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管理是学校的骨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学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保障优质的教学管理,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基本工作。
[关键词]教学过程 教学管理 质量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45-01
教学管理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大纲具体实施的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也就是如何按照教学过程的内容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对策,通过计划、招待、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为了保障一切教学活动顺畅进行,学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系统
学校的最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决定教育的成果。我们要依据现在的国情、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来重新组建学校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学系统有效运行的组织形式和行为规范。具体地说,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和教师教学的行为准则(教学常规)的总和,它包括教学思想管理、课程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评价与考试管理、教研科研管理和教学行政管理等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系统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必须健全、优化教学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就是人体的一块块骨骼,把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连成一个整体,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规范、高效地运行。
二、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仅是授课者,也是管理者。教师要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设备等,直接参与了学校的管理工作。应从两方面来增强教师的管理意识:
1.每位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经常发表学术见解,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挑选优秀教师到优秀单位进修、深造,交换先进的授课和管理经验。教师之间经常交流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优秀示例在全校普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主动承担起管理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所谓的对学生的“管理”要真正落实到“关心”上。
三、搞好教学质量的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体会。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1.每个学期开始之前,全体教职工要做好准备,各学科各年级依据课程特点做好课时计划,保证课时划分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进度规划清楚。
2.教师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学内容,备学生实际,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及教具,备教学练习,备能力培养措施,备德育美育的熏陶。教案重点难点清楚,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清楚。
3.教师一定要坚持按照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来制定教学方法,不墨守陈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做到掌握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知识技能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4.教学过程要组织严密,安排紧凑,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无知识性错误,做到精讲精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给予尊重与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时,教师可以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课堂任务。
四、创建美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要求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于课堂教学环境的所需要的条件因素。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是指学校的教室,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达,课堂也不再仅仅指教室课堂,还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社会课堂、大自然课堂等等。要使各方面环境都能达到教学要求,针对实际状况,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吸纳充裕的资金,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这其中包括校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争取使各方面都利于教学工作。其次,增加教学设施的投入,针对学科特点及其实际需要添置教学设备。鼓励教师教学多媒体化、保持教学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学以致用。第三,肃清校内的不正之风,对于扰乱纪律的恶劣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学生正处于人生观未发展完全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影响。学校、教师要维持好各班级内的纪律,形成优良风气,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环境的氛围。
五、结语
成功的管理不仅仅限于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更需要从人的切实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我们的管理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更追求和谐的氛围。学校内部从最高领导到教师,只要本着“一切为教育”的理念,教学质量就一定能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杜萍.中小学教学与管理案例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4]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美)Fred C.Lunenburg
[关键词]教学过程 教学管理 质量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45-01
教学管理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大纲具体实施的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也就是如何按照教学过程的内容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对策,通过计划、招待、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为了保障一切教学活动顺畅进行,学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学校管理系统
学校的最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决定教育的成果。我们要依据现在的国情、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来重新组建学校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学系统有效运行的组织形式和行为规范。具体地说,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和教师教学的行为准则(教学常规)的总和,它包括教学思想管理、课程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评价与考试管理、教研科研管理和教学行政管理等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系统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必须健全、优化教学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就是人体的一块块骨骼,把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连成一个整体,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规范、高效地运行。
二、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仅是授课者,也是管理者。教师要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设备等,直接参与了学校的管理工作。应从两方面来增强教师的管理意识:
1.每位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经常发表学术见解,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挑选优秀教师到优秀单位进修、深造,交换先进的授课和管理经验。教师之间经常交流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优秀示例在全校普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主动承担起管理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所谓的对学生的“管理”要真正落实到“关心”上。
三、搞好教学质量的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体会。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1.每个学期开始之前,全体教职工要做好准备,各学科各年级依据课程特点做好课时计划,保证课时划分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进度规划清楚。
2.教师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学内容,备学生实际,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及教具,备教学练习,备能力培养措施,备德育美育的熏陶。教案重点难点清楚,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清楚。
3.教师一定要坚持按照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来制定教学方法,不墨守陈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做到掌握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知识技能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4.教学过程要组织严密,安排紧凑,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无知识性错误,做到精讲精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给予尊重与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时,教师可以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课堂任务。
四、创建美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要求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于课堂教学环境的所需要的条件因素。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是指学校的教室,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达,课堂也不再仅仅指教室课堂,还包括教师的工作条件、教学设备、班级风貌、社会课堂、大自然课堂等等。要使各方面环境都能达到教学要求,针对实际状况,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吸纳充裕的资金,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这其中包括校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争取使各方面都利于教学工作。其次,增加教学设施的投入,针对学科特点及其实际需要添置教学设备。鼓励教师教学多媒体化、保持教学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学以致用。第三,肃清校内的不正之风,对于扰乱纪律的恶劣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学生正处于人生观未发展完全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影响。学校、教师要维持好各班级内的纪律,形成优良风气,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环境的氛围。
五、结语
成功的管理不仅仅限于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更需要从人的切实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我们的管理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更追求和谐的氛围。学校内部从最高领导到教师,只要本着“一切为教育”的理念,教学质量就一定能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杜萍.中小学教学与管理案例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4]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美)Fred C.Lunenbu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