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条能爬树的鳉鱼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202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合话题:故步自封;改变;勇气
  红树林鳉鱼长约5厘米,主要生活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拉丁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长满红树林的沼泽地内。它们通常会以泥泞的池塘和被水淹没的蟹洞为“家”。
  在潮湿季节,当水塘灌满水时,这些红树林鳉鱼迅速孵化。随后它们快速生长,很快达到成熟并开始产卵繁殖,然后继续不断繁殖直到水塘干涸。它们将产下的卵留在泥土中,代表了所有幸存下来的红树林鳉鱼种群。它们将在休眠状态下挨过漫长的旱季,埋在泥土中等待下一个雨季的到来。当雨季终于降临,这些卵将会迅速孵化,一个新的生命周期就此开始。
  水塘干涸之后,红树林鳉鱼会通过改变身体结构和新陈代谢的方式来应对“水外”生活。红树林鳉鱼的鳃会转而用来储存水和各种营养物质,将含氮的废弃物通过皮肤排到体外。一旦回到水中,一切功能便会恢复。
  红树林鳉鱼通过这种方式,栖身于腐烂的树枝之中。在干旱季节,还能进化出一种类似脚的东西,以便在树干上爬行,捕捉幼小的昆虫。通过这些进化,红树林鳉鱼可以离开水6个月,依然安然无恙地过着美美的生活。
  生活不易,就看如何面对。环境在变,固步自封只能自取灭亡,做一条红树林鳉鱼,拿出上树的勇气和实力,便能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其他文献
许多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习惯,但似乎又有某种规律可循。  杜鲁门·卡波蒂需要躺在床上或者瘫在一张沙发上,咖啡和香烟触手可及,在细啜慢饮、吞云吐雾中他才能思考。他不用打字机,初稿用铅笔手写,接着从头到尾修改一遍。  对于杰克·凯鲁亚克来说,写作的最佳时间和地点是:“房间里的一张桌子,靠近床,很好的灯光,从半夜到凌晨,累了喝一杯酒,最好是在家,如果你没有家,就把旅馆房间或者汽车旅馆房间或者一块垫子当
享受涂畫的美好时光
期刊
MOE girl讀者调查表
任伯年是清末著名画家,他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重视写生,又融汇诸家技法,并吸取水彩色调之长,勾皴擦点染,格调清新自成一家。  任伯年的绘画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米店老板任淞云,卖米经商之外,任淞云也能作画,是个功底扎实的民间画师。  10岁那年,父亲开始传授他写真等传统绘画技巧。很快,任伯年就展现出了他的绘画天赋。有一次,父亲不在,有朋友到家中造访,任伯年暗暗记下来人的相貌
两年前春分那天,妈妈说要做春卷给我和弟弟吃,说小时候外婆经常在这时节做给她尝鲜。我一听口福来了,乐坏了。  我们先去市场买了皮子、韭菜、碎肉和雞蛋这些原料。  先做春卷馅。把韭菜洗净切碎,将鸡蛋放在平底锅上铺成薄皮然后切细,接着将它们和碎肉以及一些调料放在盘子里充分搅拌,馅就做成了;接着取适量的馅放在皮子里,裹上几圈,春卷就卷成了;最后将春卷放在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就可以出锅了。  我迫不及待地用手抓
1  钟意要升初中了,开学前一天,她辗转反侧了一晚上,对初中的校园生活既向往又紧张。  第二天,爸爸把钟意送到新学校的门口,鼓励了她几句话就走了。钟意怀揣着一颗七上八下的心,穿过高大陌生的校门,走进初一(3)班的教室。  钟意推门进去的一瞬间,嘈杂的教室突然安静下来,几十双陌生的眼睛齐刷刷地看向她。班主任正巧出现在门口,扶着钟意的肩膀,带她走上了讲台。  “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从今天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根据《意见》,未来将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大中小學都将设立这一必修课程,家庭、学校、社会都将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作用,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将开设相关专业,而劳动素养也将成为评优评先、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中国新闻周刊)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的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你是苏子
1.序论  韩国最早体系性的著述朝鲜儒学史的玄相允曾就儒学对韩国社会的消极作用如下列举指出:  “慕华思想、家族主义的弊端、等级思想、文弱、产业能力的低下、尚名主义、复古思想等”(注:玄相允:《朝鲜儒学史》,民众书馆,1971年,第6-9页。)。     在日史学者姜在彦也曾经指出,相比于日本成功实现现代化,韩国则没能成功而沦为殖民地,其思想原因则是儒学,特别是朱子学。(注:姜在彦:《士人的国度,
我出生在费耶特维尔的一个小镇上。從小,我就跟着我的父母在一个农场里生活,他们在那里替农场主做工。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但是赚来的钱却只够我们穿最廉价的衣服和鞋子,餐桌上也只有发硬的黑面包。  六七岁的时候,父母决定把我送到小镇上的一所学校上课。一开始得知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以为终于可以离开农场,不用每天帮父母运送沉重的稻谷了。但是很快我就意识到,学校比农场更让人生厌,甚至令人恐惧。  不知道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