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 创造性 思维 培养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思维好习惯,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
  近几年的中考出现的题目,也不再是完整的课本内容的肤浅再现。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存在有不注重语文知识延伸和拓展的教学弊端,从而导致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压抑和被动的现状,最终导致课堂效率一般,学了新课程观,我们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其实语文教学中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是息息相关的,语文知识往往是生活中一些现象的重复再现或正在实践的产物,语文反映了现实中的生活,而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反映出语文知识的根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注意文道结合,穿插做人的道理;应注重语文知识的合理拓展与延伸,甚至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合理迁移和渗透,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巩固好所讲授的课文内容,最终取得“事倍功半”的奇效,下面就据我从教多年语文教学的实际经验,阐述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是教师首先要做到熟悉教材。熟悉教材不但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标准,更是做好知识拓展的重要前提,熟悉好教材既能把握教材的主线脉络,又能做到知识拓展的准确性和专一性,例如在教学朱自清《春》时,应该了解作者赴英留学归来之后的1933年,作者经过了一场“精神危机”,几年的留学使他改变了心境、开阔了视野,看到了新的生活前景。明白了《春》的写作时间,对于我们把握作家的思想感情脉络,领悟作品的深层意蕴,是十分必要而有意义的。从而最终设计好拓展的具体目标。二是做到师生双边都准备拓展材料。课文知识的拓展应以搜集充分的相关翔实资料为基础,离开广泛的正确的第一手资料,拓展的“质”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拓展效果,拓展前教师可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献中的资料为自己“充电”,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脑上互联网,访问相关网站和网页搜集对此次拓展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并且教师准备的材料应该是最多、最典型且最具有趣味性的,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拓展时自己的主导作用也扮演的更成功,学生在交流时尽量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材料,师生认真倾听,最后才集体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充分得以体现,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好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充分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重要特质。拓展的方式很多,可根据教师的教学实际来灵活设计,我认为拓展可以在教学时,边教学边进行,还可以在课文结束时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把拓展放在课文结束时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把课文知识进行了延伸又能琯结全文,起到巩固作用,目前新版教材都在课后的思考练习中专门设计有知识拓展的相关题型,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可较好的迎合新课标进行教学,有条件的学校甚至还可以采取“知识小讲座”等形式进行开展,或者以实践性为目的进行“实地小考察”,这样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他们在感受中真正体会到文中内容的真实再现,这样既能调节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又能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
  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给于公平、公正、和理的评价。只要是学生自己认真搜集来的真实资料,我们都应该给于最公正的评价,在拓展的整个过程学生不但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材料,而且还要把搜集的资料与大家进行交流,达到语文资源互相共享,所以我们的评价不但要客观、公正、公平,还要带有激励性,以学生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们的最终结果,激励他们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处处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从而积累更多的知识。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多启发指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学目的。二是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趣。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思维的不同寻常性和标新立异,使学生不惟书,不惟师,不依常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对现行教材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适当向学生交代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创设一个与教材不同的新情景,使课堂教学带有开放性和探索性,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是导入新视角,启发学生发现新因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四是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教育论理认为,知识获得的过程比获得知识的结论更重要,强调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它重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一种开放的,以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注重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规律。一方面,教师正面介绍思考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阐明思维的过程。在提问时学生不仅要说出答案,还要讲出思路,以便教师针对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问题给予指导。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总之要教育学生学会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突破,想前人所未想,创前人所未创。认真抓好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在综合、比较、归纳、分析等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创造能力,才能把学生的思维个性引导发展为创造性思维。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率先垂范,以创新的精神投入教学工作之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敢于突破教材的束缚,善于对教材的某些内容进行改革善于吸收史学研究的新成果。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第1页第8行).
  [2] 朱自清《春》.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机械加工工艺学》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机械专业技能训练操作前的指导科目。达到上课的最好效果,就是机械加工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要提高《机械加工工艺学》的教学质量和品位,必须注重在机械加工工艺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多年的《机械加工工艺学》课堂教学实践,认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造方法等方面来进行引导。  【
思想品德课旨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要通过思想品德课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对思想
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课堂上,多给学生具有感性的材料,能使学生逐步学会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显得极其重要。  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懂得看问题应该从什么角度看,要教会他们注意分析、认知、比较。例如,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师手里拿着一个长方体教具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几何图形长方
【摘 要】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改变了数学教学的内容及呈现形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突破了数学教学的时空限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教学 教学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动形象地再现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等,用教育家赞科夫的话来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交际法越来越为人们广泛运用。  【关键词】情知教学 交际法 语言技能    交际法提倡各种语言技能的融合,情知教学侧重于从学生的情感方面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在英语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无疑是一场教学的革命,它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都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下面
【摘 要】《人琴俱亡》中王子猷的作法,集中表现了魏晋时期特殊的士人风貌:一往情深、率性自然、追求超脱。  【关键词】《人琴俱亡》 一往情深 率性自然 故作旷达    《人琴俱亡》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为我们记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子敬病亡,子猷不为失去兄弟悲伤哭泣,而是坐在灵床上,取子敬的琴来弹,琴弦不协调,他便掷琴于地,大呼:“子敬,子敬”,昏绝了很久,过了一个多月也死了。文章内容简短,
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标的推出,如何才能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又一难题。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教学效率。    一、恰当运用语言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即影响教学效果。我认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学校里,一些学生表现出敌对、冷漠、忧郁、焦躁等令人担忧的态度,有些表现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这些现象仅靠学校中一位心理健康老师来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行动起来,向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样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样营造出来的氛围以及无形的渗透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得先了解中学生心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