了5部蜘蛛侠真人电影,捧红了第一代蜘蛛侠饰演者托比·马奎尔和第二代饰演者安德鲁·加菲尔德,也为自己赚得盆满钵满。直到2014年,《超凡蜘蛛侠2》票房失利,索尼决定和漫威合作,让蜘蛛侠回归漫威电影宇宙,和钢铁侠、美国队长、奇异博士并肩作战、同台飙戏。
  第二年,漫威CEO凯文·费奇找到小罗伯特·唐尼,告诉他:“蜘蛛侠要回归了,我们有机会在漫威大电影《美国队长3:内战》中,重新构思框架,加入蜘蛛侠的故事了。”唐尼听到消息,第一反应就是:“我们要找一个年龄相近的演员,这个人能懂高中生的感受。”
  为蜘蛛侠选角,漫威和索尼展开了海量的搜索工作,团队一共收到7500份报名录影带,最后挑选了其中200个优秀男孩参加试镜。选角团队中有个工作人员一眼就记住了当时18岁的赫兰德,“他个子小小的,长得很秀气,看起来有点软弱有点羞涩,真正演起来又很有活力,带着无比的男子汉气概,很与众不同” 。
  赫兰德在一场蜘蛛侠与钢铁侠的试镜对戏中脱颖而出。第一次见穿着钢铁侠战衣的超级巨星唐尼,赫兰德紧张得心里直打鼓。而赫兰德故作镇定跟他问好的时候,突然发现对方只是唐尼的替身。或许是第一次见面让赫兰德放松了下来,最后一轮面试见到真正的唐尼时,赫兰德镇定自若,毫不怯场。
  经历5个月的试镜和漫长等待,赫兰德从照片墙(Instagram)上得知自己當选新一代蜘蛛侠的消息。“那时还没接到索尼电话,我弟弟说可能是网站被黑了,但我不相信他。过了既兴奋又不安的20分钟,电话终于响了,那头说蜘蛛侠就是我的时候,我高兴得满屋子乱跑”。
  2016年,赫兰德在《美国队长3:内战》中第一次亮相,2017年和唐尼合作主演属于他的蜘蛛侠系列电影第一部《蜘蛛侠:英雄归来》。他把索尼前两代“一脸苦大仇深”的蜘蛛侠,演绎成正经历青春期躁动,眼神带着一丝小苦恼,又可爱羞涩的邻家男孩。制止劫匪前,他要先摆出帅气的造型,放大招前要喊两句傻乎乎的台词,想约喜欢的女孩又害羞到结巴。他帮助平凡人,为迷路的老奶奶指路,又期待能加入复仇者联盟,干出一番大事业……
  全世界的漫威迷都觉得,“赫兰德荡着蜘蛛网的样子可爱极了”。老爷子斯坦·李也说:“赫兰德是个善良、讨人喜欢的孩子,他正是我创作蜘蛛侠时,脑子里构思出的那个形象。”

最会翻跟头的超级英雄


  收获好评,不是光靠接地气的表演。在一群身穿高能战甲的超级英雄中,蜘蛛侠是年龄最小、身材最瘦,但最能飞檐走壁的一个。他在放大招前要换上装备,被紧身衣和头套捂得严严实实。这时替身出场,其实也没人能认出来。但实际上,那些漂亮的后空翻、惊险的高空飞跃,大部分都是赫兰德自己完成的。
  在演蜘蛛侠之前,赫兰德就练成了一身功夫。他出生在英国,从小学习街舞,后来又苦练两年芭蕾。“我妈送我去跳舞,是因为小时候只要她一放音乐,我就跟着雀跃地跳起来。”长大后,他喜欢上跑酷这项刺激的运动,从4米高的地方跳到草坪上,还能在两栋相隔2米的高楼间飞起来。
赫兰德在《海啸奇迹》中饰演一个不惧风浪的小男孩(中)。
《蜘蛛侠:英雄远征》拍摄现场,赫兰德(中)与杰克·吉伦哈尔。
  因为舞蹈功底扎实,赫兰德12岁就出演了歌舞剧《跳出我天地》,完成了他的舞台首秀。4年后,他从戏剧舞台走到大银幕,在《海啸奇迹》中,饰演一个不惧风浪的小男孩,凭此获得第八十四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具突破男演员奖。小有名气的赫兰德戏路逐渐打开。2013年,他和汤姆·哈迪合作的电影《洛克》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2015年出演BBC迷你剧《狼厅》;又在当年上映的《海洋深处》中饰演少年尼克森。
