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扬的写作形式、语言、创作特点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yto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第二次握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形式、语言、创作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同时,结合《<第二次握手>文字狱》、《黄金的品格——记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金箔》等三部作品,分析作家张扬的写作特点。通过探究和分析,发现作品突出反映了对伟大领导人的强烈歌颂、对科学家形象的神化塑造、对“文革”的真实描写与执着控诉之“三大情节”以及紧紧围绕“青春”、“爱国”、“奋斗”三个主题而创作的特点。
  关键词:张扬;第二次握手;写作特点
  作者简介:王丽(1987-),女,汉,山东泰安人,文学硕士,泰安市体育运动学校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01
  张扬的一生是与《第二次握手》纠葛的一生,他因《握手》而身陷囹圄、险些丧命,却也因《握手》而知名于世、名扬海外。关于张扬与《第二次握手》之间的故事,张扬自己写了《<第二次握手>文字狱》及《我与<第二次握手>》两本书[1],也有很多报道及论文,后文会在附表中列出,在此就不详细说明了。
  一、《第二次握手》形式特点
  从小说形式的角度来看,《握手》有着以下三个突出特点:大倒叙加小插叙的叙述方法,巧用小标题形式,借用“分镜头”与“特写”技术。
  首先,小说整體上是使用倒叙的方式叙述故事的。由开篇苏冠兰访问回京,丁洁琼找到苏家,引出苏冠兰的回忆。然后,故事在苏的回忆中娓娓道来。到了第26节“无形钢锯”,才又拉回到现实——“在欧洲考察半年之后回到首都的第二天早晨”[2],而在对整个回忆的叙述中,又多次使用了插叙,比如第8节对苏凤麒身世的插叙等。
  这样说来,小说实际上在叙述顺序上是使用了多种方法的:整体上用倒叙,倒叙中有顺叙、插叙,倒叙结束于顺叙之间还有补叙。这样综合运用的技巧,表现了作者驾驭文章的能力,也达到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目的。
  其次,文中的小标题将整个小说分为引子、尾声和其间的三十八个小节,结构完整而有层次感。而且,小标题采用的是“关键词”的形式,既是为对本节内容的提示,又无法让人一目了然,而是吊着读者的胃口,吸引读者马上读下去。另外,小标题在小说中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它使文章分节,充当了“分镜头”叙述的道具,使得小说中的“话分两路”显得自然、不突兀。如12与13节之间,16与17节之间的转换,等等。
  第三,“分镜头”与“特写”技术本为摄影艺术中重要的技巧,被作者使用到小说的创作中,不仅方便了叙述和描写,也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分镜头”即上文提到的“话分两路”,在文中有多次运用。“特写”也比较常见地运用于人物外貌描写上,如第1节对苏冠兰的外貌描写、第3节对丁洁琼的外貌描写等。
  二、《第二次握手》语言特点
  小说语言上,《握手》有着以下两个突出特点:第一,虽为第三人称叙事,但作者的爱憎明显见诸笔端。第二,小说中不乏大段演讲式的语言。
  作者强烈的爱憎首先体现在人物塑造上,尤其体现在对周总理的塑造上;其次,还表现在作者设计的人物对话上,正面人物的语言大义凛然、坦坦荡荡,反面人物的对话则畏畏缩缩,不把话说完整。另外,文中大段演讲式的语言主要出现赵久真对即将出国的丁洁琼的嘱咐和鲁宁对苏冠兰的教育两处。前者体现了真挚的爱国之情,后者强调了“让爱情服从政治”,“把个人问题归入革命事业的总渠道”的婚姻观。虽然现在看来,后者并不可取,但大段的强有力的语言使得这两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三、张扬文学创作特点
  上文对《第二次握手》的写作特点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实际上这些特点在张扬的其他作品中也十分突出,可以说构成了张扬文学创作的基本风格。补充一点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
  文学创作围绕“三大情结”。
  这“三大情结”分别是:对伟大领导人的强烈歌颂;对科学家形象的神化塑造;对“文革”的真实描写与执着控诉。
  第一点主要体现在作者对周恩来、胡耀邦两位领导人带着的感恩之情的文学书写上,突出表现在《握手》、《文字狱》、《我与<第二次握手>》等书中。第二点,作者倾向于把科学家塑造为极为聪明、极为勤奋,外表又极为俊美的形象,集中表现在两部长篇小说《握手》、《金箔》,以及人物传记《黄金的品格》中。而第三点,对“让人变成到猿的文化大革命”(《金箔》主人公钟毅语)的书写与控诉,可以说贯穿了作者文学创作的始终,在每一篇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这“三大情结”也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爱憎。
  1、人物形象“三突出”、“高大全”。
  这一点在《黄金的品格——记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中更为突出。
  2、作品中包含大量的科学知识。
  《握手》《金箔》《黄金的品格》涉及到的科学门类有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病毒学、经济学及哲学等。这些“涉及”并不是浮光掠影地一笔带过,或是朦朦胧胧地加以示意,而是真实细致地讲解,同时又做到了深入浅出,使得“外行看得懂,内行看了不外行”[3]。没有大量深厚而广泛的科学知识作基础,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学作品的。这既是张扬的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也是现在的文学创作者应该加以学习的地方。
  3、善用“关键词”形式的小标题。
  一方面提示各节内容,引起阅读兴趣;一方面用小标题作为场景切换的道具,使叙述对象的转换自然。这一点也广泛表现在张扬的各类作品中。
  4、善于提取与主要人物有关的物件作为“符号”。
  如《握手》中的“小鹿皮箱”、“兰花”、“彗星”、“太阳神”等,《黄金的品格》中的“老花镜”、“条条杠杠”等。
