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本土实践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ru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美教育”是培养教师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善”即培养学生具备善良、善学、善行的能力;“美”即培养学生求美、创美、传美的品德。根据“善美”理念,学校应制定政策和开展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学生是行为个体,今后将作为社会个体进行生活,因此,学校要培养学生爱美之心,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在这里说的“美”并不是外在的“美”,而是要品生命之美,养道德之美,展心灵之美。
  一、师生形成共识
  “善美”教育的开展需要师生精诚合作,共同努力,只有师生共同制定“善”的尺度、“美”的标准,才能在实际实施中发挥积极向上的作用。为此,师生共同制定“善美”标准成为开展“善美教育”的关键。
  师生共同制定“善美”标准,应包含以下内容:思想、语言、行为。“善美”思想标准的制定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及应有的职业操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可知,学生思想处于成长阶段,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学生思想接触美德教育,则语言和行为将表现美德,如果学生思想接触的是错误的教育,学生也极易受到错误的指导;“善美”语言标准的制定需要师生不断沟通,教师要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学生通过语言展示自己的美德;“善美”行为标准要针对教师和学生,教师的行为和穿着要做到为人师表,学生的行为和穿着要展现新时代青年的风貌。
  二、打造“善美”校园
  校园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认知水平稳步提升的场所,校园文化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同时,校园文化对社会也形成较强的示范作用。为此,“善美”校园要打造向上的校园文化,体现校园的独特魅力。
  打造“善美”校园不仅要发展师生间的软实力,同时在校园内也要通过硬件展现“善”“美”。用“善”字开头给学校各栋楼命名,可以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善美”。三栋教学楼分别名为善美楼、善思楼、善学楼;科技楼为善真楼,体现了科学求真的理念;物理楼为善理楼,体现了物理学科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务实的理念;体育馆为善健楼,体现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理念,女生宿舍为善淑楼、善雅楼,男生宿舍为善友楼、善信楼,体现了育人中因材施教的原则,男生、女生宿舍楼不同的命名,对学生成长有极大的影响;学生食堂为善俭楼,厨房为善福楼,体现了勤俭节约的思想。同时,也要建设善美班级、打造“善美”理念下的班级文化等等。
  三、进行“善美”荣誉评价
  善美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有效的评价机制,打造善美评价机制,不仅要从师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也要从师生生活的角度充分考虑。为此,从学习出发,评选善美班级、善美学生、善美教师;从生活出发,评选善美宿舍、善美宿舍标兵、善美教师标兵等。
  首先,评选标准要严格按照师生共同制定的准则执行,凡是违背师生共同准则,那就失去了评选资格;其次,评选标准人员要具备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过硬的素质,也就是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较强的综合素养;最后,评选应充分考虑国家政策,以国家标准作为评选的基本标准,例如要求师生学习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更好地发挥“善美”评价的作用,学校不仅要颁发相应的荣誉证书,而且要设计相应的标志,如胸标、臂章等。
  四、打造“善学课堂”
  打造“善美”教育离不开课堂,课堂是培养和规范学生各项能力及行为的最重要的阵地。打造“善美”课堂,也就是打造“善美”校园文化。当今,学校授以学生的文化知识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善美”课堂开展的同时,也要打造“善学”课堂。
  培养学生“善学”,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和规范作用,帮助学生做到“善学”。“善学”并不等于死学,是指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发挥课堂培养人才的作用,打造具备创新精神的“善美”人才成为重中之重。
  五、度过“善美人生”
  学校的教育影响学生一生,开展向上的“善美”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度过美好的人生。教师在工作中受到善美的影响,为今后努力工作和幸福生活提供精神动力。因此,打造“善美”校园也将为师生打造“善美”人生。
  “善美”教育的开展,为中国中小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将“善美”教育付諸实践,将会打造中国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罗峰
其他文献
国家对学校德育工作一再强调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指导思想。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道德教育过程鲜活起来;也必须尊重学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我体验,在体验中健康成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不断探索德育的新途径。2013年9月开始进行“小学德育中的体验式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通过三年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在“体验式”活动的引领下,勇于创新
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聚集”着人类历史上的悲剧英雄,他们的壮举可歌可泣,让人震撼,令人感佩。而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夸父逐日》中夸父这位神话人物,历史对其评价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我们不妨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位英雄,在课堂上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并学会有理有据的表达。  一、对比发现矛盾,矛盾产生问题  《夸父逐日》这篇文言短短37个字,学生结合页下注读起来没有任何字词上的障碍,不同于以往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让孩子有一个怎样的生活状态呢?审视现状,我提出“让孩子走在阅读的路上”这个教育主张。  一、阅读的价值  阅读是一种心灵改造。六年前,我迎来一群新入学儿童,他们大部分人的表现很令我吃惊。不少孩子六年来的阅读是空白的,也没有经过学前教育,家庭对教育的认识差异,使这些孩子没有任何一些关于阅读认字的引导。一句话,这些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心智远远跟不上年龄要求。但,进入学龄阶段,
清远市清城区平安学校  为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本文以读写训练为抓手,立足教材、立足课堂,积累习作素材,发掘习作泉源,重视迁移提升、补白进行主题读写的训练,效果显著。  一、立足课堂,积累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在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而且提倡对积累的运用。在教学老舍的作品《草原》时,我让学生通读文本,了解内容后,重点品读草原美景,抓主题——“由远及近,由静到动”的描写方法。品读“
语文阅读的“学生设问法”是指“让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课文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或自行设计问题由同学讨论解答,或发现疑点向同学征答,最后由教师归纳讲解,由学生运用实践的教学方法。”汉代刘向说:“智莫大于阙疑”。学生设问法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探究,共同合作解决语文学习上的问题。  现代文阅读的“学生设问”包括“设疑”
读书是一种传统文化,当越来越多的眼睛定格在电脑屏幕上,当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手机短信阅读上,读书在信息化时代的人眼里已成为历史,已成为丢失的梦。因此,近10多年来,我都执着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之一——培养学生课外读写的兴趣。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培养:  1. 营造班级书香环境。班级读书文化是班级存在的方式和内涵所在,以硬件形式物化了的读书文化处处彰显班级的韵味。把学生自拟自制的读书宣传标语贴在班
广州市天荣中学  耐久跑能力是体育中考800/1000米跑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耐力跑教学和练习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引导他们能够正确而科学地锻炼。  一、设计图形练习  设计图形练习是指通过不同的路线进行耐久跑的练习。利用不同的图形设计,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蛇形跑、十字交叉跑、跑道序号跑、“8”字形跑等练习形式,也可以沿着篮球场边线、罚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高中政治的课堂中,合适的教学案例的选择,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能够充分地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自然地融入学生的课堂活动和体验中。笔者试以《政治生活》中《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一课为例,谈谈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案例来体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案例的选择和运用要体现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
应用题是掌握了基本概念或运算后一个简单的考验,看看学生能否将刚学到的运算或概念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能否自行列式并计算出答案。老师可利用协作学习的方式,透过互相讨论和解说题目,了解应用题所涉及的情境和运算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教学原则  1. 教导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概念  培养一个稳固的数字学习基础可以避免日后在学习高层次或抽象数学概念过程中遇到困难。重要的基础能力包括配对、辨认物体的数
一、“三平台三基地”理论的形成过程  “三平台三基地”首先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理论分析研究职业教育的本质,落实到产教融合的根本中,寻找有效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其次,注重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办学实践过程的总结与提升,寻找具有坚实实践基础的理论体系。  (一)研究职业教育改革政策,创新运用教育理论  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五个对接”。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二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