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c_0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进一步提高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探索适合我院学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本文从教学模式、实验内容选择及考核评价体系入手进行深入探讨,使其能够充分实现教学功能,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实验内容 评价体系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基本技术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生命科学中最具活力的学科,并且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趋势[1]。
  分子生物学实验是一门集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理论为一体的操作性极强的实验性课程。因此,对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会影响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学习和理解,合理地设置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分子生物学实验对操作技能和实验条件要求较高,同时本科教学又具有学时少和学生人数多等特点,给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针对我院学生的特点,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以期更好地利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其基本实验技术和规范化操作,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本文就此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
  1.教学模式
  1.1从基本操作入手,培养基本技能。
  在实验课中对每个仪器设备使用方法都给学生清晰地讲述,并多做示范动作,每个仪器上都简明扼要地给出仪器使用操作步骤和方法,保证仪器的安全使用,尤其是微量移液器的使用及保养。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及时指出不规范的地方,并予以纠正。实验空隙给学生集中讲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实验中的学生多提问几个为什么,让他们思考和回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奠定了做好实验的理论基础。
  1.2学生自主动手,培养实验兴趣。
  为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对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分子生物学实验试剂配制、器皿清洗和灭菌等工作,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带领参与准备实验的学生完成预备实验,全程监督,严格要求,在具体操作方面,从试剂的配制、分装到保存,仪器的使用及养护等都给予精心指导,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分析和指导。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准备,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整个实验,同时可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和欲望。
  1.3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是指仪器设备与时间概念上的开放,是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开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投入到教师的研究课题中,让学生在实际科研活动中得到锻炼。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并有计划地安排实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给学生适当的实验任务,在科研活动中锻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大大提高实验技能。
  2.依据能力培养,制定实验内容
  2.1精选实验内容。
  我院分子生物学实验相对课时较少,本科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实验课仅为18学时,在有限的学时内,我们选择实验内容时应尽量避免重复,还要兼顾实验方法的完整性,充分体现分子生物学实验与其他实验的异同。我们选择了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的浓度和纯度、大肠杆菌质粒DNA的转化及聚合酶链式反应。通过对质粒DNA的提取、检测、转化、扩增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我们选用北京师范大学魏群教授主编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教材,由于实验材料不同,有关老师共同编制了每一个实验的方法步骤,简明清晰,增强可操作性,尽量保证每个实验都有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到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增强学生对实验的信心。同时对我们无法开设的实验,学生也可通过实验教材的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2适当补充创新性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3]。学生可以选择相应的指导教师,由学生选择研究题目作为自己的课题,除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以外,对于学生还要求系统学习创新实验或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探索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多样性,为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实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在实验的开设上要注意实验内容与专业相结合,使学生学到的实验技术对今后的工作产生实质性帮助,这样的实验既符合本科教育的目标,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成绩的评定中,主要采用实验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的内容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环节,各环节考核分数比例为:预习报告10%、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50%,这部分成绩占该实验课总成绩的80%;期末考试(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理论等)占该实验课总成绩的20%。
  4.结语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学生认识到了本课程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上好实验课的热情,牢固地掌握了分子生物学基本方法和规范化的操作,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体系需要不断进行适时的调整与更新,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衔接。此外实验室开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各种试剂、耗材增加;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和使用等都有待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李林,张宇辉,李云峰.构建新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630-631.
  [2]李燕,李绍青,刘新平,等.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之我见[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58-60.
  [3]石玉强,王庆忠.《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潍坊学院学报,2009,9(2):133,146.
其他文献
摘 要: 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目前,“高分低能”者越来越多,那种只会读书的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终将被淘汰。我国虽然很早就提出这个问题,但效果并不显著。这不仅需要相关的规定、具体的措施的支持,还需要有好的实施方法。提高全民素质,不仅是学校的工作,而且是家庭和社会的工作,只有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本文从物理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物理
摘 要: 物理学最能反映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摩擦起电、彩虹等这些生活中的现象都可以通过物理理论解释。物理学对自然界的运动规律的研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帮助。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物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的分析,说明了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初中物理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现状 未来发展方向  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
由于因特网的快速发展,远程交互式多媒体也有了快速发展。学生有什么在课堂上不懂的可以同它进行复习和交流,也可用于现场教学。这种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边远地区的教学带来了便利。  然而现行的多媒体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为了赶时髦,很多老师愿意花很多时间制作课件,其实有的课件是不必要的,有些用传统媒体就能解决的问题也用多媒体演示。还有的课件内容华而不实,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频繁设置“伸缩”、
学位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通过化学实验强化探究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现象与化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并发展创新思维?在化学实验中开展探究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最佳教学模式。  一、改进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中有很多现象比较生动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果过
摘 要: 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渗透到各个教学领域,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越性。  关键词: 多媒体 化学教学 优越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计算机在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传统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媒体如实物、模型、挂图等,虽然形象、直观,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性、信息丰富性等优势,以声、形、视听等手段,形象逼真地进行
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线进行的,它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干内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涵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诸多内容,是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重要素材,在高考试题中通常以推断题的形式出现,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应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如何将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整理为较有序的材料,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导向功
物理概念是体现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用来表示客观事物共同的物理属性和本质特征。高中物理概念建立的一般过程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分析推理,归纳演绎出物理概念。规律是指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特定条件下必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趋势。获取高中物理规律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归纳演绎出物理规律或者根据已有概念和
新课改不但要求改革教学理念,而且要求改革教学方法。笔者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探究。  一、正确认识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差异  1.教学目标的差异  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的启蒙教育。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大多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在能力培养方面,以定性分析、形象思维为主;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高中化学教育是化学的基础教育。高中化学的知识内容逐渐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