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理文本“食材” 烹饪教学“佳肴”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ang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到了高年级,小学英语呈现语篇信息量增大、难度增加的趋势,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更要注意梳理文本,选择教学方法。笔者从六年级英语教学实践出发,从“梳理文本内容,初步感知语篇”“提炼关键信息,深入理解文本”“归纳有效信息,强化记忆重点”三方面探讨帮助学生精细处理文本,高效开展学习。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本梳理;提炼信息
  六年级的文本篇幅较长,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这让很多学生对英语望而却步,甚至心生厌恶。教师要做的就是挖掘文本的趣点,挑选其中的重点,然后基于学情,以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笔者将以六年级英语教学片断为例,结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经验,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精细处理文本“食材”,为学生烹饪教学“佳肴”。
  一、理“材”——梳理文本内容,初步感知语篇
  (一)化文为图,直观教学
  教材中的文本材料包含图片和文字,教师更多地关注文本内容中的文字,但学生最先观看的是课本中的插图。有效巧妙地利用好这些图片,将会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1. 静态图:观察课本插图,走入情境
  【案例1】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Part A Let’s talk(图1、图2)。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1并提问:Where are Amy and Mike? Why?
  原因可以有多个:因为他们都背着书包;因为这里有个车棚,里面有很多自行车;因为他们说到了。
  教师还可借此渗透“come”这个知识点。然后进入图2 Let’s try部分的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图预测两题的答案,由此引出图2的对话情境。因为它是听力情境的延续,教师可自然地引入:Amy meets Mike at school, and they’re talking about the ways to school. Look! Who’s coming? 然后展开对话教学。有了图1情境的支撑,图2的对话文本不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2. 动态图:播放动画视频,呈现语境
  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演示时,要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以避免学生无意识、被动地感受演示内容。
  【案例2】六年级下册Unit 1 C Story time。
  这部分的内容动物角色较多,而且学生对Zebra,Deer,Hippo很陌生。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观看动画时要帮助他们理清人物关系。教师可以在观看前提问:How many animals in the story? Who are they? Who is the tallest? 在第一遍观看完之后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动物角色。在第二遍观看前教师又可提问更深层次的問题,以此促使学生的概括性思维。
  (二)化整为零,分层教学
  面对一则较长文本,我们不能“一刀切”。面对长文本,前后内容联系没那么紧密时,笔者会选用分层教学。
  【案例3】六年级下册Unit 3 Where did you go? A Let’s talk。
  这部分的对话可清楚划分成两层。第一层:John’s last Saturday,第二层:John’s Labour Day holiday。第一层的功能是承上启下,保持情境的连贯,抛砖引玉,服务后续的文本。因此笔者觉得可简单处理,用两个问题呈现关键信息:What happened to John? How was his last Saturday? 第二层文本则需慢慢咀嚼,它的目标是先解决两个问题:Where did John go over his holiday? What did he do? 然后处理其他零散信息。
  (三)化零为整,整合教学
  到了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到了六年级下册复习的时候就要注意知识的整合,把本课时的教学点和之前的知识点用一些句子框架搭建起来,变词成句,然后围绕一个主题,最终构成一个语篇。
  【案例4】六年级下册Recycle Running Kids。
  这是一节六年级下册的自编复习课,充分体现了整合教学。本课教师将地点、课程、活动、方位等词用Running kids这个主题做了有效整合。教师通过几个相似的活动,促使学生在过程中使用语言,最终达到能力的提升。
  主情境图中,教师整合了各种地点词以及句型:There is / are ...,然后围绕主题设计了三个相似场景,如图3、图4、图5。这三个场景紧紧围绕四个疑问句:What’s the name of this place? Where is it? What’s in it? What can we do in it?
