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dsfdsadsfa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 引导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日趋激烈,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工作都需要人们合作完成。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组织、协调、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学校教学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学生在教室里正襟危坐,专心听老师讲课,有时站起来回答问题或到黑板上板演。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早被人们所认识。就其局限性来说,它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美术新课程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小组学习常常流于形式,成为装饰课堂教学的花环。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等等。因此,面对美术教学的现实需要与困惑,本文旨在探索美术课堂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的学习效果,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自愿组合,另一种是教师按照学生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分组。两种分组方式各有利弊。前者往往能使学生比较愉快的学习,但是完成的作业并不都是很理想,因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存在差距,容易形成两极分化,影响整体发展。后者能使小组内的各类成员大体保持均衡,以利学生共同提高,达到合作学习之目的,但学生间的讨论可能不如前者融洽。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首先需要在分组阶段有所创新,力求合理性。
  1.按人员分组。教师可先让学生自愿组合,对小组成员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再适当的进行搭配,将学生用积极、一般、淡漠三个层次穿插分组。同时,每组中必须有一名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强,并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主要负责组织本组活动和解答疑难问题。
  2.按形式分组。为了便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在美术教室中也可改变一下传统的课桌椅摆放方式,以6人为一组,让学生围坐在一起,使他们在不受座位的约束下,能充分交流,自由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也能得到较好的调动,合作的意识会得到培养。
  3.按内容分组。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分组方式,小组的人数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而定,比如,在进行作品分析或问题讨论时,以6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而在进行小组合作美术作品创作时,则可将6人组再拆分成两组,以3人为一小组,共同设计、制作完成作品。
  二、共同探究,培养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可采用出以下几种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美术创作。如在进行第三单元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让学生进行剪纸艺术创作,每小组(3人为一组)合作完成一件作品:运用剪纸艺术设计一件具有民间美术风格的生活用品,如服装、鞋包、餐具等等。可先引导学生合作讨论作品的创意,然后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按画图、剪纸、贴纸的任务合理分工,进行创作。作品完成后进行展示、评价,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2.开展一些小组合作竞赛活动。由于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去思考,为了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可采用一些小组合作竞赛活动,如课前先准备好一张积分表(表1),张贴在黑板一侧,教师提出问题后,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然后根据问题采用必答或抢答的形式进行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发言情况进行打分,最后根据积分情况排列名次。为了培养小组间的合作,有时也可将几个小组合成一个大组(表2),进行红队、蓝队的竞赛活动。小组的积分情况能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再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3.在平时活动中锻炼合作技能。合作学习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学会助人,有与人交往、交流、合作的愿望。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会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有时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甚至小组合作中还有可能出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逞能现象。
  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三、注重引导,及时参与
  合作学习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共同释疑的目的。对于那些个体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再小组讨论了,所以教师必须要明确合作的有关要求。比如:针对哪些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何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如何把握?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探究目标,及时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也可通过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如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的教学,主要是介绍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些主要流派和代表艺术家,教师可创设如下活动设计:
  1.回顾与欣赏。先让学生在屏幕上浏览传统的美术作品,对传统美术有一个大致的回顾,然后欣赏凡高的《露天咖啡馆》,对比现实景象和绘画作品,分析作品中的形体、空间关系、轮廓、色彩的处理,引导学生理解凡高绘画的特点:色彩鲜艳强烈、短促的笔触、主观化的构图,进而介绍后期印象派的特点。
  2.分组与讨论。然后让学生以此为例,分组欣赏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的几组作品图片,并以表格(表3)的形式分析、讨论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些主要流派的特点: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作为美术鉴赏教学的践行者,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使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在各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
其他文献
我國一直是处在一个进口需求较大的状态下,近日,智利驻中国大使馆发布一份新闻公报,公报上称:2016年智利向中国出口了价值12亿美元的新鲜水果,比上年增长22%,已取代泰国成为中国第一大鲜果进口来源国。  随着智利油桃获得输华许可,智利水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将进一步巩固。智利驻华大使贺乔治认为,在地理位置更具优势的东南亚国家以及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等强劲对手的竞争下,万里之外的智利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关键词】初中 记叙文 思维能力 培养  一、什么是“形象思维”  所谓思维,就是在对某事物有表象、概念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等活动的过程,也是我们培养各种能力的核心。从广义上来说,思维分为两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记叙文是写真实个人和真实事件的作文,是作者通过对人和事的表现现象进行理解思考,因此,它包涵在形象思维的范畴中。形象思维是人的大脑中自觉形成并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可以指导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