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7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究教学是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主要介绍创设问题情境的五条途径和四种探究方式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情境 问题 探究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化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系列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 [2012] GSG203号。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72-01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就是按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取的一种模式。它以创设情景提出或发现问题为条件,以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主要特点,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要手段,以在合作探究中感受平等、尊重、和谐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价值,从而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此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归纳如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就只是表层的和形式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本次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包括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环节。所以,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环节的第一要素,也是核心要素,因为提不出问题就无从探究。可以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思维就会被激活,他们就会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对该问题进行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 创设问题情境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从物质结构入手
  化学教学中常说“结构决定性质”。从物质的结构入手来分析性质,是对学生进行“本质决定现象”的哲学思想教育的最佳途径。如在苯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苯的化学式画出可能的分子结构,再通过理论上的假设和实验探究来加以确认。
  2.从实验入手
  化学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完整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利用实验内容的魅力创设问题情境,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体性。
  3.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生活处处涉及化学知识,利用学生最熟悉的生产、生活课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升其探究的兴趣。
  4.利用科技新成果创设问题情境
  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很多高科技问题与化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高科技成果的题材为新情境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命题背景,教师要创造性地发现有关教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
  5.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由旧知识拓展引出新问题,引发学生认识心理矛盾与冲突,使其产生学习科学概念的欲望,形成积极的认识氛围和情感氛围。
  二、引导探究培养能力
  通过教师创设的能涵盖全局,辐射全课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后,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实践探究、合作探究和创新探究。
  1.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探究的方法去探究教材, 既达到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又能够促进学生养成探究习惯,提高探究能力的目的。
  2.引导发现,实践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以学生的“发现”为目的,通过教师的灵活组织,启发学生逐步从特定的情境中概括出具体问题,然后再动手尝试、实践解决,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模式。
  3.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一般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可视具体情况加以选择。这三种形式分别为: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小组合作探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不同的合作小组结构形式:①同质分组:分好、中、差生组;②异质分组:优、中、差生混编组;③结构分组: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组;④自由分组: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以集中解决难点。让学生在合作研讨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寻求答案的思维流程,在合作探索中去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形成过程,从而在集体力量的作用下(或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总结规律。
  当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老师要做好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学生探究中的疑问,强化他们的合作探究。教师要充分发挥“促进者”的作用:可以提出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如“还有没有别的思路或可能性”等;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但是要避免直接呈现答案。
  同时也要注意如果只强调交流与质疑,后进生就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质疑与交流就变成了优生的表演;只强调个性发展,有些学生就不会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放任自流;只强调创新,就可能会减少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本应掌握的“双基”。
  4.拓展延伸,创新探究
  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然后布置分层性作业。如练习题的设计要立足于生活实际,既要巩固所学知识,又不至于简单地模仿练习,要设计一些多角度的练习,即开放式的练习,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此外,练习的层次要分为:①基本练习;②综合变式练习;③深化发展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所处的层次,选择不同的练习。
  总之,“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也很容易接受,教学效果较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科学发展培养出优秀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北京:人民教学教科书(必修).化竽弟
其他文献
Ri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rops as the staple food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Rice improvement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success in th
摘要: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翻译测试是评估学生翻译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英语四级测试新题型的必考项目之一。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翻译测试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探讨了如何有效提高其正面的反拨作用,针对翻译测试题型和材料的选择也作了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翻译测试 反拨作用    在外语教学中,运用适当的形式或手段对学习者的外语能力进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近年来随着英语教学和测试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世界经济体系当中,成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世界生产体系以及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全球化”视角就成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各种知识以及新问题不断地涌现,利用有效的手段去获取有用的知识,成为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途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地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为他们的创新以及终生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高二生物教学 问题意识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
在美国次债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今天,我国受影响最大的是民营企业。中山DG公司,作为民营企业的优秀代表,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对其研究就有其积极而又深刻的意义。论文在中山DG
【摘要】通过构建化学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多维互动,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高效课堂 互动生成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69-01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知识是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切磋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生物新课程改革中最为显著的特征,而其教学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实验观察发现让学生切实参与探究的各个过程实施对于教学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明确探究目的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动手参与方案制定及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逻辑思辨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分析实验现象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并直接影响探究效果。本文期望可以为同行提供教学参考依据,为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提供
2005年5月9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它成为改变股票市场历史运行格局的重大事件,倍受市场各方的关注。至今股改已历时三年多,它使中国股票市场的运行机制逐步同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