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学案是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中介,通过导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应用学案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教师课堂上可以精讲释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师过多的讲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大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学案导学 物理教学 效率
所谓“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使用学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一 、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上“燃料及其燃烧值”一节时就采用这种导学方法,首先据教学目标提出 这样一些思考题:1、燃料有什么特点?2、燃料燃烧时能是怎样转化的?3、不同燃料燃烧时有什么不同?4、煮饭时是用煤好还是用柴草好?5、什么是燃料的燃烧值?6、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有哪些?7、如何提高炉子的效率?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行预习课文内容,然后同学间进行讨论、辩解这些问题,有很多问题学生自行解决了,在讨论的同时学生还相应提出了一些问题,在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点拨,化解难度,引导学生共同解决,最终使学生都掌握这节内容。
二、 教师因材施教
为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在学案的编写上,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部分内容,以适应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学案基本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基础块和能力块。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基础块的编写,首先要降低层次,减小梯度,做到能指导学生看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能力块的编写,仍突出学生自学,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设置有一定层次和梯度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能力块中,重视了实验能力的培养。学案一般在上课前一天或两天发到学生手中,由学生根据学案并结合课本进行预习,科代表把预习情况汇总后反馈给科任老师,科任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如在《探究串并联电流规律》这一节里,通过学案指导学生这节要学什么,要做什么?并引导学生如何预习好要做的实验步骤?如何记录数据等。对复杂问题和难道较大的问题,想方设法使其简单化,使实验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学案设计有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 师生教学相长
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上课时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根据学案上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学生可边读边思考、边记录,也可翻阅工具书查资料等,像填空等基础性强的题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然后是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合作性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各组中去讨论;从讨论中掌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以使引导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同时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学起于思”。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四、精讲释疑
以指导读书为主的导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及其它的参考资料,自行解答课本中的疑难问题,若有难解答的问题最后由全班讨论,教师再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精讲的语言、内容精简,针对性强,启发性强。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持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练习巩固
判断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是否学得新内容和掌握新知识,都要通过解答一定的练习题,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状况。学案练习的设计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充分暴露学生在理解、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教学信息,准确找到学生中问题的症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从而更好整合教学过程,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实践结果证明,学案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有明显的优势,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很好的作用,以后我们应该继续坚持这一模式,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让它为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作用。
(“本论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项目‘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0tjk313”)
【关键词】 学案导学 物理教学 效率
所谓“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使用学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一 、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上“燃料及其燃烧值”一节时就采用这种导学方法,首先据教学目标提出 这样一些思考题:1、燃料有什么特点?2、燃料燃烧时能是怎样转化的?3、不同燃料燃烧时有什么不同?4、煮饭时是用煤好还是用柴草好?5、什么是燃料的燃烧值?6、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有哪些?7、如何提高炉子的效率?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行预习课文内容,然后同学间进行讨论、辩解这些问题,有很多问题学生自行解决了,在讨论的同时学生还相应提出了一些问题,在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点拨,化解难度,引导学生共同解决,最终使学生都掌握这节内容。
二、 教师因材施教
为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在学案的编写上,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部分内容,以适应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学案基本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基础块和能力块。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基础块的编写,首先要降低层次,减小梯度,做到能指导学生看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能力块的编写,仍突出学生自学,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设置有一定层次和梯度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能力块中,重视了实验能力的培养。学案一般在上课前一天或两天发到学生手中,由学生根据学案并结合课本进行预习,科代表把预习情况汇总后反馈给科任老师,科任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如在《探究串并联电流规律》这一节里,通过学案指导学生这节要学什么,要做什么?并引导学生如何预习好要做的实验步骤?如何记录数据等。对复杂问题和难道较大的问题,想方设法使其简单化,使实验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学案设计有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 师生教学相长
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上课时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根据学案上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学生可边读边思考、边记录,也可翻阅工具书查资料等,像填空等基础性强的题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然后是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合作性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各组中去讨论;从讨论中掌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以使引导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同时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学起于思”。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四、精讲释疑
以指导读书为主的导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及其它的参考资料,自行解答课本中的疑难问题,若有难解答的问题最后由全班讨论,教师再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精讲的语言、内容精简,针对性强,启发性强。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持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练习巩固
判断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是否学得新内容和掌握新知识,都要通过解答一定的练习题,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状况。学案练习的设计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充分暴露学生在理解、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教学信息,准确找到学生中问题的症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从而更好整合教学过程,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实践结果证明,学案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有明显的优势,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很好的作用,以后我们应该继续坚持这一模式,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让它为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作用。
(“本论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项目‘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0tjk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