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从司马迁身上学到什么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u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孝通是吴江同里镇人。费孝通的父亲费朴安,是晚清最末一届秀才,由地方(吴江)当局公费资助留日,学的是教育学。学成回乡,创办了吴江中学,迁松陵镇,有了自己的房屋。费朴安后应南通张謇之邀,到南通担任讲席,孝通正是其父在南通时所生的,因而名字中有个“通”字。
  费孝通少年时,曾由其父于暑期中拜住在苏州的金松岑先生为师,行鞠躬礼,金松岑嘱孝通圈读司马迁的《史记》,作为课业。一个暑假间,这位中学生不得闲,挥汗勤读。暑假结束了,孝通向老师汇报,说读得很有兴趣。“好在哪里?”“太史公把古人写活了。”“既然有兴趣,不妨经常读读。”
  费孝通读了《史记》,以史通文,提高了写作水平,文章比过去写得生动活泼了。更重要的是,他领悟到司马迁把人物、史实写得真实,贵在调查研究,行走各地。因此,费孝通后来作为社会学家,也干一行爱一行,到各地调查研究,向干群了解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才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实现其志在富民的夙愿。
其他文献
苏曼殊生活于清末民初,是南社的中心人物之一,是孙中山先生的同乡,又是陈独秀的挚友。他的小说代表作《断鸿零雁记》曾蜚声国内外。他时而僧装、时而西装,既浪漫风流,又持守比丘戒,又是对佛学很有贡献的一代高僧。我从对曼殊大师颇有研究的郭青(原上海文学艺术院常务副院长、离休干部)先生多次披露中得知苏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轶事,笔录如下,以飨读者。    请客    饱受宗族歧视,缺少亲情的少年苏曼殊少小出家,其“
近年来,由于业绩承诺相继到期,标的公司业绩承诺失败的案例越来越多,针对未完成部分实施的补偿协议存在高派现、变更补偿方式等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问题。有研究表明: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时,为了提高估值会利用业绩承诺的传递信号作用进行高业绩承诺向外界传达企业是优质的潜力股信息,由此产生了高估值、高溢价、高业绩承诺的三高现象。一旦业绩承诺不能完成,承担补偿角色的大股东往往会采取一系列措施达到从业绩承诺补偿协议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对宜居城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一现实,十八大以来中央针对城市问题做出了相应的指示与要求,在此基础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了城市双修的工作,以解决城市面临的问题。而在城市双修的过程中,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是提升城市风貌与空间品质的
本文以淮北地区主栽小麦品种烟农19和新麦26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及基追比对小麦基部第二和第三节间形态结构、干物质生产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揭示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对小麦群体动态调控及茎秆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机理,以期探索合理的氮肥运筹方式,为淮北平原小麦高产稳产、抗倒优质提供理论依据。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小麦群体茎蘖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单峰曲线,在拔节期最大,小麦拔节期后迅速减小,随着施氮量的增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因其安全性和经济性而被广泛采用.主要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止水设计与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针对青年渠首(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安全设计分别从自然地理概况、气象、管道工程规模与建设目标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保证青年渠首工程能够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