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色彩课堂的精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_lww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优美、隽永、凝练又动听的语言能使课堂增色不少,而恰到好处的语言运用能使课堂教学收到别样的收获,正所谓语言的色彩,课堂的精彩。色彩缤纷的语言令课堂生机勃勃,“语言的出彩,成就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过渡语;引导语;语调;语速;音量
  众所周知,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和广泛运用,部分语文教师不再注重语言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殊不知,语文本身就拥有着一种蕴藉隽永的味道,所以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引领学生去品味,去感受,而品味和感受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语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优美、隽永、凝练又动听的语言能使课堂增色不少,而恰到好处的语言运用能使课堂教学收到别样的收获,所谓“语言的色彩,课堂的精彩”。色彩缤纷的语言会令课堂生机勃勃。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色彩,仅作引玉之砖,供同行切磋。
  一、 过渡语
  一堂语文课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一堂课可以分为课文导入、背景介绍、重点强化、难点化解等环节和步骤,但这些环节应该是连贯一体、浑然天成的。如果人为地将各个教学环节强行拆分,必将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美感,这种作法对写景抒情散文教学造成的伤害尤为严重。过渡语的种类多种,或直接过渡,或总结归纳,或设置悬念……但无论何种,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容小觑的。教师设计的过渡语把课堂环节串联起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常跃强的《淡淡的深情》一文时,用了下面一段话完成了从对文本的理解到关于母爱的讨论的过渡。“2001年,当我求学扬州之后,母亲每天都关注扬州的天气预报。父亲告诉我看扬州的天气预报是母亲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在无锡的母亲,居然能像把脉一样,把出扬州的体温,而母亲,至今没有到过扬州。扬州的几百万人口中,母亲只认识她儿子一个人。关于母爱,在我看来,没有比这更好的定义了。我们知道,母爱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母爱可以是严厉的,也可以是宽容的;可以是浓烈的,也可以是淡淡的;可以是絮絮叨叨,也可以是默默无语;可以是汪洋大海,也可以是涓涓溪流。其实,母爱是不讲求形式的,只要是母亲的爱,无论何种形式,都是最美丽、最真醇、最动人心魄的。”我用了激昂的语言向学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世界上有一种爱‘只知付出,不图回报’,那就是伟大的母爱。”我以富有激情的过渡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脸上浮现出兴奋的神色,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为下面关于母爱的讨论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这样才能在课堂衔接和过渡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才能使课堂教学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所以语文教师应力求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让自己的教学语言精美,富有文采,从而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地在书海中遨游,汲取文学的营养,领悟深刻的情感,写出精彩的文章。
  二、 引导语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可谓妇孺皆知,流传甚广。它强调的实际上是阅读感受的个性问题。我们的学生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往往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思维也很开阔。此时此刻,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因而,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绝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当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思维。例如我在教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要分析文中句子“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的写作特色,多数同学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就应给予提示和指导。我在此处同学生一起背诵了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又给学生介绍了诗人顾城的《感觉》——“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之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我问学生,这两首诗歌无论年代或是风格,都相去甚远,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此处教师可放慢语速,引导学生回答)学生继而归纳出,《江雪》运用了“以大衬小”的写作手法,《感觉》则运用了“色彩的对比”。我趁热打铁,与学生共同分析例句的写作特色——奇特的想象铺开了辽阔、空旷的背景,呈现出点缀物的小巧玲珑。四个比喻角度各异,海面飘过风帆,蓝天掠过飞雁,以动喻静,以大衬小。后两个隐喻着重色彩和情韵,渲染小屋灵巧的风姿和迷人的气势。寂静的山上增添如此灵秀的点缀,使山景大为增色,美不胜收。
  三、 语调、语速和音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语调、语速和音量。讲到关键之处要放慢语速,加大音量,援引例子时可加快语速。语言缺少变化,就会令学生感到厌烦,味同嚼蜡,甚至上课的兴趣也会消失殆尽。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诱导学生走进文章意境,引领学生点燃情感之火。例如我在教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一文时,就用了北京方言来模仿老北京胡同中商贩的吆喝声,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富于变化。例如我在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就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运用富于变化张弛有度的语言,营造引人入胜的意境,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此外,教师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都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蕴涵着大量的情感信息。我们要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在一起,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语言的出彩,成就课堂的精彩!
  参考文献:
  [1]石建庚.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色[J].现代教(阅读版),2010.
  [2]蒋小军.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个性[J].成都师学院学报,2006.
  [3]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学苑出版社,1999.
  [4]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黄晓城,江苏省无锡市,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中国美术设计行业也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社会对美术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也推动了中职学校美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纷纷开设美术设计专业。但在这样的繁荣背后,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经过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很多专业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比如烹饪、导游等),但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育仍然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美术设
摘要:写作教学一直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中国教师重视写作的作用和价值。本文主要是对美国《州共同核心标准〈为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准备〉》(简称CCR〈下同〉)为例,期望能够找到对我国小学第三学段的启示,探讨小学语文写作的有效措施,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让小学生获得良好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州共同核心标准〈为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准备〉》;教学启示  一、 我国小学第三学段习作标
摘要:语文作业的布置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测,也是学生课下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重要凭借。目前,教师在布置小学低阶段语文作业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布置作业带有功利性、作业内容过于单一化、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就目前我国低年级语文作业布置与设计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地区在低年级语文作业布置这一教学活动上依旧停滞不前、发展缓慢。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如何在新课标
摘要:“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从2006年启动,一直致力于可以在“一般的学校、一般的师资、一般的生源”条件下实施的语文教学改革,依托实验用书(即“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对国家教材进行整合,让学生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阅读。用这种方式,学生1-9年级课内阅读总量达到1200万字,远远超过课表的阅读要求,从此打破了“阅读只能靠课外”的传统认识,有效转变了语文教学高
摘要:文言文教学在当下教育中愈见其重要性,而学生乃至于老师则对之惧怕不已。为此,我们应深究学生及教师怕文言文的原因,改变学生及教师对待文言文的态度,力求使“文言文”这一传统民族文化为大家所接受。  关键词:文言文;惧怕原因;方法  文言文这一古老而又承载着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语言形式在当代焕发了一丝活力。虽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文言文已经淡出人们的眼界,但现在,由于“考试”这一根无形的指挥棒,使得文
摘要:《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历来都备受关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言,蕴含着相同的悲喜。只不过它们表现方式更加质朴,表达的情感更为直接。  关键词:通俗;民歌;情感;思想;普及;继承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是说:《诗经》中的三百多首诗,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从这句话中可见孔子对《诗经》是多么地推崇。其实不只如此,孔子在《论语》中还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