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的新思路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ox_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声乐教学应注重教学实践性,教学模式也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样方可适应院校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并促使声乐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为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练习声乐技巧提供良好的环境。在教育教学中,声乐老师应在明确具体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有限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并将教学资源应用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工具拓展教学资源的功能范围,也为声乐教学的创新提供新思路、新途径。基于此,针对声乐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以及思路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 键词]  声乐;课堂教学;信息技术;重要意义;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7-0088-02
   在现代化的教学课堂中,声乐教学创新的方法应具备一定的时代特点,相应的教学思路或者教学措施也应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特色。声乐教学与其他社科类、工程类的教学过程不同,单纯地讲解声乐知识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通过乐器的实际使用为学生展示乐器的学习技巧,将声乐教学的教学环节与课堂知识储备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声乐教学的要求也相对更高,虽然教学途径或者教学媒介可能更加广泛,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明显,实际的教学过程也存在较多困难。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落实个性化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发挥不同学生的优势和长处,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学习激情,进而切实提高声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声乐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分析
   (一)可为教师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教学资源
   声乐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为标准教学资源,包括音乐课本以及与特定乐器或者曲目相关的教学指导资源等,另一方面可为个性化的教学资源,此类资源往往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关,内容相对新颖,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但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在使用标准化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对学生做出一定的引导,但这种引导往往止步于声乐学习兴趣的开发,并未将学生的想法或者优势落实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资源的应用细节性不强。声乐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才可能有真正的突破。先天的聲乐条件具有基础作用,后天的学习和练习影响更大。从此角度可以看出,声乐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对提高声乐教学质量非常关键,不仅可以改善声乐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还可以整合声乐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应用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即可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灵活变化教学形式,发挥教学资源的应用优势。学生也可在内容相对丰富、有趣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二)可为学生提供持续学习的动力
   学生在学习声乐知识或者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时,可在学习兴趣的支持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但是单纯的学习兴趣很难提升学生学习的持续性,在遇到困难时,很多学生的挫败感比较强烈,进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但单纯的兴趣可能让学生患得患失,无法拥有好的学习心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目的两方面对声乐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明确学习声乐知识的动力,这种动力并非指的是家庭方面的殷切希望或者名利方面的深切愿望,而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于声乐的喜爱,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会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持续性。为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合理的办法提高学生对声乐内容的喜爱程度,无论是动作、体态教学,还是发音方式、面部表情教学,均应引导学生明确此类教学过程的实质性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在创新性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可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促使教师明确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学生也可听取个性化的学习建议,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二、声乐教学创新的思路方法分析
   (一)提高声乐教学针对性,创新课堂时间利用形式
   声乐学习的过程相对漫长,学生若要获得较好的声乐表现,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与重复,但是声乐课堂教学的时长有限,并且在教学新形势下,声乐教学的实践性更强,对课堂教学实际效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期间,应选择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意见和建议,指导学生完成声乐的练习任务。为了提高声乐教学的针对性,首先,教师可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改变,将理论教学放置于实践教学之后,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声乐理论,并自行发现自己的问题,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间,教师可用示范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呼吸方法,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教学,以实践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呼吸方式对声乐学习效果的影响。其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更多的实践性教学工作,声乐教师可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此类问题可与一些抽象的声乐学习概念相关,比如“共鸣”“联合呼吸”等。在提问此类问题时,教师可直接提问班级学生对此类概念的理解,之后可结合学生的理解为学生示范相应的动作并纠正学生对此类理论知识的认知,以此突出课堂教学的引导性,也可以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以解决问题为基本导向,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声乐课堂教学中。
   (二)改善合唱教学的实际效果,增强声乐教学的辩证性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学可利用合唱教学的方法强化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知,培养学生在声乐方面的节奏感,并引导学生将这种节奏感应用到实际的声乐学习过程中。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一些学生在合唱中可能无法完全发挥自己的声乐优势,学生的特点也无法有效突出。为此,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活动时,也应注意不同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特别是在强调声调的高位置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注意气息的控制,并且要注意不同学生控制气息的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合唱教学发现学生的具体问题。从声乐教学的辩证性角度分析,教师在开展此类合唱教学活动时,虽然不能很好地兼顾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但是可借助班级学生的合唱效果,了解大部分学生的问题。合唱教学也应具有较为明显的引导性。声乐教学可借助合唱教学活动,分析和总结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并以此类问题为基础,将声乐教学与学生的练习目标结合起来。其间,教师也应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诉说自身在合唱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问题后,可适当调整学生的合唱位置,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课堂学习环境。受限于自身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多学生可能无法准确地表述自己的问题,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演唱具体的曲目,借此分析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而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    (三)分层教学与情境教学相结合,创新教学思路
