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全面部署。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教育工作使命重大。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规范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要求,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当代教师的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规范,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怀有慈母般的爱心,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关键字】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规范;素质;团结协作
【中图分类号】G641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全面部署。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教育工作使命重大。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对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规范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要求,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教师职业比其它职业有更强的示范性,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比其它职业更为广泛、更深远。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消极、负面的影响。比如有的教师过分关注物质利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的现象;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很多虐待学生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是亵渎了“人民教师”这一光辉的职业。面对以上这些情况,作为当代教师我们应当有所作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提升个人素养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首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执行《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履行教师义务,增强师德教育中的刚性因素。其次,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监督机制。
二、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惩罚学生是为学生好的错误思想,改变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态度,主动、积极地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尤其要热爱差生和后进生,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以模范品行为榜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它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上,教师“为人师表”从哪里做起呢?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首先,要突出教师的行为表现,教师应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已,当学生的表率。我国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说得好:“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很有影响的。
其次,老师为人师表,要从自己的外部表现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文化修养诸方面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孔子说得好“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诚实、正直、富有正义感的学生。
四、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
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相互讨论问题,允许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民主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气氛和师生关系,注意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潜能。我们觉得,教师最重要的还是上好每一天的每一节课,在常态课中,要精心准备,带头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品质之一,它作为一种教师美德,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如今,正处在知识科技信息日益发展的时期,出现了所谓“知识激增”的现象,同时随着现代的大众传播手段的普及,学生的信息来源不断扩大,他们的视野开阔,思想活跃。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吸取新知识的营养,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知识,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教学需要。
第二,由于教育学生是一个长期的点滴积累的过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其间还会出现各种曲折和反复。因此,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具有执着的精神,怀着对学生的一片赤诚之心,孜孜不倦,循循善诱,方可达到预定的效果。
第三,教师要具有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觉悟,对学生热爱和任劳任怨的崇高精神,并且掌握教育艺术,善于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财富,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六、团结协作精神
教师之间、教师和上级领导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生的成长,有赖于各学科、各年级教师集体之间作长期的共同努力。因此,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处理好这些矛盾,求大同,存小异,注意互相尊重,虚心学习对方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工作中互相支持,相互配合,做到在学生面前保持教育要求的一致,从大局出发,共同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协调好上下级关系。在学校环境中,任何教师,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仁之间,有不满的意见,决不能不顾场合地随便议论。尤其严格禁止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面前不负责任地议论,指责别的教师或者轻率地顶撞领导,给学生带来严重影响。
再次,教师还应主动争取家长的配合,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关系,真诚地爱护、关怀学生的成长,主动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观点,向家长提出各种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培养学生。
通过学习,我们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参考文献
[1] 《中共十八大报告》,2012
[2] 李建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4] 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曾庆春:《跟随榜样成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05
【关键字】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规范;素质;团结协作
【中图分类号】G641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全面部署。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教育工作使命重大。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对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规范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要求,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教师职业比其它职业有更强的示范性,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比其它职业更为广泛、更深远。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消极、负面的影响。比如有的教师过分关注物质利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的现象;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很多虐待学生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是亵渎了“人民教师”这一光辉的职业。面对以上这些情况,作为当代教师我们应当有所作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提升个人素养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首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执行《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履行教师义务,增强师德教育中的刚性因素。其次,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监督机制。
二、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惩罚学生是为学生好的错误思想,改变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态度,主动、积极地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尤其要热爱差生和后进生,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以模范品行为榜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它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上,教师“为人师表”从哪里做起呢?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首先,要突出教师的行为表现,教师应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已,当学生的表率。我国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说得好:“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很有影响的。
其次,老师为人师表,要从自己的外部表现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文化修养诸方面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孔子说得好“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诚实、正直、富有正义感的学生。
四、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
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相互讨论问题,允许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民主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气氛和师生关系,注意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潜能。我们觉得,教师最重要的还是上好每一天的每一节课,在常态课中,要精心准备,带头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品质之一,它作为一种教师美德,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如今,正处在知识科技信息日益发展的时期,出现了所谓“知识激增”的现象,同时随着现代的大众传播手段的普及,学生的信息来源不断扩大,他们的视野开阔,思想活跃。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吸取新知识的营养,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知识,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教学需要。
第二,由于教育学生是一个长期的点滴积累的过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其间还会出现各种曲折和反复。因此,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具有执着的精神,怀着对学生的一片赤诚之心,孜孜不倦,循循善诱,方可达到预定的效果。
第三,教师要具有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觉悟,对学生热爱和任劳任怨的崇高精神,并且掌握教育艺术,善于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财富,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六、团结协作精神
教师之间、教师和上级领导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生的成长,有赖于各学科、各年级教师集体之间作长期的共同努力。因此,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处理好这些矛盾,求大同,存小异,注意互相尊重,虚心学习对方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工作中互相支持,相互配合,做到在学生面前保持教育要求的一致,从大局出发,共同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协调好上下级关系。在学校环境中,任何教师,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仁之间,有不满的意见,决不能不顾场合地随便议论。尤其严格禁止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面前不负责任地议论,指责别的教师或者轻率地顶撞领导,给学生带来严重影响。
再次,教师还应主动争取家长的配合,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关系,真诚地爱护、关怀学生的成长,主动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观点,向家长提出各种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培养学生。
通过学习,我们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参考文献
[1] 《中共十八大报告》,2012
[2] 李建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4] 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曾庆春:《跟随榜样成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