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声乐教学为出发点,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从形象、直观的教学原则,启发、激发性与自觉、积极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稳中求进的教学原则,主动性与鼓励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及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五个方面,总结了上好幼师声乐课的方法和途径,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突出幼师学校的师范特点,从而培养出能够胜任未来幼教工作的优质幼儿师范人才。
[关键词]幼儿师范 声乐教学 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49-01
幼儿师范学校的声乐教学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以及对音乐的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由于招收的学生嗓音条件各不相同,歌唱的起点比较低,处于歌唱的入门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声乐教学必须遵循声乐的教学原则,将发声技术与歌唱的心理以及作品的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幼儿师范的实用性角度出发,教给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技能和良好的音乐修养,既会唱又会教,将声乐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是成功上好幼师声乐课的必要途径和手段,以便学生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幼教工作。
一、形象、直观的教学原则
这是声乐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它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直接感知来进行教学。贯彻好这一原则,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声乐有着自身的学科特点,所以在学生初学时,教师要反复地唱出正确与错误的声音进行对比,让学生反复地辨别、模唱,在视觉和听觉上感知和分辨正确的声音,逐步取得对声音感性的认识,并不断加强理解,使学生歌唱的机能逐步协调统一。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视听设备,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帮助学生进行直观教学,多听多看名家的演唱,从而获得清晰的音乐形象,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及鉴赏能力,又能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声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形象、直观的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生动的视听表象,还能帮助学生对于歌曲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是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启发、激发性与自觉、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
声乐学习是技能的训练,仅仅依赖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讲歌唱的呼吸,理论上我们会这样要求学生做到:肌肉放松,把气吐净,由口、鼻吸气到肺的最深处,横膈膜逐渐扩张,肋骨和腰腹部的肌肉逐步膨胀起来,接着横膈膜向上提起,腹部有明显的向里收缩的感觉,然后继续吸气,这时的横膈膜以上的肋肌往上提起,背部与腰的两侧也扩大了,胸部也更加扩大,气息推向两侧与后背并保持几秒钟,这就是完整的吸气过程。接着将保持的气息慢慢地放出来,注意气息必须平稳均匀,胸廓的膨胀随着气息的均匀吐出要逐渐缩小。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能将横膈膜向下放松,要等气息吐完再把横膈膜放下恢复原状,这一过程就是呼气过程。
这样讲大多数学生接受起来会很困难,这时我们做个简单的比喻,我们把吸气的过程想象成好像在闻着芳香的花儿。用这样比喻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将难懂的地方通俗化,这样,她们会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老师的要求。这一学习过程学生要通过观察、思考、琢磨,积极地配合老师,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循序渐进,稳中求进的原则
声乐的学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于幼儿师范学校招收的学生歌唱的起点都比较低,所以声乐教学要遵循声乐艺术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包含着声乐学习的三个阶段,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即以中声区训练为基础,掌握正确和基本的发声方法。中级阶段是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适当地扩展音域,在歌唱中进一步发展呼吸功能,调整气息与共鸣腔体的配合强度。高级阶段是在不忽视中、低音练习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高音的训练,形成明显的声部特点,有计划、有方法、有标准地去练,讲求扎实。这一阶段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难度高点的曲目,来不断提高和巩固自己的歌唱基本功。
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歌唱的信心和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这一点很重要,一步步地提高,反复地练习,在不断的积累中逐步提高。
四、主动性与鼓励性相结合原则
声乐教学是“双边”活动,整个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和实践中完成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声乐浓厚的兴趣,如何变教师的“要我学”为自觉的“我要学”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多给予肯定和表扬,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歌唱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主动性与鼓励性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五、艺术性与思想性原则
艺术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体现了声乐教学的根本方向。声乐教材的思想性是通过音乐艺术形象来体现的,歌曲的艺术形象、思想内涵,时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范唱,讲解的过程中要把演唱技巧完全融合于深刻的艺术表现之中,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和体验,使其热爱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高度艺术性的作品。
