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激活按径导学拓展创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net2002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主要通过《圆的面积》这一内容的教学,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推理能力。
  关键词转化;极限思想;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O629.11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017-0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减少麻烦,在课堂中往往以教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探索体验感。笔者以《圆的面积》为教学契机希望学生在空间几何学习中有所创新突破。
  一、复习图形的转化过程,唤醒学生探究经验
  教学片断:
  师提问:在这之前我们已经会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了,比如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老师为了了解同学们以前的学习情况对大家进行了前测,并选择了几位同学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学生回顾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请学生本人来介绍学习过程。
  小结:这位同学应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这个新知转化成了长方形这个旧知然后找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最后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板贴新知转化旧知,找联系,推导)
  接着再出示一位同学回顾了三角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也请学生来介绍学习过程。
  师小结:同学们,不管是割补法还是倍拼法,它们都是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然后找新旧图形的联系,最后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也用这样的步骤来研究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重视动手操作,拓展创新想像
  教学片断:转化推导,学生活动
  师:由于课堂时间关系,老师已经帮大家把一个圆等份成16份分剪好了,等会我们要来同桌合作,合作之前请一个同学先来读一读老师的要求。
  出示:
  (1)拼一拼:用这些近似三角形可以拼组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突出学过)
  (2)想一想: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之间有什么联系?
  (3)试着完成学习单
  我们拼成的新图形是近似___________
  拼成的图形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圆的__________
  拼成的图形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圆的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的面积公式=__________
  所以圆的面积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桌操作用塑料模型拼一拼,师巡逻指导,并选择有代表的作品在黑板上拼贴展示出来。学生的作品除了常见的平行四边形,还拼成了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在课堂中发现只要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无限激发。
  三、对比想象多次结合,感受极限思想
  环节一:出示学生把圆等份成4份、8份、16份的作品,学生对比发现,分16份的,更像三角形,然后师追问:如果要更像一些呢?怎么办?(继续分,课件出示把圆等份32份、64份)我们看,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64份,我们发现分得越多,三角形的底就越平,每一份就越接近三角形。
  环节二:把圆分割成16份转化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但它们的底其实都是弧线,怎样才能让底变得再直一些呢?如果均分成32份、64份,128份呢闭上眼想象。三角形的两条腰会渐渐碰在一起,拼成图形相邻的两条边的夹角会越来越接近直角,随着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接近长方形了。
  设计意图:在圆面积的探究中,就是通过不断细分,让分成的每块的底越直,这样越接近三角形,从而拼成的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因此通过这样的两次对比想象,学生充分体会由曲变直、无限细分的数学思想和策略,感受圆演变成近似长方形这个过程中所蕴含的“极限思想”。
  四、重视转化前后联系,抓住面积推导本质
  首次联系:学生介绍拼和推导过程,教师针对性提问:为什么这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圆周长的一半,你能指一指吗?这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圆的半径,也请你指一指。
  二次联系:课件播放,师生用模型共同演示,多次进行拉开合拢的动作。
  设计意图:在圆的面积变形中,涉及“由直代曲”的思維,这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那么让学生在圆与近似平行四边形两者中找联系,是推导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于是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地通过指一指、找一找、看一看、拉一拉等实践操作,在直观对比中寻找变形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底与圆周长的一半,高与圆的半径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真正明白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抓住面积推导的本质。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学生操作拼摆的时间过多,学生推导公式和用公式计算的时间不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建议老师把这一教学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在操作拼摆,给学生足够多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只有减少机械计算的时间,给予学生探索的时间,老师培养的学生才能提升能力,才能拥有科学精神。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不仅仅负责教书任务,传递丰富的知识,同样也应该是道德表率、楷模与榜样,应该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优化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因此,小学教师要重视德育教育,全面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精神诉求,不断丰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懂得高度自律,形成真善美的优良品质。为此,小学教师要用爱、宽容与耐心去实施德育教育,切不可揠苗助长,否则很可能会导致小学生受到伤害。本文将从用爱包裹学生、宽容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量、适当地运用影视资源,可以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影视资源,可以真实生动地了解异域文化,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地道鲜活的英语,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普及,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  关键词影视资源;英语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
摘 要小学数学就是对数字的学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掌握数学基本运算定律,会为学生今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简单速算与巧算是对小学数学中运算定律的高级转化和运用。学生只有熟练掌握基本的运算定律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计算,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以后,将速算和巧算灵活的应用,会使数学计算变得更加简单和快捷。  关键词小学数学;速算;巧算  中图分类号:O1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的,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当中对数学知识所形成的一种系统化认识,所以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理解的加强,掌握更多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这样,在今后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就会相应的形成特定的数学思维方式,更好
摘 要数学教师对高中生开展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出现多种问题,例如忽视学生们的主体性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这样就限制课堂教学的成效性,不利于高中生通过课堂教学得到学科能力的充分培养。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审视,分析可以借助哪些方式对高中生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如何通过课程教育强化班级学生的学科能力。为此,本文主要分析数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希望提高课堂教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很好地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基于学情,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接着自主解决,教师在认知冲突关键处追问,最后注重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的总结,指导学生应用学法,来引导学生思维碰撞,达到深度思考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深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3-0174-02  中国的教学改革已从教学型、导学型、学导型发
摘 要自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不断地进行了革新和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在近些年来得到了教育学者和教育部门的广泛推广,在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现代化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实现学生全面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核心素养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不断地探索出合理的教学途径,推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改革;小学数学;培
摘 要课堂提问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组织课堂活动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部分教师忽视提问的艺术性,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在与学生机械的一问一答中,削弱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针对该情况,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实现艺术性提问做出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艺术性提问;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173-01  伟
摘 要随着我国进入信息科技化时代,微课逐渐应用到小学教学中。所谓微课,是指视频以及丰富教学资源所构成的网上课程。微课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数学知识与教学视频相整合,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微课与教学的巧妙融合,为数学图像与几何知识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巨大帮助。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中微课的整合策略,力求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科目教学对学生观念形成影响较大,需要给予重视。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不足作为切入点,予以简述,再以此为基础,论述相关科目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方法,就合理选取体验内容、采用分组体验方法、重视体验教学延伸展开分析,服务后续工作。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分组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