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对中华优秀传统义化的运用研究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xw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能够提高全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度,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同时,有助于党员干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基于此,文章以习近平传统文化思想基本要义为切入点,对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进行分析,希望促进我国文化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形成的文化精髓,并蕴含丰富的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广泛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习式風格”,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运用研究,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1习近平传统文化思想的基本要义
  首先,习近平对古文典籍具有深入的研究,是一位饱读诗书并且善于运用传统文化智慧的领导人,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且在治国理政中被大量应用,他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宣传上,要落到实处,有效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另外,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要加强实践,不断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用蕴含着传统文化智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凝聚力。
  其次,在国内外不同场合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弘扬中国精神,推进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习近平“引经据典”、“讲故事”,形成独特的执政风格,推进文化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变,在推进文化强国战略方面,和前几位领导人的文化战略思想一脉相承,都坚持文化发展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彰显了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民本思想”,都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大价值。
  2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
  2.1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
  2016年,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引用了《诗经》的名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阐明创新在一个国家民族改革发展中的价值。“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展现出精炼的变易思想和创新意识。同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研讨班上,习近平引用传统“不日新者日必退”的传统文化智慧,指明改革创新是发展的生命源泉,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革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具有变革精神,各个历史时期都具有代表性的“变法”,无论是“商鞅变法”还是“王安石变法”,中华民族在追求和谐稳定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这些改革变法立足于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实际,一大批农业改革的措施至今仍旧适用,改革中蕴含的思想对于解决我国当下面临的突出问题有重大价值。
  2.2习近平政治思想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
  习近平主席主要强调“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并推进以德治国,在建党95周年纪念会上,习主席提出干部要以德修身,注意自身的品行,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为政以德。另外,《之江新语》中多次提到“政德”,先“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要不断读书,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知行合一,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习近平系列讲话中也多次提到要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效应,用彰显道德正能量的榜样,引导社会的道德判断力,文艺发展也能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发挥彰显“德治”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力量。
  2.3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
  2017年,习主席在答记者问时提出:“我们的文化自信,首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革命建设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十九大也提出了要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并坚持对先进文化的引领,提高全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为新时期文化治国理政奠定基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当下时代国际间的斗争复杂而激烈,文化领域内的博弈越来越成为重要领域,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愈演愈烈,若要想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加大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创造转化,树立本民族的文化自信,获得经济全球化的主动权。
  2.4习近平社会理念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
  习主席在党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坚持人民利益的至高地位,让改革成果惠及全部人民。”在16年G20杭州峰会上,习主席社会历史新起点,要进一步促进公平共享,增进民生福祉,体现出习主席关心社会民生建设,在实践中明确要不断为人民谋福祉,民众是国家堡垒的建造者,发挥群众在国家建设中的力量作用。另外,“安民之道”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在实际行动上做到为民解决忧虑、去民之患,只有这样,人民生活才能安定,生产活动才有保障。
  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的重要思想渊源,希望国家各个阶层的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习主席治国理政思想,发挥模范作用,提高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其他文献
摘要:民族风格鲜明,地域色彩浓郁,生活气息浓厚是民族民间舞蹈最本质的特点。对民族生活和文化精神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是對民族民间舞蹈演员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强调民族风格,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的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风格才能做好一名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演员。本文针对现实中民族民间舞蹈演员在进行培养时发现的问题,针对性地制定了创新培养政策。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演员素质;创新培养  舞蹈是一门集
期刊
摘要: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而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拥有了反思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所以在进行初中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将反思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点。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就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能力;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反思能力的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向来是主要考核科目,在高考中占150分。学好语文可在高考中拉高总分,相反若语文成绩太低就会拖低高考成绩。因此高三语文教师任重道远,既要稳定学生情绪,点拨学习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对学生目前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不仅要开展一定强度的复习教学工作,而且要在提高效率上做文章,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抓住规律,激发热情,讲究方法,有效开展高三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将行为规范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的具体实施方法,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历史告诉我们:成才必先育人!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行为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外门路表现,这就是素质教育对行为规范提出的新的要求。比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常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况:室内装潢一新,以至进门就得换鞋,但楼梯过道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当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随之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互联网的金融的发展,对我们传统的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传统的金融行业也显现出较多的问题,目前行业越来越追求创新和新颖,很多传统的金融行业由于缺乏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也慢慢地被时代淘汰,当然。这些变化也对我们高校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越来越有挑战性,在现今的互联网金融时代
期刊
摘要:怎样减轻幼儿的负担,培养幼儿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已成为教师和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能否自始至终运用启发性原则进行幼儿教学,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以,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谈谈启发性原则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和运用。实施启发性教学已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孔子是世界上最早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人。《学记》又发展了启发的思想,提出了
期刊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的的改善。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在北京召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7年被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建设年,教育部组织专家随机听课,所有高校都进入了这次的听课、评估、调研范围。这是建国以来对高校思政课进行的第一次拉网式、地毯式的大调研,这次调研对3万多名学生发放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的学生
期刊
气凝胶(aerogel)材料早在1931年被首次发明,得益于高孔隙率、低密度等优异性质其在隔热保温、催化剂载体、电子器件、环保吸附等方面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气凝胶产品中占主要部分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由于其本征属性所带来的较差的机械性能严重破坏了它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此外,由于其骨架结构的单一性,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在拓展其它应用范围等方面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为了改善这个情况,论文采用多种烷氧基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聚硅氧烷、纳米银线(AgNWs)等当原材料,利用常压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方式
Abstract:
期刊
摘要:社会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摄影的普及化的程度,摄影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摄影成为群众记录生活,留住美好的工具。群眾文化是摄影的主要题材,群众文化相关活动的推广普及也离不开摄影。摄影艺术的普及可以丰富群众的生活,也可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下面本文将浅析摄影艺术与群众文化相融合的相关内容,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摄影艺术;群众文化;互促互进  引言  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