  《蜘蛛侠》之前,赫兰德的演艺事业不温不火,但他感谢那些充分锻炼演技的经历,也感谢苦练舞蹈、挥洒汗水的每一天。“舞蹈功底让我能灵活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帮助我完成了很多高难度动作。”《蜘蛛侠:英雄归来》开机前,赫兰德和剧组的动作指导看了之前所有的蜘蛛侠真人电影,记下每个蜘蛛侠着陆的姿势,再搭配5到10个自己研究的新动作,把它们融合在了一起。
  比起惊险刺激的大场面,更难的是用肢体表达情绪。“蜘蛛侠穿着战服的时候,观众看不到他的表情,所以许多情感需要通过肢体语言呈现。”比如攀爬高墙的蜘蛛侠也会害怕,赫兰德的演绎是:在高空中,将伸出去的一只腿哆嗦着收了回来,让观众即使看不到脸,也能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恐惧。
  赫兰德的“大嘴巴”,也在拍戏中给他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为了防止剧透,漫威交给赫兰德的剧本常常是没有对手的“独角戏”。拍《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时,导演罗素兄弟就对赫兰德说:“你就站在这,开始战斗。”赫兰德问:“那我是跟谁战斗?”导演回复:“我不能告诉你,因为这是秘密。”“好,那他看起来什么样子?”“我不能告诉你,这样你就知道是谁了。”赫兰德又问:“那他有多大?”“我还是不能告诉你,因为这样你就知道是谁了。”最后赫兰德孤零零跟空气对打了15分钟。不过好在他一个人也能轻松地翻跟头。

想要在15年后赢一座奥斯卡小金人


  在上一部《蜘蛛侠:英雄归来》中,蜘蛛侠一回归漫威,就榜上了“大款”钢铁侠。作为斯塔克工业公司的总裁,钢铁侠为蜘蛛侠提供了无人机、滑翔机、新斯塔克战衣、尖端科技蛛丝发射器……他关心这个孩子,希望他能加入复仇者联盟,又怕他到處闯祸,为他操碎了心。钢铁侠也成了蜘蛛侠的偶像。
  赫兰德说:“我们在《复联4》中失去了钢铁侠,不得不和他告别。新电影(《蜘蛛侠:英雄远征》)讲述的就是,我要怎么面对没有钢铁侠的生活,要如何独当一面。”这部电影里有爱和成长。
  《蜘蛛侠》系列也见证了赫兰德的变化。从拍《美队3》到现在,他每天坚持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观众发现,当初那个个头小小的赫兰德,如今已经练出了壮实的肌肉,离成为大佬级别的超级英雄又近了一步。
  接受《环球人物》采访的前几天,正好是赫兰德23岁生日。他跟记者说,还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大改变,“训练、拍戏,每天都是这样啊”。“未来我的目标是,20年后要当一名电影制片人,15年后赢一座奥斯卡小金人。最近5年,就先好好享受现在的工作状态吧。”
  赫兰德也不是没有烦恼,他担心被蜘蛛侠这个太过标签化的角色困住,“怕躲在角色里长不大”。每次和经纪公司聊天,他都会问:“你们拿到什么新角色了吗?下一部是什么?我还能演什么啊?”
