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时,为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水平,教师需对现阶段教学进行分析,了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据游戏化教学理论,为学生建构趣味性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生活化游戏、探究式游戏、技能竞赛游戏等策略开展,实现预期课程改革教育目标。对此,教师可就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分析探究。
关键词:初中教育;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8-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22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为引导学生正确的了解认知互联网信息,应当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价值。为此,教师可采取游戏化教学策略,为学生建构全新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逐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学习实力。
一、游戏化教学应用意义
(一)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阶段,教师采取游戏化教学策略,可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兴趣导向下,学生可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当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互动,快速掌握相关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初中生教育引导时,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呆板压抑的学习氛围,将诱发出学生抵触心理与叛逆情绪,不利于课程教学工作开展。通过游戏化教学导引,可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实现游戏化课程教学目标。
(二)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得学生正确高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搜集课外学习资源,很好地弥补学科教材内容体系,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在游戏化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开展下,学生可全身心投入到游戏活动当中,汲取相关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基于游戏化学习思考,培养学生信息辨析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为初中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铺垫基础。
二、游戏化教学重要性解析
(一)新课标教学目标实现
新课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新要求,教师需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改革,使得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价值。通过开展游戏化教学方案,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为学生建构高效学习课堂,促进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二)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教师长期受应试教学理念影响,使得教学思维陷入盲区,长期开展单一教育策略,给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造成很大影响。教师可通过游戏化教学策略开展,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在游戏化教学模式运行下,可有效促进信息技術教学改革,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整体教学水平。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剖析
(一)师资力量有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阶段,由于教学师资力量有限,直接影响到课程实际教学质量。如信息技术教学时,一位任课教师需进行多个班级教学工作,严重影响到教师精力,不利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开展。
(二)教学设备不足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需相关计算机教学设备辅助,才可保证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整体学习效果。部分初中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由于没有足够的教学设备辅助,给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造成很大影响。教师长期开展信息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使得学生出现抵触情绪,不利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三)教学模式单一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时,部分教师长期开展一言堂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死板压抑,不利于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不能很好地释放出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很可能使得学生出现抵抗情绪,导致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陷入瓶颈,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教学未受到重视
部分初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并没有对相关课程起到足够重视,而是侧重学生文化课程教学,给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造成很大影响。如部分教师占用信息技术教学课时,开展其他课程教学,使得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陷入困境。
四、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一)生活化游戏教学
为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水平,教师进行游戏化教学模式开发过程中,应当寻找教学突破口,为学生建构高效学习氛围,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学习实力。为此,教师围绕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游戏教学方案,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事例为导引,使得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进行游戏体验,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水平。
(二)技能竞赛游戏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技能竞赛游戏教学方案,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融入紧张的活动当中,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潜能,实现预期课程改革教育目标。技能竞赛游戏教学时,为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案进行不断优化,使得技能竞赛活动难度得到合理控制,给予学生参与权,营造高效学习氛围,实现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夯实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为学生今后的综合学习铺垫基础[1]。
(三)探究式游戏引导
初中学生具备非常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则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为学生设计探究式游戏引导学习方案,使得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主动参与到探究式游戏学习活动当中,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为学生建构良好学习情境,保证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质量。 教师进行探究式游戏引导教学方案设计时,应当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兴趣爱好与学习现状,不能盲目追求教学的新奇与创意,使得探究式游戏活动,脱离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内容。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综合实力,教师可在探究式游戏活动设计时,主动邀请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设计过程当中,听取学生的意见与想法。通过师生民主沟通交流,进而对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合理优化完善,使得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很好突出,有效提升学生后续课程学习质量与效果。
(四)游戏活动训练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游戏化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实践操练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技術课程学习效果。为实现预期课程教学目标,教师要设计游戏互动训练教学方案,即利用游戏活动导引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操练,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游戏活动训练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可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因为初中学生的实际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规避不同。教师不可采取一刀切教学方式,为学生制定统一的游戏活动训练学习方案,影响到学生实际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游戏活动训练教学模式为基础,设定差异化学习方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特点,设计差异化游戏活动训练计划,使得学生依据相关学习计划主动进行训练操作,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学习实力。由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师需对差异化游戏活动训练教学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变化,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使得游戏化教学始终对学生保持足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具备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
(五)小组合作游戏教学
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分析可知,其中很多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合作完成,且初中学生渴望被认可,希望在社交活动中获得友谊与快乐。为此,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课程进行教学创新时,可围绕游戏化教学理念与实际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设计小组合作游戏化模式,使得学生基于小组合作进行相互交流沟通,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2]。在小组合作游戏化教学时,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当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给予学生话语权,尊重学生的分组想法,使得学生自由分为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游戏教学活动当中,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辅助,在音乐、视频的教学导引下,为学生营造高效学习场景,保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小组游戏教学活动当中,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质量。在小组合作游戏教学工作开展时,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不仅需进行小组合作游戏组织,还应当主动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进行游戏活动,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互动教学工作进行时,教师可灵活控制教学进度,合理渗透相关教学内容,保证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质量[3]。
五、游戏化教学策略应用效果分析
(一)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
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开展时,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主观能动性始终受到约束,使得学生学习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突破。教师采取游戏化教学策略后,使得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调动,保证学生可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当中,为学生营造高效学习课堂,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综合学习实力的提高。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可合理运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实力提升,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知识铺垫基础。现代教育工作开展时,信息技术素养成为学生的必备素质,因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因此,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综合能力得到很好提升后,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将产生很大帮助[4]。
参考文献:
[1]宋娜.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9(19):125.
[2]付东升.基于游戏化教学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教学方案——以《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为例[J].中小学电教(上),2019(6):78.
[3]郑秀梅.浅议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74.
