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片面式评析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2415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五大思维”能力,比如在九年级《踏上强国之路》中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以及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因。以史为鉴、知古鉴今,能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九年级《创新驱动发展》中通过让学生感知创新改变生活,明白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总体来说,这“五大思维”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都有所渗透。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辨氛围;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6-0000-02
  评析题是指对某些人物的言行或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试题形式,旨在考察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解答这类题型,首先要对人物的言行或社会现象做出是非判断和定性评价,再全面分析,提出理论依据或抽丝剥茧,多角度指出影响或后果。片面评析题大致分为这三种:1.原因、条件不全型;2.内容不全型;3.关系不全型。前两种侧重锻炼学生的全局意识,培养学生用整体的视角看事物,而关系不全型评析题侧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具体利用此类评析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整体感知教材,明确可用知识
  在着手之前,教师应该先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出能体现辩证思维的相关知识点,笔者认为以下知识点可以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所利用。七年级:朋友对我们的影响、逆反心理、网上交友、生命可以永恒吗、挫折的影响、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情绪等;八年级:网络、规则与自由、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权利与义务、自由与法治等;九年级:经济的增长速度、科技的进步等。这些知识点有些学生很容易只看到其中一面,忽视另一面,比如认为经济增长速度越快越好,没有看到经济增长过快也可能带来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片面追求GDP,牺牲环境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容易否定事物两方面关系其中的一面,比如只承认合作与竞争是对立,但却否定合作与竞争能共生共存。
  二、重视理论指导,渗透哲学思维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两方面。这种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状态,我们把它称为“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无法分割的,只有对立没有统一或者只有统一没有对立,这样的矛盾是不存在的。当我们只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忽视它的统一关系,或者只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关系,忽视它的对立关系,都是片面的。比如有学生认为:要以集体利益为重,放弃个人利益。这个观点就没有意识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偶有对立,但本质上是一致的。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必须坚持看到事物关系的这一面,也要看到事物关系的另一面,不能只承认其中一面。比如朋友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一观点就只看到了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忽视了个人本身的作用,仅仅看到和夸大了外因的作用,忽视了内因的作用。再比如有人认为:当今社会贫困多,加大扶贫力度可摆脱贫困。这一观点没有意识到脱贫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但脱贫的关键在贫困地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是看到和夸大了其中一个因素的作用,忽略了最关键的因素。如果学生能全面考虑事物之间的关系,就不会犯这种错誤。
  三、用好传统文化,营造思辨氛围
  在七年级讲到挫折时,笔者利用了老子的话:“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故事。这两个材料都是说坏事可以引发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坏的结果。万事万物有两面性。通过这句话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经历挫折也未必是坏事,挫折也可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认识到挫折不仅给我们带来负面情绪的消极影响,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积极影响。我们可以从各异的挫折中提炼出共性,挫折都具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而不同人的挫折不尽相同,不同人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也不尽相同,最后导致的结果也不同,有勾践卧薪尝胆,收复越国,也有楚霸王项羽垓下自刎,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四、结语
  想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仅仅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片面式评析题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教师对教材知识点深层关系的扎实把控和对热点问题的深入挖掘,平时加强对生活中哲学的关注,也需要学生有发现问题的敏锐嗅觉和敢于质疑的勇气,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引领学生思维,浸润学生心灵,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周寰.基于辩证思维方法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学设计案例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3(12).
  (责编 杨菲)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音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基础环节,节奏训练至关重要,它可以保证音乐教学课堂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分析节奏训练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意义,详细阐述了节奏训练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希望给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节奏训练方法;小学音乐教学;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
【摘要】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是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区的材料幼儿是否感兴趣,能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是影响他们主动学习的重要方面。为了助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深度学习,幼儿园应提高区域游戏中教师对核心经验的把握,最大限度地挖掘个别化学习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
【摘要】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是让幼儿在美术实践中体验自然、感受资源,学会用自己的思想去创造。教师在美术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利用自然材料进行活动的设计,通过具体自然材料的应用,鼓励幼儿进行创新创造,不断丰富幼儿的自然体验和生活内容,提升幼儿参与美术课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幼儿美术;自然材料;创意表现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6-0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