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实证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sq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双师型”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能力的培养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通过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体系,构建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培养模式实证研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完善,提高企业参与度,实现高水平、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双师型”;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126-02
   一、引言
   职业教育发展第一要素就是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教师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国务院、教育部和财政部出台多个文件与政策提出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指导意见,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产教融合,专兼合理的“双师型”结构化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取决于产教融合的深度,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教师引聘路径单一,专兼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在教师引聘路径方面缺乏完善的引聘机制,导致企业中学历和职称的原因,限制了高职院校聘任实践指导能力强的精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而学校专任教师主要是学历高和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教学中很难进行实践指导和企业服务,造成师资结构单一、专兼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二)缺乏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教师能力难于提升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专兼教师的师资队伍由学校不同年龄、职称专任教师和企业行业的不同层次兼职教师构成。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学校对专任教师在制定相应的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岗位聘任、年度考核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缺乏配套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未对由不同类型和层次组成的专兼教师队伍教师实施精细化、差别化的激励和考核办法,导致专任教师企业实践和企业技术服务动力不足。学校对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由于他们本身编制不在学校,考核评价无法实施,还由于兼职教师行业企业工作的限制,致使投入教学的工作时间与精力比较有限。稳定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难构建,导致“双师型”教师能力难于提升。
   (三)专兼教师培养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完善的實证培养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虽都制定相应的“双师型”教师企业顶岗实践锻炼办法或挂职锻炼等制度,但缺乏健全的培养培训体系,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导致专兼教师的培养缺乏体系化、目标化和标准化,这样碎片化的培养形式,专任教师无法实现教师实践指导能力、解决企业关键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造成企业顶岗实践锻炼效果差,只为了完成任务、形同虚设等现象,兼职教师的理论授课能力和思政指导能力得不到培养。
   (四)校企共赢切合点制约,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首先,由于校企共赢切合点制约,企业参与度不够,导致无法实现校企“双主体”共建教师培养发展中心和“双主体”教师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导致缺乏行业领军人才和教学名师作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带头人,很难实现打造高水平国际化教学团队目标,与国际化接轨。专职教师在企业的参与度不够,无法参与企业的实践,导致教师企业实践积极性下降。另外,由于企业管理限制,兼职教师的理论授课能力和思政指导能力培养得不到提升。
   其次,我国职业院校仍存在教师数量不足,一些地方院校生师比超过1 ∶ 20,有些地方和专业甚至超过1 ∶ 25;存在缺乏健全的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方案、适合新职教下可借鉴和推广高水平“双师多能型”教师培养方案的实证案例较少、高职院校教师在“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开展教学过程能力不足、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引进渠道不畅、教师顶岗实践进修机会少等问题。
   三、探究高职汽车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证路径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推动下我国“双师型”教师素质和比例不断提高。针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有待完善,缺乏企业参与,专职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兼职教师理论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的背景下,高职教师具备教学能力,必须具备德育培养能力,教师职业能力赋予了更多含义,培训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如何提高“双师型”教师能力,实现高水平、高素质“双师多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研究。
   (一)构建“双师型”培养培训体系
   创新“双师型”师资培训机制、模式和内容,分类分层次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实施引培并举结构重组,外聘内引国内知名专家、导师带领团队,打造“双师型”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拓展双师素养培养途径,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创新以巩固校内教师专业技能和校外兼职教师理论授课能力培养为主,强化弱项培养为辅的“双师多能”个性化培养培训模式,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组织专业群教师积极参加国际职业教育交流活动和境外师资培训,形成师资培养培训路径。
   (二)完善“双师多能型”教师培养架构
   分析高职汽车专业高水平、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复合型能力标准,研究汽车新业态下人才培养目标,对接“1+X”制度和职业培训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多元培养架构,打造符合专业群“四有”标准的好老师。专职教师具备理论讲师和思政指导师的基础上,提升实践指导能力,培养职业培训能力;对兼职教师在实践指导能力和培训能力基础上,提升理论授课能力,培养具备胜任思政指导师的能力。即赋予新时代“双师多能型”的复合能力,以教师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为根本,强化工匠精神培育,使教师具备在学校授课、思政指导、攻关企业技术难题、技术研究、科技创新和开展职业资格培训的能力,实现教师的思政水平、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以及行业的职业技能、技术服务、科研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能力的融合,打造高水平、高素质“双师多能型”师资队伍。    (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育人能力