幼师声乐教学有较强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学方法可以千变万化,但教学原则却是每个声乐教师应该遵循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生能力,培养有特色的、具备“师范性”特点的幼儿师范人才。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2]陈淑安.声乐与教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司瑞姿.高师声乐教学法[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关键词]幼儿师范 声乐教学 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49-01
幼儿师范学校的声乐教学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以及对音乐的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由于招收的学生嗓音条件各不相同,歌唱的起点比较低,处于歌唱的入门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声乐教学必须遵循声乐的教学原则,将发声技术与歌唱的心理以及作品的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幼儿师范的实用性角度出发,教给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技能和良好的音乐修养,既会唱又会教,将声乐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是成功上好幼师声乐课的必要途径和手段,以便学生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幼教工作。
一、形象、直观的教学原则
这是声乐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它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直接感知来进行教学。贯彻好这一原则,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声乐有着自身的学科特点,所以在学生初学时,教师要反复地唱出正确与错误的声音进行对比,让学生反复地辨别、模唱,在视觉和听觉上感知和分辨正确的声音,逐步取得对声音感性的认识,并不断加强理解,使学生歌唱的机能逐步协调统一。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视听设备,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帮助学生进行直观教学,多听多看名家的演唱,从而获得清晰的音乐形象,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及鉴赏能力,又能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声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形象、直观的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生动的视听表象,还能帮助学生对于歌曲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是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启发、激发性与自觉、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
声乐学习是技能的训练,仅仅依赖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讲歌唱的呼吸,理论上我们会这样要求学生做到:肌肉放松,把气吐净,由口、鼻吸气到肺的最深处,横膈膜逐渐扩张,肋骨和腰腹部的肌肉逐步膨胀起来,接着横膈膜向上提起,腹部有明显的向里收缩的感觉,然后继续吸气,这时的横膈膜以上的肋肌往上提起,背部与腰的两侧也扩大了,胸部也更加扩大,气息推向两侧与后背并保持几秒钟,这就是完整的吸气过程。接着将保持的气息慢慢地放出来,注意气息必须平稳均匀,胸廓的膨胀随着气息的均匀吐出要逐渐缩小。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能将横膈膜向下放松,要等气息吐完再把横膈膜放下恢复原状,这一过程就是呼气过程。
这样讲大多数学生接受起来会很困难,这时我们做个简单的比喻,我们把吸气的过程想象成好像在闻着芳香的花儿。用这样比喻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将难懂的地方通俗化,这样,她们会很容易接受和理解老师的要求。这一学习过程学生要通过观察、思考、琢磨,积极地配合老师,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循序渐进,稳中求进的原则
声乐的学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于幼儿师范学校招收的学生歌唱的起点都比较低,所以声乐教学要遵循声乐艺术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包含着声乐学习的三个阶段,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即以中声区训练为基础,掌握正确和基本的发声方法。中级阶段是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适当地扩展音域,在歌唱中进一步发展呼吸功能,调整气息与共鸣腔体的配合强度。高级阶段是在不忽视中、低音练习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高音的训练,形成明显的声部特点,有计划、有方法、有标准地去练,讲求扎实。这一阶段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难度高点的曲目,来不断提高和巩固自己的歌唱基本功。
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歌唱的信心和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这一点很重要,一步步地提高,反复地练习,在不断的积累中逐步提高。
四、主动性与鼓励性相结合原则
声乐教学是“双边”活动,整个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和实践中完成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声乐浓厚的兴趣,如何变教师的“要我学”为自觉的“我要学”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多给予肯定和表扬,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歌唱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主动性与鼓励性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五、艺术性与思想性原则
艺术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体现了声乐教学的根本方向。声乐教材的思想性是通过音乐艺术形象来体现的,歌曲的艺术形象、思想内涵,时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范唱,讲解的过程中要把演唱技巧完全融合于深刻的艺术表现之中,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和体验,使其热爱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高度艺术性的作品。
幼师声乐教学有较强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学方法可以千变万化,但教学原则却是每个声乐教师应该遵循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生能力,培养有特色的、具备“师范性”特点的幼儿师范人才。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2]陈淑安.声乐与教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司瑞姿.高师声乐教学法[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