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品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培养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以“说”激活课堂,让学生有动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找准时机,充分调动学生“说”的主动性,唤醒学生的潜能,使之能进行充分的表达,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圆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可以这样上: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圆,并会用圆规画图,如果老师不让你们使用圆规,你能画一个圆吗?生1:用手夹着两支笔,一支扎在纸上,另一支在纸上用旋转一周就可以了。生2:也可以这样,右手夹着两支笔不动,左手把纸旋转一周也能画出一个圆。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师:如果体育老师让你们在操场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圆,应该怎么办?(这时,波澜迭起,气氛非常活跃。)生3:两人拉紧一根绳子,一人站在那里做圆心,另一人旋转一周。师:这种方法很好,有创见!(老师满怀激情地表扬,使学生的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情绪高涨,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生4:老师,不用两人,我一人就行,我站在操场上用竹竿扫一周就成了。(情不自禁做了一个示范动作)师:你的方法的确很好,如果同学们上体育课时既没有绳子又没有竹竿又应该怎么办呢?生5:同学们排成一排;手拉手,排头的同学作圆心,排尾的同学旋转一周也可以。师:如果要求画的圆再大些,比方说在一个城市周围修一条圆形公路应该怎样画一个圆呢?请同学们课后讨论。(同学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对话,把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
  热情奔放的课堂氛围,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自我表达,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学生心中充满着想象的激情,激发了学生探索和创造的欲望。学生思维奔放,从成功走向成功,享受到自己能力不断提高的乐趣,思维得到了有效地激活。
  
  二、以“做”激活课堂,让学生真体验,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美国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于先教后学,先进后练,表现为重教轻学,重说轻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但是,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自然发展主体,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机会,让学生在“做” 的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验做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教“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这节课时,笔者首先设计了一个每人能“做”数学的情境。课前,每张课桌上都准备5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2、3、7、-、+”这些数字和运算符号。课始,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分工合作,一位用这五张卡片摆出所有可能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另一位动笔记下所摆的算式,同时准备汇报。学生们很快行动起来,紧张地写着、摆着,情绪十分高涨。然后就请学生汇报、并在黑板上写下六道算式:27-3=、37-2=、73-2=、23-7=、32-7=、72-3=。紧接着,就请小朋友把这些算式各自口算出来,并写在本子上。同时想一想,自己是怎样口算出来的,有的学生有困难,就翻阅课本寻找帮助,有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最后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解决了所有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也掌握了许多种计算方法。
  这一教学过程,教师充分让位还权,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促进了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三、以“辩”激活课堂,让学生富个性,培养思维灵活性
  
  一个人在争论中,往往比单独地思考更能发挥创造性,更能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思维也更灵活。学生在针锋相对的辩论中,既要考虑自己的观点如何站得住脚,如何占上风,又要考虑用什么理由,拿什么依据来驳倒对方,让对方心服口服,这一系列的要求,迫使学生调动一切本领,启动自身的所有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完“圆柱的认识”后,有学生提问:“一张圆形纸片是不是圆柱?”为了澄清这个问题,老师就让学生分组讨论,结果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一张圆形纸片是圆柱,另一种认为一张圆形纸不是圆柱,双方各抒己见。看到这种情况,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也来一次辩论赛。认为是圆柱的为“正方”,认为不是圆柱的为“反方”。
  正方:我们认为一张圆形纸片具备我们今天学习的圆柱的特征,所以认为它是圆柱。
  反方:一张圆形纸片是圆柱,简直是笑话,它仅仅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圆;你们记得吗,我们学习“圆的认识” 时,还用这样的圆形纸片做学具呢?
  正方:请问,这张圆形纸片有什么特点?
  反方:它有上、下两个大小相等的圆。
  正方:还有吗?
  反方:没有啦!
  正方:请问,它有没有侧面?
  反方:那么薄薄的一张纸,没有高度,哪有侧面!
  正方:别急,请看我们的推理。(这时几个正方的同学走到讲台上,拿出200张圆形纸片叠柱。)
  正方:请看,这是不是圆柱?
  反方:不错!
  正方:这个圆柱是由200张圆形纸片叠成的,它的高是4厘米(边说边量)。那么一张圆形纸片的高是多少呢?
  反方:0.02厘米。正方:请问0.02厘米是不是高度?所以一张圆形纸片的高度是0.02厘米,它是不是圆柱?(反方心服口服,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开放学生的学习心态、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彰显学生的个性,是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当前课堂改革的着力点。从该例可以看出,学生在辩论中各显其才,各尽所能,团结协作,充分展示了各自的风采,思维的灵活性也同时得到了培养。
  
  四、以“研”激活课堂,让学生善感悟,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师不应该将问题、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成分,让学生从事“研究”,让其体验到“研究”的乐趣。
  教师提供了开放的教学环境,学生可自由地讨论研究,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南苑小学)
其他文献
( 浙江绿洲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300)  摘要:园林围墙有两种类型,一是作为园林周边、生活区的分隔围墙;一是园内划分空间、组织景色、安排导游而布置的围墙。这种情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是经常见到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破墙透绿”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说明对围墙的要求正在起变化,园林围墙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论述了园林围墙的设计要求,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步骤的设计方案。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性资源,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常抓不懈的战略任务之一.作为石油企业,在成本和产量压力日趋增大的形势下,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
据中国质量报报道3月21日,中国-欧盟知识产权与标准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rn来自英国标准学会的专家莫耶斯从商标、专利和版权3种主要知识产权形式的角度介绍了欧洲标准化组织
摘 要:我们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指导学生自主发展,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渗透学法指导,确立主体发展意识,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营建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体主动参与,自主发展,让每一堂语文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培养;自主学习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难题。让
《新课标》中指出美术学习评价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恰当的评价能使学生了解自己一节课的学习状况,找出不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WiKi具有点对点传输文件、共享文件等
北大西洋欧洲的夏季气候年际变化与著名的冬季北大西洋涛动相似,本文定义夏季北大西洋涛动(SNAO)为夏季北大西洋温带平均海平面气压的经验正交函数(EOF)第一特征向量.与冬季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呈上升态势,中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教学场所,期许在新课改浪潮下,迎合时代发展社会需求,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与教育理
期刊
习题课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习题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尤其是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有关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
摘 要: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能在教师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思考,为了锻炼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需要改变现今较为陈旧、迂腐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在整个小学阶段里,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下是笔者对如何改善小学高年级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