   立德树人是培养人才的第一要素,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健全有效培养机制和培养内容,引导做以德育德,以德立身、立学和施教的“四有”标准“双师型”教师。通过教学资源开发挖掘“思政元素”,将典型的、先进的力量融入课程带动人、引导人和鼓舞人,将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提升教师思政指导能力。
   (四)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共建教师合作发展中心构建“双主体”“双导双引”“双师型”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培养模式,根据“双师多能型”教师应具备立德树人的职业素养、理论水平、专业建设、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通过校企“双导双引”采取“分层分级精准培养”方式,在企业专家和学校名师双导师引领下实现专兼教师从新手→熟练→胜任→业务精干教师,最后成长为团队专家和名师的成长途径。专职教师参与项目和企业活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解决行业疑难杂症;兼职教师在学校的发展中心,提高思政指导和理论讲授能力,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指导学生创新活动能力。通过个体成长和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由个体提升推进团队整体实现“学科→专业→学校→省级→国家→国际”六阶段纵向发展目标。
   (五)完善师资多元化管理機制,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校企行协同考核评价机制,对“双师型”结构化教师创新团队的培养实行动态考核、监督和评价,将企业、行业培养,教师培训、教学评价多元结合,科研及成果转化能力等作为评价指标,监督、跟踪和评价教师团队培养建立精准的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纵向发展和“产学研”横向提升,实现“双师型”结构化教学团队的“六阶段”国际化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在国家产教融合机制和政策下,通过实证构建校企双主体“双导双引”“双师型”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培养模式,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可实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队伍建设,实现“十四五”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服务能力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朱俊晨,赵彤.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9):3-5.
   [2]顾志祥.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9(2):99-102.
   [3]王强,吕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9(21):81-84.
   [4]陈志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本质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5):35-41.
   [5]崔涛,黄礼娥.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河北职业教育,2019(2).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 最近几年,中职学校教学机制在不断改革以及优化,在中职教学中,数学是一门十分关键的科目,在考核中占据的比例很大,在对中职学校的调研中看出,大多数中职学校在数学课堂上仍然运用以前的教学方式,因为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很弱,对数学科目的掌握不够重视,造成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状况始终不理想,把生活化教学形式运用于中职数学课堂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易于理解其中的内
[摘要] 应用文写作是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升学考试中占一席之地,还是学生日后走上职场必备的写作技能。可见学好应用文写作对个人职场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然而中职生应用文写作的整体现状令人担忧。基于此,先从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继而论述应用文教学的意义;最后从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创新两方面提出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
[摘 要] 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和规划规模已居世界前列,且仍然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运营规模快速的增长势头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质量发展俨然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主旋律。预计未来几年相关专业技能人才年需求量将超过35万人,因此城轨技能人才培养同样需要快速、高质量的发展,为将来轨道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提供保障。  [关 键 词] 城市轨道
[摘 要] 一直以来,我国的足球运动相对比较薄弱,中职学校足球教学中存在不适应信息化新时代的一些陈旧教学方法,出现学生对足球训练的热情不高和教师足球教学质量和成效不佳的现象。因此,就中职足球教学融合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要阐述,分析当前中职足球教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信息化视角下中职足球教学改进的教学策略。  [关 键 词] 信息化;中职;足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摘 要] 游戏闯关教学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设置关卡等让学生在竞争环境中学习知识,可以深入理解所学内容。通过论述游戏闯关教学法的概念及应用意义,指出在将游戏闯关教学法应用在中职机械CAD教学中时,教师要明确实施原则和流程,对闯关等级和关卡合理设计,在闯关实践中提高学生的CAD制图能力,满足中职机械教学课改的要求。  [关 键 词] 游戏闯关教学法;中职;机械CAD教学  [中图分
[摘 要] 当学生能够被明确的任务所驱动,他们的学习就会显得有针对性和明确性,从而知道自己要探究哪些知识、研究哪些问题。数学作为中职课程的一门重要学科,更应突出数学课程教学的任务驱动性,以明确任务来指引学生学好数学知识,这样的中职数学课程教学才有意义,因而成为即将要研究与分析的课题内容。  [关 键 词] 中职;数学;任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
[摘 要] 当前,教育部门将培养“工匠精神”作为教学重点。由于过去对烹饪课程不够重视,使其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应将烹饪落实到课堂教育中,让学生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成为烹饪技能人才。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烹饪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
[摘 要] 计算机课程包含的内容多且零散,而知识之间又存在各种联系,导致学生在教学中迷失在纷繁的工具和菜单操作中,对中职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而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关 键 词] 计算机教学;思维导图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9-0110-02  
[摘 要] 当前,教师来教、学生被动来学的形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中职数学的教学发展需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探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此来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关 键 词] 小组合作;中职数学;教学效果;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