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方法,把握整合优化标准,确立实际教学的操作指南,把信息技术、教师、学生与教学过程的诸环节统合起来,使语文教育能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整合;语文素养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
1、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信息化。
2、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强调了学生主动的学习的过程和知识的获取动态化,也就是说学习不只是获得一个知识性的结论,而是一种探索、一种发现,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时的“过程和方法”。
3、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使得学科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场”效应,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深刻改革。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努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等素质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思想,并坚持以下指导原则:
1、发展性原则: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这是科学的教育、人性化的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得到持续而有效得发展;
2、信息化与工具性原则: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为: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教师应当将学科知识进行数字化,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实现模拟仿真,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学习环境;
3、知能并重原则: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既是立足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整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同时,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别化与协作性相统一原则: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实践平台,在总体目标相同的前提下,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进行学习,从而能有效实现个别化教学;同时,网络又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零距离”。有利于学生协作解决复杂问题,为学生的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信息技术怎样和语文课程整合呢?
首先,培养创造性思维应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在面向2l世纪的改革中,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看作是关键。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平时没有事业心、思想保守、唯唯诺诺、缺乏主见的人,能够在未来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创造。
其次。多媒体是语文教学的有力工具。
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直观的感性材料(图形、动画、文字、色彩、声音等)和高效、及时的反馈。多媒体教学软件充分运用各种信息传媒通道的作用,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受到刺激,调动了各种非智力因素,强化了各种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对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带来良好的影响。
再次。网络环境给语文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网上资源与多媒体网络环境也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互联网上的有着关于自然、社会、生活以及语文学科丰富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涵盖了原有文字教材的全部内容,而且图文、音像并茂,比原有文字课本丰富、生动得多,成为教师和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阵地。
最后。我们应重视语文教学在网络背景下的合作研究。
当代社会对人类的语文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实际上已经规范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使学习者能以开放性的阅读心态,主动适应信息社会高密度信息、全方位信息输人的理解方式,恰好网络环境为这种转变提供了可能。
五、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效果
1、现代教育手段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下的语文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借远端资源素材为教学服务,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然地融入进语文教学之中,与老师和其他学生合为一片,促使为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
2、信息技术使课堂增大了容量。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也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以前多课时的内容现在较轻松地就很快完成了。学习也变为很轻松的过程,课堂容量大了,学生学的也轻松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断提高了学生文学素养及信息素养。
在课堂中使用了现代媒体手段,学生通过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媒体进一步体会文字信息的优美,学习了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为欣赏文学、表达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让学生结合网络等远程资源,来发掘身边素材,学习身边语文,为语文学习服务,不断培养他们如何搜集、加工、传播语文信息,从各个方面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及信息素养。
概而言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使之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能有效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和克服学习难点,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全面的信息素养,培养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全面推进以新课程改革为载体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意义》,何克抗,《教育研究》2002年4月
[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陈明棋
[4]《关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何克抗《中小学电教》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整合;语文素养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
1、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信息化。
2、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强调了学生主动的学习的过程和知识的获取动态化,也就是说学习不只是获得一个知识性的结论,而是一种探索、一种发现,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时的“过程和方法”。
3、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使得学科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场”效应,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深刻改革。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努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等素质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思想,并坚持以下指导原则:
1、发展性原则: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这是科学的教育、人性化的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得到持续而有效得发展;
2、信息化与工具性原则: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为: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教师应当将学科知识进行数字化,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实现模拟仿真,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学习环境;
3、知能并重原则: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既是立足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整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同时,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别化与协作性相统一原则: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实践平台,在总体目标相同的前提下,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进行学习,从而能有效实现个别化教学;同时,网络又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零距离”。有利于学生协作解决复杂问题,为学生的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信息技术怎样和语文课程整合呢?
首先,培养创造性思维应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在面向2l世纪的改革中,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看作是关键。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平时没有事业心、思想保守、唯唯诺诺、缺乏主见的人,能够在未来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创造。
其次。多媒体是语文教学的有力工具。
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直观的感性材料(图形、动画、文字、色彩、声音等)和高效、及时的反馈。多媒体教学软件充分运用各种信息传媒通道的作用,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受到刺激,调动了各种非智力因素,强化了各种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对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带来良好的影响。
再次。网络环境给语文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网上资源与多媒体网络环境也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互联网上的有着关于自然、社会、生活以及语文学科丰富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涵盖了原有文字教材的全部内容,而且图文、音像并茂,比原有文字课本丰富、生动得多,成为教师和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阵地。
最后。我们应重视语文教学在网络背景下的合作研究。
当代社会对人类的语文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实际上已经规范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使学习者能以开放性的阅读心态,主动适应信息社会高密度信息、全方位信息输人的理解方式,恰好网络环境为这种转变提供了可能。
五、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效果
1、现代教育手段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下的语文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借远端资源素材为教学服务,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然地融入进语文教学之中,与老师和其他学生合为一片,促使为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
2、信息技术使课堂增大了容量。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也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以前多课时的内容现在较轻松地就很快完成了。学习也变为很轻松的过程,课堂容量大了,学生学的也轻松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断提高了学生文学素养及信息素养。
在课堂中使用了现代媒体手段,学生通过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媒体进一步体会文字信息的优美,学习了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为欣赏文学、表达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让学生结合网络等远程资源,来发掘身边素材,学习身边语文,为语文学习服务,不断培养他们如何搜集、加工、传播语文信息,从各个方面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及信息素养。
概而言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使之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能有效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和克服学习难点,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全面的信息素养,培养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全面推进以新课程改革为载体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意义》,何克抗,《教育研究》2002年4月
[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陈明棋
[4]《关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何克抗《中小学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