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学会发自内心地接受孩子不如你的方面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adonaargen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怎样才算是成功的家庭教育,不少家长回答:“至少我的孩子要超过我,不能比我差吧?”“我教育孩子这么多年,到头来孩子还不如我,我岂不是很失败?”孩子不如家长就一定是失败吗?但在家庭教育过程中——
  最近,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女儿学业不如他的视频在网上疯传。他的那句话:“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让很多家长感叹家庭教育不容易。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我做家庭教育研究与咨询近20年,经常有家长这样回答:“至少我的孩子要超过我,不能比我差吧?”还有家长说:“我教育孩子这么多年,到头来孩子还不如我,我岂不是很失败?”孩子超过家长才算是家教成功吗?孩子不如家长就一定是家教失败吗?抛弃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标准,我觉得这其实只是孩子和你不一样而已。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如何看待孩子和你不一样。
  夫妇俩一个北大毕业一个清华毕业,在北京干着很体面的工作,对唯一的女儿倾注了大量心血,结果女儿考了外地的一所普通大学,临走恶狠狠地对他们说:“你们压制了我18年,我现在自由了。”
  我有一对朋友,他们夫妇一个北大毕业一个清华毕业,在北京干着很体面的工作,所以对女儿充满高期待——我们都这么优秀,你是我们亲生的娃,你继承了我们的好基因,你现在的学习条件也比我们当年好多了,你应该上比我们更好的大学才对。抱着这种心理,他们对女儿殷切期望了18年,高标准严要求了18年,结果却令他们很失望——女儿考上了外地(非北京)一所很普通的大学。
  去上大学时,女儿执意不要父母送,还恶狠狠地对他们说:“你们压制了我18年,我现在自由了。”
  一听这话,我这对朋友老泪纵横。18年来,他们对女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她精心谋划美好前程,风雨无阻陪她上这个班那个班,没想到孩子却不领情,到头来抛下一句恶狠狠的话远走高飞。
  我这对朋友,错就错在执意要求孩子和自己一样上名校,以自己的意志控制孩子,不允许孩子和自己不同,还苛求孩子在学业上必须超过自己。这是真爱吗?这只是占有欲、控制欲、攀比心、虚荣心罢了。
  哪里有控制,哪里就有反控制,所以他们的女儿才会说:“你们压制了我18年,我现在自由了。”此话虽狠,却很真。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发自内心地接受孩子不如你的方面。爱他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家长如果真的爱孩子,还是要问问孩子的意愿,倾听孩子的心声,允许孩子与自己不同。要知道,孩子虽然是你的孩子,但生命却是他自己的,人格也是他自己的。因此,家长要允许孩子与你志趣不同、选择不同、价值观不同。
  当然,家长也要允许和接受,孩子在学业上不如你。孩子可以上一所很普通的大学,干一份看似上不了台面但能让他快乐的工作,他只是和你不同——不能说不如你成功,不如你幸福。因为成功的定义因人而异,幸福的感受也甘苦自知。
  现在很多高知父母成了教育焦虑人群中的最焦虑者,就是这个原因:我这么优秀,我的孩子一定要比我更优秀,这才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然说出去多丢脸啊;我自己是硕士,我孩子就得读博士;我自己年薪100万,我孩子必须年薪200万……这才叫一代胜过一代,否则就是宣告我的家庭教育失败。
  可哪有那么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当下的升学竞争、就业形势,其实都比家长当年考学、择业时严峻多了。家长应该很清楚自己为取得如今的成就,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辛苦,难道还真要求孩子头悬梁锥刺股,为了超越父母而以命相搏?家长想要孩子优秀可以理解,但也要考虑孩子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孩子的天资、志趣、意愿。如果孩子学得很苦很难,在学业上就是不如你,那么,家长也请接受吧。毕竟,你爱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他超过你给你带来的巨大满足感,对不对?
  语文名师说我儿子长了一张“数学脸”,明明是夸我儿子数学好,我心中还是不高兴:语文名师这么说我儿子,不就是说我儿子不擅长语文吗?