  注释:
  [1]张扬著,《我与<第二次握手>》,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1月版。
  [2]张扬著,《第二次握手》,第289页,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7月版。
  [3]张扬著,《<第二次握手>文字狱》,第94页,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1月版。
其他文献
摘 要:奥斯卡王尔德堪称英国文学史,甚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精彩无比却又充满波折,有人称《道连格雷的画像》是一部不道德的作品,而本文将用“社会伦理”从道德的“位移变化”角度来剖析道连的一生,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此作品及其作家。  关键词:道德;变化;道连;位移;美学  作者简介:李在娟(1991-),女,汉,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
摘 要:柏拉图的《会饮》中每位发言者皆站在自己的立场赞颂爱神,阐释各自对爱若斯的理解。而阿里斯托芬的讲辞却独具一格,同时,他也是所有发言者中唯一的一位对“爱欲”下定义的人。本文从这个爱的寓言开始,对阿里斯托芬的讲辞进行分析,并阐述自己的思想与看法。  关键词:会饮;阿里斯托芬;完满  [中图分类号]:B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1  一、
摘 要:《烈日灼心》是一部犯罪悬疑电影,改编自女作家须一瓜的长篇小说《太阳黑子》,讲述了三个身份各异的结拜兄弟多年来一直潜藏在城市的角落共同抚养一个孤女。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在巧合之下牵扯出一桩惊天大案,法网和人情究竟谁更无情。本文通过对伊谷春、辛小丰、杨自道三个主要人物的人物性格剖析,探讨影片人物形象塑造。  关键词:烈日灼心;人物形象;人性剖析;心理学  作者简介:杜圆圆,女,浙江师范
作为自媒体作者,每日一文的辛勤耕耘固然重要,内容生产之余更需及时充电。正好手头有一本朋友送来,名为《O生万物》的书籍,这几日正好罢笔,细细品读。  最早拿到这本书时,内心其实是有抵触情绪的。所谓《O生万物》这样一个名字显得似乎非常“山寨”,加上文章讲述的是一位名为云关秋的企业家的自身创业经历,笔者一下就把这本书与国内近两年来创投圈非常火热的《从0到1》以及《创业维艰》联系在了一起。  两三日迅速读
摘 要:相识不在似相逢,唯有作者留其名。进入大量碎片信息化且节奏繁忙的后工业时代,能够清晰长久的记住一个人,这是越来越不容易的事情。崔昊是我接触的第一位纯粹的东北青年画家。  关键词:崔昊;东北地域山水画,焦墨;地域文化  作者简介:周惠(1978-),内蒙古政协对外交流促进会书画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艳华(1981-),齐齐哈尔大学2013级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J2 [文
摘 要:从古至今,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日常生活中,关于“狼”的话题,千百年来从未中断。然而古往今来,在不同民族和不同人的心中,关于“狼”和“狼性”的理解,可谓千差万别。有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对狼图腾的无限崇拜中,而有的民族却恨不得将“恶狼”抽筋剥皮,挫骨扬灰。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了人们对狼性认识的巨大分歧,而随着人们对狼性的理解的逐步深入,这个问题又是否能够得以解决呢?  关键词:狼;狼性;狼图腾  
我的家乡富裕,虽然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但是,她却静谧、安详,她是我最爱的地方。  富裕这个小县城幅员并不辽阔,但这里却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这里就好像是一支画笔,在我的记忆里增添了五彩斑斓的色彩,让我的回忆更加的美好。我的家乡,你虽然很平凡,但是你却十分美丽!  春天的富裕是绿色的,每当一缕缕春风吹过,把小草吹绿了,把树木唤醒了,富裕充满着春的活力,令人心旷神怡。夏天的富裕是
摘 要:卡勒德·胡塞尼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2003年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问世后,获得极大成功,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2007年出版的《灿烂千阳》是其第二部小说,许多人评论这是超越《追风筝的人》的伟大作品。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中玛利亚姆和莱拉两位女性行思及生活的分析,诠释男权意志的阿富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戴在女性身上的枷锁,以及她们如何觉醒、抗争、自我救赎与解放的过程。她们是
摘 要:脏话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现代社会已经普遍存在,大部分人对脏话存在一定的误解。本文通过收集网络综艺语言类节目《奇葩说》中的语料中蕴含的脏话部分,对其在特殊语境下的使用进行分析,发现脏话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同样承担了语言的部分功能。本文通过对《奇葩说》节目中脏话进行分析,为找到脏话在特殊语境下存在的原因,从而以新的角度来认识脏话的存在。  关键词:脏话;运用;《奇葩说》  作者简介:陶梦婷(199
作者简介:龚彬彬,男,1991年生,汉族,河南商丘人,广西艺术学院2014级中国画人物方向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2139(2016)-09--01  未见其人,首观其画。恬静、祥和、温馨、灵动,这是魏恕教授的人物画作品给我最初的感受。眼前欣赏着,心里感受着,口中不禁悠悠叹出一个字:美。心想,应是怎样的一位画家,才会去表现这样的美,才能够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