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y8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情感,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尝试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巧妙渗透德育、安全、环保的教育。
  【关键词】学习兴趣 实践活动 学习习惯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35-01
  教师的职责是尽可能多的传授知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单纯只有知识是不够的,从而更多地关注到人能力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个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才能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应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培养。笔者浅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对数学的“好”大做广告。常常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身边的事物出发,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使学生对收获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常指出,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要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像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我在教学“线段”的认识时,如果为了背出线段是什么,画一画线段,那不是难事。但线段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结合情境,感受线段,理解它的意义,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想像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所以,从一开始用消防员滑铁管引入,到最后小明从家到学校的线段有关的简单问题。
  因材施教,减少坡度,保持兴趣。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差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差生就好像公路上的“烂残车”,不堪重负,只能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烂残车”抛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作为教师是应值得注意的。
  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高”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的同时,同学自己互相量身高,互相看,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算式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之后,引导学生总结读,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
  四、使学生尝试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应用尝试教学方法主要是创造有利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知识——就意味着能够运用,”凡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尽量让其动手。
  在尝试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起到主导的作用,对于比较模糊或不易引起注意的知识点,教师要多强调举例,使学生真正理解,如讲倍数教学时,我通过分水果、敲鼓的直观方法,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尝试教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实践中,对于程度比较差的学生我更多的是给予帮助鼓励,更多地给他们成功的机会。我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出示不同的尝试题,同时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布置作业时对好、中、差分别布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除做好基础题的同时再做一些适当的技巧题,这样可以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使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尝试,并在尝试中获得成功,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素质。
  五、巧妙渗透德育、安全、环保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应用题,在完成书本知识的教学外,还应该教育学生做纸花时如何使用剪刀,注意安全、不要伤手。把做完纸花后的纸千万不能乱丢,统一收集起来卖掉、做为班费。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知道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做起。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教师应在教学中展现教师的趣味儿,深挖教材的趣味儿,激发学生的趣味儿,从而彰显数学趣味儿,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趣味儿 提升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26-02  数学素养是指
【摘要】深化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是当今数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成为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而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是摆在我们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27-02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落实新课标理念,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深入浅出的谈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孕育创新 诱发创新 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28-02  所谓创新,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要】数学建模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初中学生有必要去了解,并逐步形成数学建模意识,用数学建模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然而,一个人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强化,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也一样,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让学生不断地领悟体会,并进行适当的强化训练。在教学中,我们可利用现行的数学教材,有针对性地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
【摘要】数学课堂上重视的不仅仅是解题的教学,也应该重视阅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最基础的一项活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环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阅读 有效性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30-01  人们对数学阅读存在片面的认识:数学比较
microRNA是一种调节性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其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icroRNA一般作用于靶标分子mRNA的非编码区,通过不完全互补配对的方式抑制靶标mRNA的翻译,从而对靶
【摘要】随着我国教改的深入进行,我国的教育不再只是培养高分的人,而是培养综合素质更强的人才。高中数学教学的情景教学,是通过情景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自我解题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情景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使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的一味的讲解,而是情景交融的活跃氛围。将数学的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再适应教学需要了,小学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的分析、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打破原有的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创新、高效的数学课堂。笔者简要分析了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创新策略,希望对广大的相关工作者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 高年级数学 创新 教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American foulbrood,AFB),简称美幼病,是目前主要侵害蜜蜂幼虫生长的细菌性病害之一。美幼病的病原体是幼虫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Larvae),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摘要】如何打造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我们每一位老师追求的目标。“铿锵六人行”,使学生活力四射,创造出数学课堂的奇迹。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投身这场课堂新文化运动,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快乐、高效,让每一个生命都尽情绽放!  【关键词】快乐 高效 良性竞争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34-02  2011年深圳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迈出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