  无论未来如何,蜘蛛侠对于赫兰德都太重要了。“并不是因为它让我的事业获得了成功,而是提醒我应该和蜘蛛侠一样。很多观众真的把他当作榜样,所以我饰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也知道自己有责任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楷模。我每天都在努力,不是说通过做一件好事来证明,而是要做一个真诚善良、初心不改的人。”
其他文献
游记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中风采别具的艺术珍品,可是这种文学样式,自古以来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古代有许多类聚区分的文学选本,却似乎不曾有过独立门户的游记选,有关游记的专论也显得寥若晨星。多年来各种文选层出不穷,却不见一本堂皇的游记选。本书的出版弥补了这个不足,给读者开辟了一个新鲜的古典文艺欣赏领域。  本书选入了上自盛唐元结、下至晚清林纾等三十六位作家的五十八篇作品,其中不少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作。书
读了《连环画报》上的很多作品,深感这个刊物植根于群众之中    有朋友给我送来几本《连环画报》,主要是因为从《连环画报》八一年第五期起,连载了根据荷马史诗编绘的《伊利亚特的故事》,从第九期起,又连载了《奥德赛的故事》,而我又是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学有过一些兴趣的。由于这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接触这本画报,读后感觉耳目一新,很后悔过去没有读过这本编得非常好的美术刊物,所以想写几句读后的感想,也想向读者们介绍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哭的多于笑的:屈原披发行吟时,已是长歌当哭;墨翟悲素丝,杨朱泣歧路,阮籍哭穷途,伤心当不止一次;杜甫诗十篇有九篇带着“涕泪”,唐衢则活活哭死……  也有笑死的人,比如传说中的程咬金、牛皋,但那是“福将”,他们斗大的字也识不得一箩,可作别论。文人中第一个懂得笑的还是庄周,他说: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庄
读了今年第六期《读书》中董乐山文内《一名之立,旬日踌躇》一节,颇有感触。汉语翻译外文名词,确实遇着很多困难;自从音译减少、意译增多之后,困难更大。现在不兴译“伯理玺天德”只能译“总统”;不兴译“德谟克拉西”只能译“民权”,“民治”,最后定为“民主”。最后的,也不见得是最好的。说“一名之立,旬日踌躇”的人严复,确实耗费了不少心血,给我们立了许多很好的译名,可是大部分并不通行,通行的却是沿袭日本的译名
《世说新语》一书,内容颇为复杂。刘义庆在编纂此书时,除了杂采前人记载外,又记录了一些当时的传闻。后来刘孝标作注,又搜集了许多有关史料。这些关于魏晋名人的言行、轶事,有些是事实,有些则与史实不符。余嘉锡先生遗著《世说新语笺疏》,博采众说,对前人怀疑《世说》而有根据的,就加以采用。如《自新篇》关于周处向陆云求教事,劳格已辨其说。对前人怀疑《世说》,而事实上并非不可能者,则予以驳正。如《言语篇》王羲之登
一九八○年第八期《长江文艺》上《纵横豪宕慷慨悲歌》一文,在解释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无人会登临意。”句中“吴钩”一词时说,(吴钩)是“闲置无用的佩带”。这是不对的。辛词中的“吴钩”指一种弯形的刀。李贺“南园”诗有句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望文生义,即可知为武器(刀)。《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有“吴,作钩者甚众”的记载。
2020年1月2日,李凯瑚在深圳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李璐璐 / 摄)  2020年1月1日,经历修例风波半年之久的香港迎来了新年,也让人有了新期待。尖沙咀海滨聚集了不少跨年的人,新年的氛围冲淡了笼罩在香港上空的阴霾。  位于香港鲤鱼门一条小巷深处的银龙茶餐厅里,老板娘李凯瑚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新年。从一早开门到晚上11点多,小小茶餐厅被蜂拥而至的顾客挤得水泄不通。他们一进门就抱住李凯瑚,口
现在是需要团结的时候,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以阻止病毒传播及其破坏性后果。  在4月8日于日内瓦举行的视频记者会上,一向温文尔雅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越说越生气:“近两三个月来,一直有人在社交媒体对我进行辱骂和种族主义攻击,甚至是死亡威胁。我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无惧因诚实受到攻击。”谭德塞说,不能容忍的是,整个黑人群体、整个非洲受到了攻击,“我们必须诚实,今天我就直说了吧,这些攻击来自台湾”“
陆小曼(1903年—1965年)生于上海,近代女画家,擅长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风格清雅淡远,晚年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  如今已没有多少人能记得1941年陆小曼画展的盛况——毕竟那已是80年前的故事。100多幅格调脱俗、技艺精湛的画作第一次展出,轰动一时。  出身名门的陆小曼,自幼精通琴棋书画。她带着名媛光环,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生,成为一个时代女性的代表。晚年的她病魔缠身,寄情艺术,抚慰爱情。 
每个民族所拥有的不朽的艺术杰作,迟早是要走进全人类的心灵中去。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从本世纪初开始向西方传播,先是作为文学史中的片断,继之以意译本、改编本,直至今年二月,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全部出齐《西游记》英文四卷全译本,成为迄今世界上第一个英文的《西游记》全译本。它是美籍华人学者余国藩教授呕心沥血十四年而成。从第一卷于一九七七年问世以来,很快受到西方许多有影响的刊物的高度评价,纷纷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