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思路 创新机制 探索方法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ji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北京高等教育在“十五”期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全国率先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使得广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性大大增加,高校间的可替代性日益提高。由此,如何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拓展和深化人才培养途径,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作用和贡献力,成为摆在北京高校面前的一个现实而重大的课题。近年来,首都师范大学通过不断明确专业建设目标、深化专业建设内涵、强化专业建设质量,在巩固和凸显办学特色、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推进学校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定规划,健全责任制,构建“三级一体”专业建设领导体系
  
  高校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离不开专业建设的内涵深化。“十五”期间,学校的专业发展非常迅速,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21个专业、31个专业方向,共有除农、医、军事以外9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47个、专业方向63个,初步搭建了“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的发展框架。与此同时,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拥有市级品牌建设专业9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11个,其中美术学、小学教育、音乐教育等专业(方向)在相关专业网站分别排名全国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一批专业跻身全国前5%,并初步涌现了世界历史、比较文学等特色专业。
  基于建设国内一流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的目标,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精品求提高”的专业建设与发展理念,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专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这其中,明确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确定专业发展的整体布局,成为学校首先着手解决的重大工作。
  为了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主体,切实保障并推动专业建设有序、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增强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与发展现状,为突出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性,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规范建设、突出特色、资源共享为原则,以大力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为重点,以不断加大规范建设力度、政策引导力度与经费支持力度为工作思路,专门研究、制定了《首都师范大学关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首都师范大学“十一五”时期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对优先发展、重点扶持哪些专业,如何培育专业特色,如何定位专业建设的原则等做了清晰的规划。在把现有专业分为“重点专业”、“传统专业”、“新建专业”进行分类建设的基础上,学校明确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建成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传统专业与新建专业相融合、基础专业与应用专业相沟通、单科性专业与交叉性专业相兼容,具有艺术类专业优势的综合性大学本科专业体系的总目标,从而使全校专业建设的分类体系更加明确,专业建设方向得到具体规范。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学校从管理机制入手,通过强化专业建设责任制度,构建了校、院(系)、专业“三级一体”的专业建设领导体系:专门成立了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按照“分类建设、分层指导”原则,统筹全校专业建设与发展工作,其中学校党政一把手作为全校专业建设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专业规划、建设与发展;各院(系)党政一把手为本单位各专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在各专业设置专业负责人,作为本专业建设直接责任人,负责在充分明确本专业建设定位与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措施并实施专业建设的工作任务。
  “三级一体”专业建设领导体系、专业负责人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进一步健全了学校的专业建设责任制度,而且形成了党政与教学部门齐抓共管专业建设、全校上下一起努力推进专业发展的可喜局面。目前,全校各个专业和专业方向都制定了自身建设的实施计划,“十一五”期间还将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建设10个左右市级品牌建设专业、新建5个~6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二、抓课程,打造精品,努力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强化专业发展的质量目标,必须找准具体的切入点。为此,学校紧紧抓住各类优质课程以及精品课程的建设,把树立精品意识、深化课程改革作为推动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构建校级、市级、国家级课程建设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动员每一位任课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这一方式,有效地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入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行列之中。
  根据对不同专业的建设要求和目标,学校对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专业定位,合理设置课程,抓实抓牢基础课,调整规范方向课”这一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相同步的工作原则。每年,学校都投入大量专项经费,全面支持教师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深入开展不同类型的课程建设。迄今,学校已完成近600门校级课程建设,其中122门课程经验收评审达到优秀水平,同时建设了校级精品课程28门。在实施校级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学校还积极支持、鼓励教师申报北京市和国家级精品课程。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学校已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市级精品课程13门,2007年又有5门课程被北京市推荐参评国家级精品课程。
