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如何让学生写出新意作文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198505050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语文考试,作文分数占语文试卷总分数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可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重要。我认为同学们作文时学生打开全新的作文视野,能够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和多向思维进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炼就全新的作文技法,写出立意“深、新、活”的体现“关爱个性,关爱生命健康发展”的好作文。
  一、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一李姓男寿星写了一首祝寿诗,适逢滂沱大雨,寿典难以继续,众人皆叹奈何,郑板桥提笔便写:“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时,旁观者嘘声四起,郑板桥不以为意,接着写道:“滂沱雨为李公寿,李公寿比雨更多。”郑板桥停笔,立刻掌声四起。郑板桥能赢得一片掌声,是因为他能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做出了令人羡慕不已的突破性发明创造,是郑板桥的逆向思维助他赢得掌声。
  那么什么是逆向思维呢?它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同学们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等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如果同学们能够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来作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
  在指导学生写《爱》一文,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
  二、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宋徽宗时的一次科举考试,主考官出了一个画题《深山藏古寺》,画师们经过构思,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寺,有的把古寺画在丛林深处。寺呢?有的画得完整,有的画出寺的一角或寺的一段残墙断壁……主考官连看几幅均不满意,原因是这些画均体现了半藏而不是全藏,与画题无法吻合,正当主考官失望之余,却有一幅画深深吸引了他:在崇山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着水倒进桶里。仅这么一个挑水的老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表现得含蓄深邃淋漓尽致:和尚挑水,不是浇菜煮饭,就是洗衣浆衫,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寺;和尚年纪老迈,还得自己挑水,可见寺之破败,可见寺一定藏在深山之中,画面尽管看不到寺,观者却深知寺是全藏在深山之中。主考官连连点头,称:“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这位画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运用了“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侧向思维,选择了和尚挑水的新颖角度来表现主题。
  有次学生作文,是学生司空见惯的文题《可爱的家乡》,很多学生思维呆板僵化,有很多套作,都写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写家乡的土特产,写家乡的……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但写多了,会觉得腻味,毫无新颖感。惟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摒弃从众心理,避开大道走小径,写家乡人民毁掉神庙建文化楼,反映家乡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时代风貌,创意新奇,别开生面。
  三、通过回溯,再现“真实”
  作文贵在求真,而生活的真实要通过艺术的真实的再现,才能揭示其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踏着记忆的足迹,让经历的,体验过的,再体验一遍。让学生记下这“历史的特写镜头”之后,再出示作文题,进行指导。以记述、图画、电视等形式,重现过去的情景,获取与作文有关的信息。如指导写作《可爱的校园》,教师可向学生提供思考题和作文信息线索:(1)写校园的可爱要从哪几方面入手?(2)怎样才能体现校园的特色?引导学生抓住三个描述点:花园,环境优美,如诗如画;乐园,师生同乐谱新曲,新颖有趣搞活动;学园,园丁育花景,学子爱学习。多角度联想,以发散思维,快速接近“智力开发区”,就能写出有声有色的作文来
  四、抓住灵感,积极创作
  灵感就是思维的触发。有位教授有一段生动的解释:“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大脑中便会建立起许多暂时的联系,架起许多临时的‘电线’,把所有有关信息保存着、联系着;同时大脑还把过去有关的全部知识紧急动员起来,使思维处于一触即发的关头。一旦得到启发,就像打开电钮一样全部线路突然贯通,立即大放光明,问题马上解决。”由此可见,灵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没有原来的许多“信息”,没有原来架起的许多临时“电线”,是不可能产生灵感的。因此,我常常教育学生一旦产生了灵感就要抓紧时间捕捉住它,把它写下来,从而使得灵感的生命得以延续。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同学们,在作文中,请点燃你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写出越来越多的出人意料的佳作吧。
其他文献
作为学生基本语文能力之一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毋庸讳言,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的能力成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2.过重的学习负担使挣扎于茫茫题海的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阅读的宝贵时间和
【摘 要】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情绪波动最大的阶段,步入青春期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常常受到情绪的制约,认识和了解情绪追求的教学意义,利用、引导、点拨叛逆期学生的情绪活力投入到正确的学习活动中去,对指导初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情绪追求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最容易在适合其情绪追求的各种活动中得到最大的动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导动机常常与某种能给自己带来即时的积极情绪体验的
“创新是—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指出:“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民族之林。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这一论断提示了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本质,指出了时代发展对培养人才创新素质的呼唤。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因此,教育必须实行高层次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手段,重视开发学生的创
【摘 要】“以德治校”是当今校长的口头禅。如何以德治校?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校长 以德治校 浅见  所谓“德”者,《说文》里把“德”解读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释名·释言语》则解释为 “德者,得也,得事宜也”。现《现代汉语词典》则注释为“道德、品行、政治品德、恩惠”等。那么,校长该如何“以德治校”?  一、认清以德治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江泽民同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多,他们虽然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快,但大都任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意志比较薄弱,怕苦怕累,特别不愿参加一些耐力锻炼和带器械性的运动项目,在体育教育中,也呈现出种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存在着形式的运动心理阴影。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阴影,势必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机能的发展。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运动心理阴影,已成为当前
【摘 要】儿童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我国小学生的体质有下降和身体身长发育有提前出现的趋势。为此,我们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进行调查,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关键词】南阳市七小 小学学生 身长发育 身高 体重  前 言  近年来在儿童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研究工作中,判断儿童发育水平是一个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激活学生的语言文字意识,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技能,引导学生领会语言文字的思想内涵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都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言文字 训练 尝试  抓好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工作是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