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发现现在的学生学习能力越来越差,而教师和家长都为孩子的成长而烦恼。尽管教师努力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但教学效果欠佳,甚至造成一些学生怕化学,适应不了化学。我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会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从阅读教材、听课、课后作业等方面指导学生,使他们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谈一下我的一些体会。
一、怎样阅读教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能教会他们思考,而思考则会变成一种激发潜力的刺激。”可見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均来自教材,因此学生的阅读水平直接影响知识信息的获得。
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可是学生逐步形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结构,学会粗阅读和精阅读有关内容。例如,对与教材内容的预习,由于只要求在阅读时掌握所学基础知识,故只需粗度。相反,对于教材中的概念、规律、及实验现象的学习,则需精读,甚至反复阅读与以前的知识对比,体会思考记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则要做出标记,以便在上课时学习有目的性,在疑点被突破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兴奋之情,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这样,日积月累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二 、如何听课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在听课方面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听课、观察、思考和做笔记之间的关系。
听课时要求学生要专注,听懂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遇到实验时,要指导学生观察实验仪器、药品,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规范操作及实验中的现象。做到全面细心,同时要边观察边思考,是否有质疑之处在质疑中观察、联想、深思,使所学知识逐步形成知识网络。听和观察是主动思维的基础,而思维则会使知识更深化,是形成能力重要条件,只有会思考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学生。
做笔记也是上课时的重要活动。一些学生没有掌握记笔记的方法及要领,一般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什么,自己就记什么,甚至老师讲的过程中,还忙于记笔记,有的学生虽然笔记记得全,但学习成绩不理想,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听、看、思的有机结合,并指导学生掌握记录时机,使学生学会记要点,记疑点,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记特征习题。听、观、思、记要恰当地结合,切勿顾此失彼。
三、独立处理问题
教学中,我们发现同一类题目做过一、二遍也解不出来,这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强。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从课上、课后作业及试卷讲评做起。
首先,上课时尽可能使学生眼、脑、手并用。如设计一些问题,少一些教师讲解,把演示实验尽量改成学生实验或让学生上台演示,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其次,课后作业要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客服依赖老师讲解的习惯。教师讲解时,要留给学生一些空白,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不要一切包办,讲得面面俱到。每次考试之后,可由学生先自评,然后分成小组采取互评的方式。学生在彼此批改试卷中会积极动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自然而然地相互讨论交流意见,在交流中,把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的更清晰,公式应用更灵活,促进知识的进一步消化。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从而提高了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课本中每章每节的知识点是分散的,且比较孤立,要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当学完整个初中化学知识时,要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抓住重点和难点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这样运用起来才灵活。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完成教材学习目标,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使他们将来学会自己去探索规律、归纳方法,培养良好的素质和终生学习能力。要实现教育目标,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去说、去动手,只有学生动起来,才能实现我们愿望。
一、怎样阅读教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能教会他们思考,而思考则会变成一种激发潜力的刺激。”可見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均来自教材,因此学生的阅读水平直接影响知识信息的获得。
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可是学生逐步形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结构,学会粗阅读和精阅读有关内容。例如,对与教材内容的预习,由于只要求在阅读时掌握所学基础知识,故只需粗度。相反,对于教材中的概念、规律、及实验现象的学习,则需精读,甚至反复阅读与以前的知识对比,体会思考记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则要做出标记,以便在上课时学习有目的性,在疑点被突破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兴奋之情,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这样,日积月累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二 、如何听课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在听课方面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听课、观察、思考和做笔记之间的关系。
听课时要求学生要专注,听懂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遇到实验时,要指导学生观察实验仪器、药品,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规范操作及实验中的现象。做到全面细心,同时要边观察边思考,是否有质疑之处在质疑中观察、联想、深思,使所学知识逐步形成知识网络。听和观察是主动思维的基础,而思维则会使知识更深化,是形成能力重要条件,只有会思考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学生。
做笔记也是上课时的重要活动。一些学生没有掌握记笔记的方法及要领,一般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什么,自己就记什么,甚至老师讲的过程中,还忙于记笔记,有的学生虽然笔记记得全,但学习成绩不理想,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听、看、思的有机结合,并指导学生掌握记录时机,使学生学会记要点,记疑点,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记特征习题。听、观、思、记要恰当地结合,切勿顾此失彼。
三、独立处理问题
教学中,我们发现同一类题目做过一、二遍也解不出来,这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强。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从课上、课后作业及试卷讲评做起。
首先,上课时尽可能使学生眼、脑、手并用。如设计一些问题,少一些教师讲解,把演示实验尽量改成学生实验或让学生上台演示,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其次,课后作业要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客服依赖老师讲解的习惯。教师讲解时,要留给学生一些空白,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不要一切包办,讲得面面俱到。每次考试之后,可由学生先自评,然后分成小组采取互评的方式。学生在彼此批改试卷中会积极动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自然而然地相互讨论交流意见,在交流中,把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的更清晰,公式应用更灵活,促进知识的进一步消化。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从而提高了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课本中每章每节的知识点是分散的,且比较孤立,要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当学完整个初中化学知识时,要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抓住重点和难点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这样运用起来才灵活。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完成教材学习目标,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使他们将来学会自己去探索规律、归纳方法,培养良好的素质和终生学习能力。要实现教育目标,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去说、去动手,只有学生动起来,才能实现我们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