  随着学校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教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活动的有效转化,积极适应社会需求,努力推进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个性化,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学校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特点,以项目制方式,在市属高校中率先实施了“探究式本科课程”的建设,并通过制定《首都师范大学探究式本科课程建设办法》,明确了在“十一五”期间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全校每个专业建设两三门探究式本科课程的目标。目前,学校已有来自不同专业的60多门课程申报了探究式本科课程建设,对促进教学改革、提升专业教育品质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如今,在首都师范大学,一个包括校级、市级、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探究式本科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本科生外籍教师课程在内的多层次、多方面、多类型的课程建设体系已基本形成,从而为在实现专业内涵建设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建团队,强力量,切实保障专业长足发展
  
  新的形势下,如何通过走内涵建设的道路,不断赢得专业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已成为高校的重要发展战略,而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有效地组织起一支教学、科研“两头硬”的优秀教师队伍,则是实现专业内涵建设、保障专业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学校在没有可资借鉴的成熟经验的情况下,从2007年起,在北京地区高校中率先实施了校级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工程。根据《首都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意见》,本科教学团队建设以二级学科为基础,实行团队带头人负责制,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3年为一个建设周期。目前,学校已通过项目制方式,在若干重点建设专业正式组建了5个校级本科教学团队,整合了近80名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及教辅人员,整个“十一五”期间将建设10个左右这样的教学团队。
  在开展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学校在选聘高水平教师担任团队带头人的基础上,充分强调了不同专业的互动合作,力图通过团队建设,构建“化个体优秀力量为整体优势力量”的平台。为此,学校从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等多方面对现有教师资源进行整合,强化了团队内部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相互促进与提高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学校着眼专业特色的培育,鼓励团队成员把专业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主动参与社会竞争。如规定团队成员均须承担或参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且承担市级或市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不少于两项;团队成员所授课程均须有完整的教学档案、学生评估成绩不低于所在院(系、部)的平均水平,其中优秀课程不少于30%;建设期间须有新建市级或市级以上精品课程一至两门;所有课程均需参加、完成课件建设并开展网上教学;新编市级精品教材一至两部,并力争获得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等。
其他文献
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影响最为关切的还在于大国关系,大国关系也是决定“一带一路”倡议成败和走向的关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相关的研究非常多,单边视角多集中于中国的外交理念,而双边和多边的视角则集中于经济领域的合作前景,却很少有基于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这两大传统视角的相关研究。人们似乎在避免将“一带一路”倡议政治化、战略化和中国化。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基于地缘概念提出的倡议,
一直想写这个小说,去年就陆陆续续写了一些片段,但直到长篇小说《藏珠记》在今年春末定稿,我才腾出手来,痛痛快快地把它一气呵成。  写的什么呢?就是一个穷人,怎样度过了短暂的一生。在物质意义上,她不是最穷的,可是她心里穷,精神上穷,这就导致了她无论多么貌似体面,都是一个穷人——小说的原标题,就是《一个穷人》。  自从开始写小说,我就很迷恋福楼拜,长篇里喜欢《包法利夫人》,短篇里喜欢《淳朴的心》,翻译者
赵嘉  报道摄影师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摄影顾问;  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技术与器材专业委员会委员;  戈尔特斯户外英雄(GORE-TEX Hero Team);  GETTY图片社签约摄影师;  《户外-OUTSIDE》杂志编委;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评委;  CCTV《最美中国》专题片摄影指导。  作为中国最畅销的摄影图书的作者,创作的书籍涉及多个领域,近年出版的书籍包括:《
我想他一定存在。  也许就在我抛弃自尊才能立足的拥挤的六号线上,也许就在我苦等五分钟红灯的东三环,也许刚才那辆闯红灯的电动车后座上西装革履的那位就是了,也许我回身看见沙县小吃里貌似清高的看着手机吃东西的那位,也是。但也或许,我还得依赖六号线,从东往西横穿城市,进入西郊有银杏树的校园才能确认是他——那是他更年轻些的时候,正踌躇满志、张口会是巴菲特与比尔·盖茨的时候。  当然现在,他也不老。在他出生的
人生究其根本,就是一次没有归途的旅行。从降生开始,就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所幸的是,我们不知道“死”哪一天到来。模糊、不确定、随机、偶然,生命终结在一片迷雾之中,这极大地缓解了我们内心的担忧和焦虑。很多时候,因为恐惧,我们有意无意忽略必然到来的死亡列车,会将我们带走。曾经生活过的这个世界,会渐渐抹掉我们留下的痕迹。对死亡的恐惧,让我们对新生命的诞生欢天喜地,既而对把生命迎接到这个世界的大夫,不吝词汇
改革开放30年沧桑巨变,中国发展成就举世公认。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我国对外开放、国际化、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势不可挡,其中,作为培养专业外语、外交、外贸、外事等高素质涉外人才的外语高等教育,在对外开放进程中扮演着异常突出的角色,全国专业外语院校、不少综合性大学的外国语学院(外语系)等作为实施外语高等教育教学的主体性办学机构,为推动“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双重使命作出了不可磨灭
高校BBS作为在校师生信息分享和交流的主要网络载体,在校园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2008年初进行的“北京大学校园网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用户经常访问的校内资源中,北大未名BBS高居榜首,占被访学生的86.4%。但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快捷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点,也使高校BBS成为可能引发校园不稳定的因素之一,研究基于高校BBS使用的维护稳定机制是新时期高校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
《立水桥北》写于夏日的一个深夜,距真实的故事发生已经十年。  一桩集中了各种巧合的官司,像恶魔抽签,抽中我。之后,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因之放大,多年后,再回首,最大的收获是个人的成长。  我总想写这个故事,不仅仅因为它对我的折磨。  2008年至2011年,我接过无数与它相关的电话,律师的、法院的、恐吓的、求情的……每次挂断电话,我都对自己说,总有一天,风平浪静,我要把一切都写出来。  这是一个承诺
英国“大社会”计划是英国首相卡梅伦提出的社会改革计划,该计划于2010年7月正式启动,是政府转变管理方式的全新尝试,目的是向当地社区、慈善机构和公众下放更多权力和资金,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从而建立一个更大、更好的社会。  2012年4月10日,英国上议院议员韦鸣恩爵士接受《当代世界》杂志社记者专访,围绕“大社会”的由来、主旨思想及推动进程,介绍了英国社会管理创新方式的基本做法,并对中国
3月23日,刚果(布)总统选举初步计票结果公布,现任总统、执政党刚果劳动党候选人萨苏以88.57%的得票率再次连任。其主要竞争对手,反对派候选人、经济学家科莱拉斯因感染新冠病毒于选举当日去世。  3月23日,以色列举行第24届议会选举投票,38个政党和党派联盟角逐议会120个席位。结果显示,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获得30个席位,位居第一;中左翼政党“拥有未来”党获得17个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