   声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积极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针对班级中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与内容。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此类情境可与民族风情相关,也可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歌剧等。同时,此类情境应与具体的唱法对应起来,以情境教学的方式展示不同唱法的区别。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教师可分析不同学生对不同唱法的掌握程度,从而为学生提供与唱法相关的指导意见。在此期间,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形式其实转化为以唱法指导为主要载体的教学形式,此种教学形式虽然具有情景化的特点,但由于不同学生的能力具有差异性,具体的教学过程也会出现较多问题,为此,教师一定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注意发挥个性化教学的优势。
   (四)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拓宽学生声乐学习的视野
   在声乐教学新形势下,声乐老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學习资源。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时,教师可在课堂开始之前,在浏览器中缓存声乐教学视频,此类视频可为教学短视频,为学生讲解不同唱法的区别以及具体的练习技巧。老师也可借助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名家的声乐作品,为学生讲解声乐唱法在不同区域以及年代的表现形式。更为关键的是,声乐教师可借助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指导。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一些呼吸方法或者咬字的方法比较注重学习体验,相应的学习过程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被动的学习状态,经验积累也不够丰富。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声乐教学可为学生展示具体的唱法特点,以动态图像或者图片的形式分解吐息动作,从而为学生展示具体的声乐练习技巧,这也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创新教学方法。
   三、结语
   总之,声乐教学的创新思路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教师在教学时也应结合学生实际的课堂学习表现,为学生准备有效的学习资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总结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和特点,从而在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中优化教学方法,拓展声乐教学思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声乐学习环境,进而切实提高声乐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朱豫.新形势下高职学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探索[J].艺术大观,2020(12):72-73.
   [2]肖江敏.新形势下高职声乐教学改革创新思路分析[J].黄河之声,2019(23):91.
   [3]周莉.新形势下高职声乐教学改革创新思路探究[J].北方音乐,2018,38(21):164,166.
   [4]唐欣欣.新形势下声乐教学改革创新思路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6):148.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教师来教、学生被动来学的形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中职数学的教学发展需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探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此来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关 键 词] 小组合作;中职数学;教学效果;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
[摘 要] “双师型”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能力的培养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通过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体系,构建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培养模式实证研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完善,提高企业参与度,实现高水平、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关 键 词
[摘 要] 对于高等职业教师的专业化需要从多个方面分析,首先要了解现代职教的本质是为国家提供基础人才,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因此,高职教师专业化是现在职教体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现代化;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
[摘 要] 讨论项目化教学在职业学校化工原理中的应用,详细介绍此法在具体化工原理精馏项目乙醇精馏项目中的实施。在职业学校化工原理课程中实施项目化教学,真正改革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项目的计划、实施到完成以及评价,学生全程参与其中,教师起到引领和监控作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其体会到参与乐趣,也收获良多,对于培养综合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提供方法。  [关 键 词] 项
[摘 要] 教师队伍建设对高校而言十分重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学校非常重视校企合作,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和引导师资队伍与教师发展工作,通过实施“1511”工程,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 键 词] “双师型”;“1511”工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 G717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体现,是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集中表达。对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丰富学生思想、避免学生产生恶习的最好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整体素养。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利用到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当前大学教育必须要重视的工作。  [关 键 词
[摘 要] 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医疗行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教学活动迎来了新的挑战。妇产科的临床教学中有必要结合PBL教学法,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PBL教学法的特点进行探讨,结合PBL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优化策略。  [关 键 词] 妇产科;临床;教学;应用;PBL 
[摘要] 中职食品教学注重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的目标在于教育学生了解我国的饮食文化,深入探索古人的饮食智慧;传承传统饮食技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管中窥豹,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和加强社会公德。为达到上述目的,提出结合“微课”短视频等教学模式,打造中职食品“翻转课堂”教学体系;见微知著,引导学生加强对当前中国菜系文化的了解,完成饮食创新等,注重传承传统饮食文化,全面提高中职食品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以供参考。 
[摘 要] 考虑到中职学生学习与就业的需要,对其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极有必要;而中职语文课堂阅读是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必须进行教学策略的相应调整。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分别从内容、层次和方法角度指出改革方向,期望能给中职语文教育实践给予帮助。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核心素养;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摘 要]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育心与育德有机结合的模式分别为“结合自我认知方面内容的教学进行育德教育”“结合自我与环境关系方面内容的教学进行育德教育”以及“结合挫折承受力方面内容的教学进行育德教育”。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育心;育德  [中图分类号] G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