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体写作之书信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5126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
  指导
  书信是在自己想和另一地方的亲友进行联系交流,或者想把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告诉对方,或者想要了解对方的某种情况时使用的一种文体。书信的主要特点为:以真情实感为核心,以剖析心愿为内容,以记叙、抒情和议论为表达方式。以书信的形式写作文,因其自由灵活,亲切真实(因为是“我”直接面向“你”或“你们”说话),因此,高考、中考甚至各类考试作文中经常出现这类文体。写书信要注意格式,书信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格式。具体如下:第一行顶格写收信人的称谓,第一自然段写有针对性的问候语,第二自然段开始写正文;正文写完后写致敬或祝愿、祝贺的话,一般分两行写,如“此致”为一行,前空两字,“敬礼”为一行,顶格写;姓名写在信的右下方;日期写在姓名的正下方。此外,如果信已经写完,又发现内容有遗漏,或某件事的叙述不够全面时,在信的后面还可以补写。但是要在补写的话前面加上“还有”“另外”“再”,或在后面加上“又及”等字样。
  写信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写出真情实感
  1.称呼传情。书信一般用于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交流,开头的称呼就反映了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的关系。
  2.内容传情。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收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书信的内容一般不涉及什么重大的事件,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考生可以把对生活甘苦的品味,对内心世界的品味,各种情绪的缘起变化,利用书信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阅卷者感到亲切真挚。书信体作文表达自由,无事不可叙,无理不可说,无情不可表,或叙事,或议论,便于情感抒发;或谈古,或论今,不受时空局限。写作时,除了写给今人外,还可以写给古人,尤其是后者,可以穿越时空,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二、语言特点
  书信属于应用文体,写信的目的主要在于交流,所以语言应以朴实通俗为主,一般不宜用一些书面色彩浓厚的语言,或者大段铺陈,注重语言形式而忽视了书信的内容。尤其是如果对方文化程度不高,就更不可用那些华丽和艰涩的文字。当然,通俗朴实并不意味着语言死板。考生可以适当运用多种方式,如意蕴丰富的比喻和呼告,可令文章增色不少。
  三、考试写作书信时的注意点
  1.根据需要,选择好交流的对象(可以给自己崇拜的人写信,也可以穿越时空给古人写信)。
  2.内容要写得清楚明白,不能让对方费解、误解,不要有歧义。
  3.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4.关注生活,结合自身感悟,写出真情实感。
  5.格式正确。在运用书信体写作时,必须注意的是书信的基本格式不能错,否则会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创新不成反受其害。
其他文献
在写作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时候,往往需要我们先“自拟标题”,然后再依题写作。标题拟得好,不仅有助于尽快打开写作思路,还可以给自己写好作文的信心。自拟标题的方法很多,不同的人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偏好,希望大家在自拟标题的时候要努力做到五“求”。  一“求”切题  写作文最讲究切题,而切题则需要我们从自拟标题开始做起。大家知道,标题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彰显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自拟标题的时候,可以先对所写
生命将因为你的倾听而更加完美,生命也将因为你的倾听而更加丰润。  ——题记  曾经,匆匆奔忙于成长的道路上,不顾一切地想要到达,却忘记了倾听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爱上了倾听,听花开花落的声,听春去秋来的歌。  熹微的晨光中,父爱温暖的旋律,让我爱上倾听。“咣咣当当”,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奏响了一支清晨奏鸣曲,将我从美好的睡梦中拽出,瞌睡虫在脑袋中“嗡嗡”转个不停。是爸爸又在准备早餐
①生活在冻土苔原带上的驯鹿,堪称生命的奇迹。上苍要“饿其体肤”,驯鹿就降格以求,练就了用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充饥的能力。驯鹿的两角之间可拓展到近2米,分枝繁复超过30叉,有利于大面积扫雪觅食。驯鹿进化出了鹿科动物中最阔的蹄子,可从深达1米的坚硬雪里刨出食物,也易于在深雪、密林、沼泽中长途跋涉、快速行走。  ②每年春天伊始,驯鹿还要“劳其筋骨”,例行北上数千公里,在日夜兼程的战略转移中觅食。这一达变
哲人告诫我们:“人生的最佳狀态,是保持轻度的贫困。”仔细品味,颇有深意。推而广之,适度地容纳对立,或许应当是事物的最佳状态。犹如太极图,白鱼中必须有黑“眼”,黑鱼中又需要保留一点白。事物的转化往往就从这“眼”开始。  俗话说,欲壑难填。生活中保留某种程度的不满足,不仅无害,反而有益。饭前轻度的饥饿感可以刺激食欲;劳作后轻度的疲劳感也许睡得更香;谋事时轻度的焦虑感反能时刻铭怀在心,有利于事成;繁迫时
“胫”(jìng):指小腿。“不胫而走”,原义比喻贤才投奔慕贤者;现比喻消息无须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易混淆成语有不翼而飞。“不翼而飞”主要指东西丢了,“不胫而走”主要指消息散播迅速。  该成语出自孔融的《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三国时,吴国的孙策对有才之士十分妒忌,常常借故将一些有才能者杀掉。有一个名叫盛孝章的有才者住在东吴,是孔融的好友。他为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战国时楚国有一个书生,名字叫宋玉,他是屈原的学生,为人耿介不随。因为仕途很不得意,写过一篇叫《九辨》的赋,借肃杀的秋气抒发自己的郁郁不平之气。赋一开始就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xuè)寥(寥,旷荡空虚的样子)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
【摘要】中职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很多诗歌,诗歌教学在中职语文中占有的份额不容忽视。但是中职生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巧妙地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艺术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诗歌教学;诵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诗歌教学中,在诵读时学生可以与诗人一起感受情感的抒发。诗歌的学习过程需要不断的诵读,三分诗歌七分
【摘要】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语文成绩。在教改中,“一次多题,一题多作,鼓励创新,抒发真情”的作文教学,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摘要】作文教学;改革;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考作文占总分量的41.6%,高考占总分量的40%。但是学生怕写,老师怕改。造成此现象原因是什么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古人或栖于树荫下,或倚靠在水畔亭旁,避暑的方式完全是自然的。于是,便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纳凉诗。闲暇之时,品味这些诗作,既能感受到诗人的避暑之乐,又能走进清凉的世界,不免泛起丝丝的凉意。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消夏纳凉能带给诗人无限灵感。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中云:“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人沐浴之后,洞开
所谓点题,就是在文章的关键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点题不仅使文章中心突出,主题鲜明,而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一、点题的作用  巧妙的点睛之笔,着墨不多,但常会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点题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点明全文中心,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掌握中心,抓住重点,提高阅读效率;二是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升华主题,使读者豁然开朗。  二、点题的方式  1.从性质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