[4]陈博殷,钱扬义,李言萍.游戏化学习的应用与研究述评——基于国内外课堂中的“化学游戏化学习”[J].远程教育杂志,2017(5):93.
关键词:初中教育;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8-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22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为引导学生正确的了解认知互联网信息,应当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价值。为此,教师可采取游戏化教学策略,为学生建构全新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逐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学习实力。
一、游戏化教学应用意义
(一)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阶段,教师采取游戏化教学策略,可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兴趣导向下,学生可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当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互动,快速掌握相关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初中生教育引导时,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呆板压抑的学习氛围,将诱发出学生抵触心理与叛逆情绪,不利于课程教学工作开展。通过游戏化教学导引,可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实现游戏化课程教学目标。
(二)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得学生正确高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搜集课外学习资源,很好地弥补学科教材内容体系,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在游戏化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开展下,学生可全身心投入到游戏活动当中,汲取相关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基于游戏化学习思考,培养学生信息辨析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为初中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铺垫基础。
二、游戏化教学重要性解析
(一)新课标教学目标实现
新课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新要求,教师需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改革,使得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价值。通过开展游戏化教学方案,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为学生建构高效学习课堂,促进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二)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教师长期受应试教学理念影响,使得教学思维陷入盲区,长期开展单一教育策略,给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造成很大影响。教师可通过游戏化教学策略开展,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在游戏化教学模式运行下,可有效促进信息技術教学改革,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整体教学水平。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剖析
(一)师资力量有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阶段,由于教学师资力量有限,直接影响到课程实际教学质量。如信息技术教学时,一位任课教师需进行多个班级教学工作,严重影响到教师精力,不利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开展。
(二)教学设备不足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需相关计算机教学设备辅助,才可保证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整体学习效果。部分初中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由于没有足够的教学设备辅助,给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造成很大影响。教师长期开展信息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使得学生出现抵触情绪,不利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三)教学模式单一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时,部分教师长期开展一言堂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死板压抑,不利于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不能很好地释放出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很可能使得学生出现抵抗情绪,导致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陷入瓶颈,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教学未受到重视
部分初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并没有对相关课程起到足够重视,而是侧重学生文化课程教学,给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造成很大影响。如部分教师占用信息技术教学课时,开展其他课程教学,使得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陷入困境。
四、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一)生活化游戏教学
为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水平,教师进行游戏化教学模式开发过程中,应当寻找教学突破口,为学生建构高效学习氛围,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学习实力。为此,教师围绕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游戏教学方案,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事例为导引,使得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进行游戏体验,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水平。
(二)技能竞赛游戏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技能竞赛游戏教学方案,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融入紧张的活动当中,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潜能,实现预期课程改革教育目标。技能竞赛游戏教学时,为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案进行不断优化,使得技能竞赛活动难度得到合理控制,给予学生参与权,营造高效学习氛围,实现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夯实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为学生今后的综合学习铺垫基础[1]。
(三)探究式游戏引导
初中学生具备非常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则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为学生设计探究式游戏引导学习方案,使得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主动参与到探究式游戏学习活动当中,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为学生建构良好学习情境,保证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质量。 教师进行探究式游戏引导教学方案设计时,应当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兴趣爱好与学习现状,不能盲目追求教学的新奇与创意,使得探究式游戏活动,脱离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内容。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综合实力,教师可在探究式游戏活动设计时,主动邀请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设计过程当中,听取学生的意见与想法。通过师生民主沟通交流,进而对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合理优化完善,使得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很好突出,有效提升学生后续课程学习质量与效果。
(四)游戏活动训练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游戏化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实践操练有效提高学生信息技術课程学习效果。为实现预期课程教学目标,教师要设计游戏互动训练教学方案,即利用游戏活动导引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操练,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游戏活动训练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可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因为初中学生的实际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规避不同。教师不可采取一刀切教学方式,为学生制定统一的游戏活动训练学习方案,影响到学生实际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游戏活动训练教学模式为基础,设定差异化学习方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特点,设计差异化游戏活动训练计划,使得学生依据相关学习计划主动进行训练操作,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学习实力。由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师需对差异化游戏活动训练教学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变化,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使得游戏化教学始终对学生保持足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具备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
(五)小组合作游戏教学
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分析可知,其中很多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合作完成,且初中学生渴望被认可,希望在社交活动中获得友谊与快乐。为此,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课程进行教学创新时,可围绕游戏化教学理念与实际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设计小组合作游戏化模式,使得学生基于小组合作进行相互交流沟通,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2]。在小组合作游戏化教学时,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当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给予学生话语权,尊重学生的分组想法,使得学生自由分为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游戏教学活动当中,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辅助,在音乐、视频的教学导引下,为学生营造高效学习场景,保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小组游戏教学活动当中,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质量。在小组合作游戏教学工作开展时,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不仅需进行小组合作游戏组织,还应当主动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进行游戏活动,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互动教学工作进行时,教师可灵活控制教学进度,合理渗透相关教学内容,保证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质量[3]。
五、游戏化教学策略应用效果分析
(一)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
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开展时,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主观能动性始终受到约束,使得学生学习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突破。教师采取游戏化教学策略后,使得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调动,保证学生可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当中,为学生营造高效学习课堂,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综合学习实力的提高。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可合理运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实力提升,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知识铺垫基础。现代教育工作开展时,信息技术素养成为学生的必备素质,因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因此,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综合能力得到很好提升后,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将产生很大帮助[4]。
参考文献:
[1]宋娜.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9(19):125.
[2]付东升.基于游戏化教学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教学方案——以《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为例[J].中小学电教(上),2019(6):78.
[3]郑秀梅.浅议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74.
[4]陈博殷,钱扬义,李言萍.游戏化学习的应用与研究述评——基于国内外课堂中的“化学游戏化学习”[J].远程教育杂志,2017(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