  学生在图3场景中熟悉活动步骤,在图4场景中尝试运用语言,在图5场景中独立运用语言。他们的能力在三个场景中呈现阶梯式地提升。
  二、“烹饪”——提炼关键信息,深入理解文本
  (一)绘制简笔画,图文结合助理解
  寥寥数笔,任意组合就可生成简笔画。它既可辅助教师教授单词,又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有时提炼出来的人物等关键信息通过简笔画呈现,可以让学生将逻辑、形象两种思维互相结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外语思维及能力的提升。
  【案例5】六年级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A Let’s talk (图6)。
  这个文本中,tallest一词及It’s taller than both of us together. 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笔者通过让学生描述图7引出The third tree is the tallest,接着邀请三个学生描述他们的身高,巩固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使用,最后进入课本情境。   对于图6中加框的句子,学生一看简笔画就能明白,比中文解释更直白明了,图画呈现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二)提供语言框架,词句结合促巩固
  新课标提出这样的要求:“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写的前提是说,而语言框架就是学生练习语句,语篇输出的踏脚石。
  【案例6】六年级下册Unit 4 Then and now B Let’s learn。
  本節词汇课新授三个运动类单词,内容较为简单,但是模仿文本,结合自身,进行语言的输出却有难度。因此笔者提供了清晰的语言框架,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达。整节课分三个部分,分别谈论了Wu Yifan、Mike以及自己,在前两个部分中,熟悉并初步掌握这些语言框架,在最后谈论自己的环节中,结合Changes in me这个主题进行语篇的输出,完成本节课从词到句最终到篇的目标过渡。
  (三)结合表格形式,一目了然帮记忆
  表格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呈现方式,它能将文本信息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合理、有效地利用表格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案例7】在教学完六年级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这单元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限时挑战的环节,要求学生在5分钟之内独立完成图8的表格,然后按照表格内容合理运用比较级进行介绍。
  学生能在这个活动中自觉地翻阅本单元的所有内容,包括课堂作业本,细心发现并搜集里面包含的一切数据。课后笔者要求学生完成图9的表格,再次巩固比较级的使用。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搜集信息并整合表达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装盘”——归纳有效信息,强化记忆重点
  (一)整合板书,及时总结
  经历了一节课的头脑运动,在下课前的5分钟,大部分学生已处于疲惫状态,此时他们的大脑对外界信息基本处于屏蔽状态,如何帮助他们快速重拾即将遗忘的重点知识?板书就是最好的辅助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5%来自视觉。板书经过精心设计,是本节课的精华所在,因此在课堂结束前的5分钟,组织学生细看板书,总结重点至关重要。
  (二)利用导图,融会贯通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它可以作为一种记忆或思考的方式为学生语用输出服务。笔者认为,在学生学习了一些零碎知识点之后,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点串联,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自我选择和整合知识,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
  【案例8】六年级下册Recycle Mike’s happy days Day 2。
  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思维导图这个概念,因此教师必须向学生清晰呈现思维导图的基本模式:围绕一个中心词,产生一级、二级甚至三级等词汇。它反映的是我们的思维过程。课后教师再布置思维导图的作业复习巩固,可设置多个中心词,甚至是时态或语法,学生可自由选择,在练习中巩固和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
  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之路;教师对文本解读的高度,决定着学生的攀登之峰。教师如能在教学前精细地处理文本,教学中合理地选择教法,学生就能真实地感受语言,最终成为语言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浦.小学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以班级为基础的现代小学英语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学习英语存在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后进生也随之出现。为了帮助后进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文章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为后进生寻找机会、纠正不良习惯、教给后进生学习方法、加强家校联系、巧用评价与奖励七个方面谈谈在帮助英语后进生英语学习的一些方法和尝试。  关键词:小学英语;后进生转化;转化策略  在以班级为基础的现代小学英语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建设与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发展关乎学生与教师两大主体的切身利益,关乎核心素养体系建设的进程和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全面发展。  教师核心素养应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确保教师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不断提高,保障培养德、智、
摘要:微信支持下的线上教育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线上的教学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文章首先提出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抓好备课,再通过直播、录播(录播包括微课、慕课)等方式进行线上授课,最后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掌握知识,通过练习题自测,巩固学习成果,并将自测结果反馈给教师。  关键词:微信平台;线上教学;教学模式  互联网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学习、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家校沟通的方法难以满足广大家长与学校的需要,信息技术已成为搭建家校沟通的有效桥梁。文章指出传统家校沟通存在着滞后性、单向性、不协同性等弊端。鉴于传统家校沟通存在的弊端,笔者认为,在当今科技时代,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开辟家校联系新途径,以微信群、班级博客、网络调查等家校联系新途径,能够达成家长、班主任双方沟通的最佳效果,最大限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  关键词:德育;信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概念与定义的语言描述都十分精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与数学阅读能力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采取分阶段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专项训练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生活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广度等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数学思维  阅读能力泛指学生必须具有通过阅读来认识和理解其中所有内容的技巧和能力,在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渠道,德育也要借助各门学科的教学实施。相较于德育内涵明显的社会科学来说,作为自然学科的数学似乎离德育很远。其实对数学的理解、运用与欣赏,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色彩。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数学魅力,绽放德育之花。  关键词:数学思想;数学教学;德育思想  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传统的教学则过于强调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多方面的教育。这导致学生数学思维贫
摘要: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还是德育的方向和目标。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的内涵更加丰富,德育的目标更加明确,德育的方式也有了引导方向。感恩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赋予了其教育的实践方向: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场域联合、教育程度深入。  关键词:感恩教育;立德树人;德育实践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
【摘 要】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培养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低年级抓起。为了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用词精确、简练、逻辑性强,教师要让学生听、说、归纳,并进行规范化训练,注重赏识教育。  【关键词】数学语言;规范化;鼓励;表达能力  儿童语言能力不仅是评估儿童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发展儿童智力的有效手段。小学
摘 要:在人教版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依托读写板块,基于教材并高于教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头脑风暴、信息差等活动逐步扩大学生的词句储备,为语言输出作好铺垫;在阅读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研读语篇的框架结构,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合理的布局谋篇;在读后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系统梳理语法知识点,帮助学生准确表达;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提升学生表达的真实性。  关键词
摘要: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提问需要讲究艺术性,重视提问的策略,每一个提问都需要围绕教学内容,从而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将从课堂提问的作用、原则、有效提问的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小学英语教师应掌握的课堂提问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