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艺术的创造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艺术根植于语文教学肥沃的土壤,是语文教师长期教学实践的结晶。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课堂的语文教学促使人的发展和素质提高,发挥语文的工具性效能,让学生热爱自己的母语。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艺术
  一、 教学艺术是教学方法、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运用
  教学艺术是形象 语言的艺术。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语言进行的。教师的语言往往支配调节着学生的认识活动,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一个语文老师更应该在语言上下功夫。语文是一座百花盛开的园地,这里处處有美,万紫千红,美不胜收。情是文之根,语文教师抓准了它,就可以转变成学生之意,从而使他们品尝到寻幽览胜的乐趣。语文教师情感应随作者感情波动而波动,决不偏离开作品的感情基调。激昂时慷慨动情,使人共鸣;悲壮时义正词严,令人动容;委婉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融美于心灵,敞开心扉,触发情思,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艺术是师生情感的投资。教学艺术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艺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首先,语文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情感修养,把深厚的情感倾注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其次,教师要深入课文去体验深厚的情感,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激发学生的情感潜势。再次,要强化语言教学的情感性,注意突出不同内容的不同的情感特征,使师生的情感变化在整个活动中保持一致。
  二、 语文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学的审美化
  小学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范文,教师充分发掘并利用教材中的文学艺术因素,有利于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朗读、讲述、图示、音响等教学手段,强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情节、语言等产生的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从而使学生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学生的鉴赏力和语言修养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教师进行课堂指导一定要理解学生,体察学生的喜怒哀乐,学生才乐于接受。教师要善于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用学生喜爱的形式去指导,使学生不仅跟随教师的思路走,而且还能借助教师的思路自己摸索着前进。
  突出情感因素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字词句篇之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以理驭情,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
  引入情境,激励思维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唯其如此,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厌学变为好学,将不会学变为善学。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启学生思维,象导游一样,一步步将学生引向柳暗花明之处。
  三、 提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王荣生教授曾经说过,“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教什么”是内容,“怎么教”是形式,内容永远大于形式。内容,天地无限,别有洞天;形式,开发有限,变化单一。方法只有那么固定的几种,讨论、讲授、实验、探究、朗读等等。而内容却是包罗万千、参差多态,可以由深而浅,由简到丰,从抽象迈向形象,演绎无穷尽。课堂中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一是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应博览群书,从文学历史、艺术科技、天文地理、经济政治等书籍上获取新知旧典,成为一个位博学鸿儒,那么在为解读文本时,自然见解颇多,游刃有余。二是慎用教参,独立阅读。教师应当在独立解读文本的基础之上,再阅读教参进行补充。同时,教参也是教师理解文本的重要参考,在自己独立解读文本之后,也应当仔细地阅读教参,以避免个人的见解百密一疏。独立阅读,以学生的眼光来独立地阅读文本,体验阅读时的感受,无疑能使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前准备,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堂调控。三是教学相长,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反。课堂中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学科素养,是一种专业知识、言语技能、伦理情操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也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基本教学技能。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让我们的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语言的世界纷繁芜杂,语文的天空绚丽多姿。如何选择“一方净土”培育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参天大树?如何撷取“一抹流云”,妆点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多彩天空?教师必须善于取“沧海一粟”,借一滴水给学生折射出灿烂的语文世界;揽“浩史一瞬”教给学生以“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教育呼唤艺术,教育呼唤创新。娴熟的教学技能是创造教学艺术的基本功。教学技能的高低决定教学艺术表现能力的强弱。只有练就纯熟的教学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把教学审美理想变成现实的教学艺术。所以要创造教学艺术,必须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的掌握要在长期实践中反复探索和锤炼,才有可能使技能、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为教学艺术的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映潮.小学语文教学艺术30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刘显国.教学艺术美[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颜永发,云南省曲靖市,曲靖市麒麟区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无痛性甲状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炎。由于发病前无上呼吸道感染,无甲状腺疼痛,而多以典型的甲状腺毒症起病,临床上易误诊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D)、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目的分析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鲁台镇卫生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
摘 要: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核心素养理念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全面提升学生历史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意义;对策  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是提升学生人文修养的重要课程。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入解读核心素养内涵,并将核心素养理念积极落实到高中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形成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行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形成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向患者发放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与宫腔镜对2009年1月~2011年5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联合检查与诊断,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