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培养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yan09e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34-01
  
  初中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注意力不稳定,持续时间短,听课时不易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事物上;加之历史学科在初中是属于“边缘学科”,不受学生和家长的重视。面对这种状况,初中历史教师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主动性,出色的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教学就能获得成功。那么,该如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面对每一个新老师的教学方式,每一样新科目的好奇,学生是既兴奋又不安的。由此,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级前,都会认真分析学生,认真备课,让学生从第一节历史课起,就有兴趣和期待。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课兴趣重要的一步。
  初一历史第一节课,我曾经一开始就让学生谈“你印象中的历史是什么?”。有的说“历史就是指那些很久很久以前的古董、文物等。”,“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历史是很遥远的事情”,“历史是外国的事情”,“历史是中国的事情”等等,答案很多,争论也大,学生兴趣自然很高。为了激发他们的思维,我再问“你们知道张飞,岳飞吗?在历史上,他们能一起交战吗?”,“你知道我们今天吃的玉米,红薯,烟等是何时才有的?是我们中国本土的东西吗?”带着疑问和好奇,大家热情而大胆的讨论、发言,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还意犹未尽,都期待着下一次的历史课。
  
  二、上好历史导言部分
  
  每一节课,教师的开场白,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动机很重要。我在上历史课,关于人类的起源和远古人的生活时,针对导言部分中的图片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组:
  1、这一幅彩图上画的是什么东西?
  生猜测:盘子、碗、碟子……(注:初一同学刚刚接触历史,很难辨别图片)
  2、上面有什么?
  生答:符号、图案、线条、鱼、鸟……;
  3、这反映了古人怎样的生活?
  生猜测:打鱼、吃鱼、养鱼、用符号记数、人是由鱼变成的……
  4、人可能是由鱼进化而来的吗?
  学生大笑,却无人能回答(为学生留置了“人起源于什么”的悬念)。
  5、人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呢?
  生猜测:猴子、鲸鱼、鱼……(学生的猜测多种多样,调动了他们探究明白“人起源什么”的兴趣和热情)
  6、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呢?
  7、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一个个简单明了、互为联系的小问题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尤其对第一个、第四个和第五个问题特别感兴趣,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探究欲望,由此师生开始了本单元的学习和探究过程。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心里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初中生的心里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务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我们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里因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布设不同的教学情景,总的来说,我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是情趣结合。在教学中配合恰如其分的神色手势传情,以姿势助说话。譬如,我在讲述马克思出生的大事年表时,为了使学生便于记住,我在讲马克思诞生时,是这样讲述的:“一巴掌又一巴掌(1818),打得资本家呜呜地哭。”因马克思是在1818(一巴一巴)年出生,由于他的诞生,才有了后来的《资本论》,才揭露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所以说打得资本家呜呜地哭。在讲述“闭关锁国”政策时,我就叫学生把全部窗户关起来全部窗帘拉起来只开着前门,然后所有的学生站起来丛开着的前门向外看,之后让学生代表谈感受。这样,通过这些语句,配以适当的神色手势和姿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了“1818”这个重大的历史年份和“闭关锁国的危害”这个重大历史事件。
  第二是情意结合。让学生“情于心而会于意。”譬如,在教学“虎门销烟”时,先让学生看有关录像片断,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或编故事复述。在譬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让学生观看《甲午风云》后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表演邓世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另一组学生表演李鸿章赴日本马关同伊藤博文谈判时的对白,学生兴趣很大。就这样在复述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领会了知识要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好。
  第三是中外历史知识纵横,相互融会贯通。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做到了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充沛,中外历史知识从横,融会贯通,历史课就不仅会是一堂生动的情趣横生的课,而且会是一堂险象环生、扣人心玄的史实课。譬如: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美国为什么只签订《天津条约》而没有签订《北京条约》呢?这就设了一个悬念。再譬如:讲述“1898年,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为什么是德国首先瓜分中国而不是英国?层层设悬,步步紧扣,中外贯通使学生情趣横生中激发了求知的欲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也会达到最大的效果。
  
  四、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初中历史教材,尤其是川教版教材,有着学生易于接受的众多资源,教师应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辅助栏中的“写一写”,“记一记”,“读一读”,“想一想”等,我就叫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做,想,讨论;教材小字部分和“史海拾贝”,图片,地图,表格等,让学生阅读,识图,寻找。既缓解了一节课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疲软,又强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让学生在轻松学习中掌握知识,喜欢历史而学习历史。
  对每一课,学习完又布置“学习反思”,选择人物进行评价,作为课外历史知识的扩展,也进一步的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五、历史与时事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初中生对时事政治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一讲起时事,学生就来劲。这对上课不爱听讲的学生很有吸引力,同时又能使读书较好的同学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教师如果能恰当地将历史与时事结合起来,效果肯定不错。我在讲《南京条约》第三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时,联系中国当今的改革开放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学生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再如:在学习《马关条约》割台湾,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台湾,现在的台湾没有回到祖国怀抱的现实,台独分子的猖狂和分裂祖国史实;学习元朝和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时,联系08年西藏发生的“打,砸,抢”事件,让学生思考其行为的不对和分裂祖国的性质。这样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结合起来,即把历史知识和学生所关心的时事结合起来,这不仅解决了他们对知识的疑惑,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总之,历史是一门内容丰富,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其中每个历史人物,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作为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对象和场合,因地、因人制宜,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教育在当前的教育形势和就业形势下成了至关重要的教育类型,职高语文教学更要遵循新大纲提出的教育目标和原则。做到真正的培养学生能力,服务学生就业。本文就笔者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实际,从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同时结合学生专业,重视实用写作的教学,从而实现先大纲要求下的中职语文教学。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 方向 能力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52-01     我们经常说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相信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做起来,就怕学生不懂是经常发生的事,在一堂练习课中,学生的解题方法比教师的简单且容易让学生听懂,再一次要我们相信学生是能中行的。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数学课上,一组拓展练习题是这样的:  “1、①计算。  101×25=101×36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53-01     学生的智能是潜在,是不可估量的,它需要人们去勘探、发现和开采。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活动时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中开始。”人们也常说:“手巧则灵”。由此可见,动手操作,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发现新知,体验创新,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快快乐乐地获得新的智能。     一、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54-01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不少同学整天忙着做作业,什么“XX练习”,“XX测试”,“XX密卷”,“XX考王”等等,手里资料一大堆。而有些老师也单一的强调“题海战术”。认为学习成绩提高的“六字要决”为:首先是“做题”,第二是“做题”,最后还是“做题”。但学生学习成绩就是不见提高,考试成绩不理想。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58-01     创设情景指的是将情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其成为诱发创作动机、引导幼儿学习技能的推动力。教师将抽象的技能目标通过情景导入,转化为幼儿的行为目标,让幼儿好象是在“游戏”,是在“玩画画”游戏。从中幼儿可以任意的表现个人对主题的感受和理解,对幼儿的美术创造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创设一个情境,可以培养幼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57-01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传递的纽带。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交往能力是人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交往,人们能够相互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  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59-01     一、何谓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其实“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一般认为人文关怀有这样几个方面:(1)对生命及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2)对自然及文化优秀传统的关怀;(3)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4)对不同观念的宽容;(5)对群体合作生活的真诚态度
摘 要:薄弱学校的学生被普遍视为“双差生”,其实不然,只要老师转变观念,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不要妄自菲薄,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参加初中化学竞赛也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关键词:薄弱学校 化学竞赛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61-01     近几年来我每年都在培养学生参加《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每年都有学生获奖,成绩比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