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思想内涵,融入人文理念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j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与推进,传统教学的弊端日益呈现。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来说,更加需要融入人文思想,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其所存在的人文特点,才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品质随着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而不断提升,才能够让学生的学识更加丰富。文章主要阐述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融入人文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应用,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思想内涵;人文思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22
  作者简介:曹家斌(1968—),男,江苏仪征人,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校长,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学校管理。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融入人文思想的重要性
  初中思想品德与其他科目教学的开展有所不同,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其具有一定的人文性,且从根本上探讨的是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可谓是关注“人”的一门学科,这就使其人文性特点得以彰显出来。只有将人文思想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之中,学生才能够感知学科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其次,通过人文思想的融合,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一方面能让学生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做好未来规划。最后,人文思想的渗入,能够真正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并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在人文环境下提升思想品德素质,达到综合素养的体系构建,既让学生建立重要的人本理念,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让学生对世界、社会、自身有多角度的认知。
  二、人文思想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1.构建人文环境,搭建表现舞台
  初中思想品德的學习需要构建相应的环境,同时融合重要的人文思想,为学生搭建表现舞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思想品德之魅力,被其所具有的深刻内涵所吸引。
  比如,笔者在教学《做自立自强的人》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即让学生在家改变自己“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让自己“站立”起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用视频设备予以记录。这样一个小作业对学生不良习惯的改正具有重要作用,有的学生起床之后自己叠被子,在家中的家务也统统“包揽”,其劳动能力、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升:有的学生通过做家务,不仅了解了父母的辛苦,还发现了很多做家务的小窍门,不仅帮助父母进行家务劳动,还展开了小发明、小创造,帮助父母减轻劳动负担,其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对教学的主题思想更感兴趣,而且对父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们的思想在悄然之间得以成长。
  2.平等地位构建,多样角度感悟
  融合人文思想进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与教师平等地位的构建,让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能从平等角度来进行知识内容思考,从而就问题予以多角度感悟与探索。
  比如,笔者在进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教学时,采取以“网络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结合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朋友寻找”活动,通过网络形式来认识不同的人的特点。学生们在交友过程中利用QQ交流讨论。网络沟通的形式让学生能够避免对教师产生畏惧的心理,网络沟通也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平等地位的建设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且能够以更为多样化的角度来进行思想认知,对其思想的成长也大有裨益。
  3.生活元素融合,实践空间拓展
  人文思想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最好应用,莫过于生活元素的融合与展现,只有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才能够体现知识的“有用性”,才能够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得以磨炼,才能够让学生做到“实践出真知”。因此,融入生活元素是人文思想应用的最佳展现方式。
  比如,笔者在进行《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教学时,开展了“进社区,做服务”的活动。笔者带领学生走入附近的小区,让学生以自己的学识和方式来进行环保理念的传播。为了达到更好的环保理念传播方式,笔者让学生自由探索相应的理念传播形式,让学生成为此次活动的重要主体。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凝结成为一个集体,每个学生都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集体活动的开展献计献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让环保理念得到很好的传递,也能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得以提升,对学生自我能力的构建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人文思想能够让学生的内心发展、品格素养均得以重新塑造,能够让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蒋 全.浅谈人文精神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下旬刊),2012(6).
  [2]魏铁芹.浅谈案例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课程,2016(14).
其他文献
沐浴着春的阳光,宝宝们在幼儿园的绿色中自由“驰骋”,玩累了,变成一列“小火车”,走进盥洗室,解小便、洗手。看着男孩们轻松自如的小便,站在门口的我心中默默地说:“宝宝们,你们可真能干!”不知不觉,初入托班时男孩小便的情境历历在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目标明确提出: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厕能力是孩子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托班时期正是培养的最佳时期,于是我将如厕习惯的培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进入小学高年级以后,小学生的自主意识日益增强,批判思维开始萌芽,逐步进入心理上的“叛逆期”,陈旧的说教式德育显然已经落伍。因此,从多层面创新德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需求。  一、言传身教,用爱唤醒心灵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作为小学生
摘 要:丰富的课堂信息的生成要求教师有开放的心态、容纳百川的气量,并积极巧妙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放飞思想,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喜学、乐学、会学、善学,力求做到快乐课堂快乐学,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表真情实感的舞台。  关键词:问题情境;喜学;乐学;会学;善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离不开学生的问题意识。”怎样创设问题情境
摘 要:教学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正确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要研究把握教学语言,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打造高效课堂。本文作者通过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氛围、运用生动诙谐的语言、充满指点江山的激情,旨在解决教学语言的锤炼和恰当有效运用的问题,意在塑造一种教学语言的使用范式。  关键词:教学语言;锤炼;运用;高效课堂  一、问题缘起  近年,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
所谓学习动机,就是引起、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活动积极性的来源,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培养  所谓外部学习动机就是指因学习的外部后果而引起的学习动机,它与知识本身、学习活动没有内在联系,只是把学习作为实现某种目标的手段,成为外部诱因。例如:为了达到
摘要:在初中复习教学中,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政治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必须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本文尝试通过情感与智慧结合、时政与情境结合、考纲与储备结合、方法与训练结合等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初三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四结合”  随着中考的改革,政治学科出现了些调整和变化,其表现为:考点不变,考纲要求不降,知识点依然如此
人文素质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全面和健康发展的人,才会给人类带来繁荣与和谐,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的含义是指人们在吸收一切有关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对实际优秀人类文化的感受、理解,从而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全面提升内在气质的一种具体表现。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到社会发展的局限,教育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人们对科学、技术等理工学科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人文学科,人文教育受到很大的忽视,从
“声势活动”是奥尔夫教育体系的独创。所谓 “声势”,就是指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包括:跺脚、拍腿、拍手、捻指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借助声势参与既可以关注音乐中的声音,又可以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把听辨声音、学习音高、节奏训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逐步被唤醒,身体动作的协调、平衡能力也逐步提高,对音乐的情感表达也更加细腻、丰富。这样一种不受条件、环境限
摘 要:笔者对海南省海南中学(以下简称“我校”)2004级高中一年级学生在入学一个月后,进行古诗文的兴趣等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对可能影响古诗文学习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因素进行了肯德尔相关分析。研究发现:95.92%的学生认为古诗文学习很重要,但81.63%的学生对古诗文学习没有兴趣,认为学习古诗文重要仅与“古诗文是高考中必考的项目”(P=0.001)“为了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P=0.001)
摘 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为此在这一宗旨下的实际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等体验活动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  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它不仅通过目标、具体内容标准和科学教学活动的类型和设计等形式增强了科学探究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