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探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ui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中比较重要的两大基础要素,同时这两个要素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联,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
  力,来提高写作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将阅读与写作相互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本文简单阐述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相融合的作用与价值、实现阅读和写作教学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与所有的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其他学科需要通过对文字的理解,来进行分析,所以打好语文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中的基础,所以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打好语文基础的有效途径。
  一、阅读与写作教学相融合的作用與价值
  (一)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想要学生喜欢阅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推荐一些书让学生阅读,如果学生对所读书籍里面的故事情节感兴趣,那么就会喜欢阅读这本书,同时故事里的典故和典故的道理,学生可以摘抄下来,作为写作材料。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对于推荐的书籍,学生可以把喜欢的句子、故事等摘抄下来,之后组织同学进行探讨,还可以比较谁摘抄的数量多、质量好。例如在给学生推荐《水浒传》这本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记住喜欢的人物的特征、性格、事件等进行摘抄,对于喜欢的句子,也可以进行背诵。这样可以积攒写作的素材,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动力,学生的动力足了,也就会更喜欢阅读。
  (二)阅读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层面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并不多,而且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也很少,所以如果想要扩展小学生的知识面,主要就要靠教师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历史、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这样无形中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利用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通过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可以一举两得。所以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机会,同时也可以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举办一些阅读活动,比如“阅读小能手”活动,对完成任务的学生要给予奖励,这样能够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三)学生写作能力差的原因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对学生所学语文知识的检验,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很难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所以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从提升阅读能力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搜集写作素材。但是实际当中,一部分家长并不赞成小学生在阅读课外书上花费时间,他们认为小学生阅读课外书,不仅浪费金钱,还分散了学习其他学科的注意力。另外,在教学中,也没有利用课外书的功能,部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只是带领学生学习书本课文内容,没有对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进行扩展,同时学校的课时安排也比较密集,所以学生并没有太多课外阅读的时间,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实现阅读和写作教学融合的途径
  (一)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生动的授课方式或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学习《美丽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时,由于学生都没有去过西沙群岛,所以很难想象到其中的美丽景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西沙群岛的影视图片等资料用多媒体软件展示给学生,再配上课文中的精彩描述,就可以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二)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写作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阅读,读出自己的见解和韵味。教师还应从学生的喜好着手,引导他们写好文章。小学生贪玩好奇,缺乏纪律性,没有明确的思维模式,对此,教师应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
  (三)勤于积累,注重实践
  万丈高楼平地起,尤其是对于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想要提升阅读和写作的水平,平日的学习积累,多读、多写、多练是非常重要的。而枯燥、机械的重复训练总会让学生感觉烦躁,所以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首先,在单项训练上,要变换方式,即便是同一项组词造句,也应该丰富内容,引入生活色彩;其次,是素材积累的反复训练上,引导学生不急不躁,一步一步克服难题,在阅读中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和方法,从而达到熟能生巧。大量的阅读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思想感情,并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词汇,掌握学习方法。
  三、结语
  目前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处于相对低下的阶段,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素材,不知道怎么去写文章。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教师以及家长能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阅读,给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平台,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改善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孙和利.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与相互促进[J].学周刊,2016(23).
  [2]鲍红松.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与促进分析[J].课外语文(下),2017(9).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摘要】仿写是指仿照给定的句子,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进行造句写作。用俗语来说,仿写就是模仿写作,而模仿能力又是儿童天性所在。吕叔湘先生曾说:“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没有本质的区别,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语文写话能力时,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模仿天性,利用课文中文章段落的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以提高小学生写作
【摘要】小学语文的课内外阅读主要是建立在语文教材上,以此向外扩展。学生在课堂中得到的应该是阅读的方法,将方法运用在课外阅读上。在小学生这个学习阶段,提高他们语文学习效率以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通过课内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实现的。其教学效果在学生的人文素养上体现出来,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也有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性。本篇文章就将对统编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展开分析和研究。 
【摘要】想要学生主动、自愿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醒他们的阅读期待,我从创设阅读氛  围、图文并茂的绘本、亲子阅读、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动画片等十个方面重点培养。  【关键词】兴趣;阅读;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让学生主动阅读,兴趣才是最重要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对阅读
【摘要】十九大报告在教育方面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为了落实党的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我们在教学上应积极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要想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因为阅读是学生除课堂教学外,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方式,通过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有效地启发小学
【摘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阅读,使课内外内容有效衔接起来。这样不仅可促进课本内容的有效渗透和学生的理解,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文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对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内外阅读进行相互促进的方式进行教学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延伸课内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课内选段的背景,增进学生的理解
【摘要】在近几年高考全国卷中,语文作文的命题有一突出特点,就是时评类的材料作文出现频率的上升。以2016年为例,其出题要点紧扣时代脉搏,突出当前社会焦点,反映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考生关注生活、联系实际。这样的作文题目对培养当代青年的公民意识、社群意识有着积极作用,表现出语文教学的理念。同时,时评类作文还可以着重考查学生思维品质,展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时评写作;高中;思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