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运用研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高中政治的课堂中,合适的教学案例的选择,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能够充分地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自然地融入学生的课堂活动和体验中。笔者试以《政治生活》中《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一课为例,谈谈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案例来体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案例的选择和运用要体现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理性精神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以及实现公共参与的主观要求。培养理性精神就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做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要培养学生理性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学科素养。
  在擘画新蓝图这个篇章,笔者首先将镜头对准了全国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他们面前呈现的是最高会议的议程,让他们亲自“审查”,感觉“受宠若惊”。在课堂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理性的分析在大会议程中是怎样体现全国人大的四项职权的?又该如何区分四项职权?通过观察和分析,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很快就知道通过找关键词可以区分四个职权。并且有学生提问,深圳市有人大吗?广东省有人大吗?自然就引出了下一个知识点: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体系包括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应学生要求,以深圳市为例,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圳市人民检察院都是由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所以要对深圳市人大负责,受深圳市人大监督。以此类推,往下到县,往上到省、全国,学生很快就梳理开了我国的各个国家机关间的关系。也因此明确了全国人大的地位:即在我國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恰当的教学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理性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审查”大会议程为角色扮演,充分了解人大职权,人大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坚持文化自信,制度自信。
  二、案例的选择和运用要体现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培养法治意识就是培养学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国家治理方式;形成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懂得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履行法定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要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在擘画新蓝图这个篇章,笔者将第二个镜头切换到了人大代表联名提案的视频。每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所提出的议案和建议都备受关注,因为他们提出的议案都是人民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住房、环保、教育、医疗、税收、二胎、三农问题等。全国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擘画出新的蓝图。大会期间,共收到代表团、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514件,人大代表通过专题调研、视察、座谈走访等形式就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议案和建议。并且在审议政府做财政预算报告时,就某些问题质询财政部长,并要求作出答复。从中体现出了人大代表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通过这个环节的探究,学生明确了不管是人大还是人大代表都要在法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和履行权利,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人大代表提出议案,也需要三十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联署才能提出,每位代表可以提出建议、意见和批评,这正是体现了制度和法治的重要性;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我国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自然就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协助宪法与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学生也因此明确,在政治生活中,不管是什么主体,公民也好,人大代表也好,要将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致力于建设法治国家,从而学生的法治意识由内而外已然形成。
  三、案例的选择和运用要体现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公共参与要培养学生当家作主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了解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积累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提高通过对话协商、沟通与合作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的第三个篇章是总结和升华。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在万众瞩目下隆重闭幕。两会期间,产生了很多热词,热点问题,这些热点将改变你我的生活,而这些热点问题的解决和目标的完成,则需要我们全体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两会闭幕后,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的改变,包括:今年将完成10个“小目标”,8类人将受益,8类人将过紧日子,10大产业有钱景,1部法律通过,8大热点有了回应。当这些“变化”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眼睛睁大,聚精会神地看,竖起耳朵在听,哪些与他们是息息相关的。尤其在听到《民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因见义勇为致受助人损害,不承担民事责任;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写入民主总则等时,学生自发响起了掌声。此刻,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国家的主人,关心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学生明白了,两会所通过的议案都是关切民生的,人大代表为人民着想,维护着广大人民的利益,每一位公民也应有用于承担的责任感,主动有序的维护和践行人民的利益。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要时刻保持对政治的高度敏感和时代的前瞻性,为学生呈现出新颖的、生动的、生活化的课堂。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框架,在内容上将政治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进行有机整合,构成一个整体,引导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政治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年段的提升,作文在能力测试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增加,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的能力的要求要逐渐提高。在此,笔者将以人教版五年级习作训练、单元测验中的习作为例,从作文评价的现状、分项评价标准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三方面展开讨论。  一、作文分项评价标准在运用中遇到的问题  1. 概念抽象  开始时,笔者直接运用天河区单元测试卷中的作文分项评分标准,但应用了一个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福新小学  最近我尝试了一节绘本阅读教学课,绘本内容来自于攀登英语阅读系列分级阅读第三级的“Coco’s week on the farm”。从内容和情节来说,故事主要是介绍主人公Coco在一个农场住了一个星期,在这七天里面她所做的事情。从知识点来看,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一个星期七天的七个单词以及跟农场相关的动词短语。从语法来看,本故事主要用到了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表达。因此,这本绘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 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可视化的方法,目的是使人的思维方式更贴近大脑自身的思维方式。笔者以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系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更获得语言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思维导图作为知识呈现工具,能增强学生记忆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并不是独立、单一活动的,而是综合、整体
国家对学校德育工作一再强调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指导思想。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道德教育过程鲜活起来;也必须尊重学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我体验,在体验中健康成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不断探索德育的新途径。2013年9月开始进行“小学德育中的体验式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通过三年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在“体验式”活动的引领下,勇于创新
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聚集”着人类历史上的悲剧英雄,他们的壮举可歌可泣,让人震撼,令人感佩。而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夸父逐日》中夸父这位神话人物,历史对其评价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我们不妨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位英雄,在课堂上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并学会有理有据的表达。  一、对比发现矛盾,矛盾产生问题  《夸父逐日》这篇文言短短37个字,学生结合页下注读起来没有任何字词上的障碍,不同于以往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让孩子有一个怎样的生活状态呢?审视现状,我提出“让孩子走在阅读的路上”这个教育主张。  一、阅读的价值  阅读是一种心灵改造。六年前,我迎来一群新入学儿童,他们大部分人的表现很令我吃惊。不少孩子六年来的阅读是空白的,也没有经过学前教育,家庭对教育的认识差异,使这些孩子没有任何一些关于阅读认字的引导。一句话,这些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心智远远跟不上年龄要求。但,进入学龄阶段,
清远市清城区平安学校  为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本文以读写训练为抓手,立足教材、立足课堂,积累习作素材,发掘习作泉源,重视迁移提升、补白进行主题读写的训练,效果显著。  一、立足课堂,积累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在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而且提倡对积累的运用。在教学老舍的作品《草原》时,我让学生通读文本,了解内容后,重点品读草原美景,抓主题——“由远及近,由静到动”的描写方法。品读“
语文阅读的“学生设问法”是指“让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课文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或自行设计问题由同学讨论解答,或发现疑点向同学征答,最后由教师归纳讲解,由学生运用实践的教学方法。”汉代刘向说:“智莫大于阙疑”。学生设问法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探究,共同合作解决语文学习上的问题。  现代文阅读的“学生设问”包括“设疑”
读书是一种传统文化,当越来越多的眼睛定格在电脑屏幕上,当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手机短信阅读上,读书在信息化时代的人眼里已成为历史,已成为丢失的梦。因此,近10多年来,我都执着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之一——培养学生课外读写的兴趣。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培养:  1. 营造班级书香环境。班级读书文化是班级存在的方式和内涵所在,以硬件形式物化了的读书文化处处彰显班级的韵味。把学生自拟自制的读书宣传标语贴在班
广州市天荣中学  耐久跑能力是体育中考800/1000米跑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耐力跑教学和练习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引导他们能够正确而科学地锻炼。  一、设计图形练习  设计图形练习是指通过不同的路线进行耐久跑的练习。利用不同的图形设计,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蛇形跑、十字交叉跑、跑道序号跑、“8”字形跑等练习形式,也可以沿着篮球场边线、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