  其实上面那个例子,虽然说的是我朋友,但我自己也心有戚戚焉。我说别人时理直气壮,说到自己时也只能忍气吞声。
  我自己是学霸,从小考试次次成绩都是第一,作文总是最高分,英语也拔尖儿。所以当我发现我家大宝对作文毫无兴趣,英语也学得一塌糊涂时,我真的觉得很挫败:怎么我这孩子就一点儿也不像我呢?就一点儿也没遗传我的优点呢?就一点儿也没得到我在语文、英语方面的熏陶呢?所以当朋友对我说“你是作家,你孩子一定很会写作文吧”时,我赶紧顾左右而言他;当老师说“你妈妈是作家,你怎么连句话都写不清楚”这句话被我孩子转述给我时,我真的无言以对。我也是芸芸众生里一位焦虑的中年母亲。
  面对这样的现实怎么办呢?我开始思考,孩子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孩子有不如我的方面,他就完全不如我吗?孩子在我擅长的方面不如我,他就没有出头之日、没有前途了吗?不,生命如此多彩,个体如此多样,我的孩子一定有优于我的方面,只是我没有发现,或者说我根本就不肯去发现而已。
  数学是我所有科目中学得最吃力的一门,高中期间我可以轻轻松松、毫不费力地学好语文、英语、历史、政治,成绩稳居班级前列,却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拿来专攻数学。即便这样,高考时我的数学成绩依然排在我所有科目的最后一名。我本科学的是新闻,根本没有高数课,这让我欣喜不已。但考上研究生,我读心理学、教育学时,统计、测量等科目又让我使出了洪荒之力才得以过关。
  而我家大宝却在数学方面极有天赋——注意,这个天赋并不是凤毛麟角、鹤立鸡群,只是在我这个数学差生眼里算是天赋。尽管如此,我也感到惊喜。大宝在三四岁时说自己喜欢“双数”,也就是偶数,因为“双数的糖果才能平分,不需要一人咬一半”。这简直让我欣喜若狂!孩子在我的弱项处,居然发出了光芒。这一点点微弱的光对我而言简直就是熠熠生辉、光芒万丈啊!
  大宝的数学成绩很拔尖儿,被数学老师宠为“数学王子”。我带大宝去看望复旦大学附中五浦汇学校黄玉峰校长时,从教五十多年阅学生无数的黄校长第一次见他就说他“长着一张数学脸”。我惊愕地问黄校长怎么看出来的。黄校长笑而不语。我心中其实并不高兴:作为语文名师的黄校长这么说大宝,不就是說我儿子不擅长语文吗?
其他文献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重要部署。教育部随即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宣布,中考体育将逐年增加分值,实现与语文、数学、外语同分值。这个重磅消息在教育界和家长圈引起了强烈反响,但也有不少人表示担忧:体育课真的算主科吗?提高体育考试分值,会不会让体育课陷入应试怪圈?  赞同——身体素质和体育考试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增加体育考试
性格孤僻的孩子会因为不信任而向父母、老师及同学关闭心灵之窗,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那么,如何帮助孩子纠正孤僻的性格呢?  營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如果父母不和,经常争吵,孩子就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教育,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会变得沉默寡言,从而形成孤僻。因此,家长应给孩子营造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气氛,让孩子真正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验到家庭的欢乐。  
家长困惑:  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报早教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今,这句口号已经成了很多家长的共识。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引导之下,不惜血本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成了许多家长的不二选择,于是3岁以下幼儿背着书包去“上课”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以下两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  案例一:《广州日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家长的焦虑:李女士的女儿楠楠现在一岁三个多月,可在同事看来,李女士已经快变成“祥林嫂”了。遇见
2021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一头2.2米高的机甲牛“憨憨”惊艳亮相。它不仅会跳舞,还会通过眉毛、嘴巴等表达喜怒哀乐。当这头融汇了民族风与高科技的机甲牛在舞台上与明星们共舞时,很少有人知道,他之所以能打造出惊艳全球的中国版“梦幻机甲”,与对女儿的疼爱有很大关系……  他亲手制作“湿背兽”给女儿当生日礼物,模仿机器人的模样送女儿去上幼儿园  和很多“80后”男孩一样,孙世前也酷爱机器人和动漫。从中央美
一切为了孩子  2016年7月12日,谭女士第一次来到我的心理诊所。她35岁,是一位全职妈妈,家住上海徐汇区,丈夫是做餐饮生意的,家境殷实,儿子隆隆12岁,上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中等。  谭女士告诉我,隆隆1岁半的时候,因为要帮助丈夫经营酒店,她请了一个保姆照顾儿子,没想到保姆心怀歹意,拐跑了隆隆。尽管保姆很快被抓获,但是隆隆已经被她卖掉了,又接连被几位买主转卖,半年后才被警方解救。“那半年,我过
近日,无锡江阴城区出了件大事,惹得网友们议论纷纷。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年轻妈妈下车忘记拔车钥匙,车门自动上锁后,她才发现年幼的儿子被反锁在车内,热得哇哇大哭。让人吃惊的是,民警和消防人员打算破车窗救孩子,却遭到年轻妈妈的拒绝。她想等开锁的人来。大家担心孩子闷在车里会窒息,妈妈却说:“等20分钟左右,应该没事的。”也正是这句话,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征讨。  相信很多妈妈都没这位妈妈心大。为防万一,建议
我要死了儿子怎么办  2008年8月,黑龙江省大庆市市民高铭远到医院例行B超检查,发现肝硬化、腹水,医生说他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让他一定要高度注意身体。  听了医生的话,时年37岁的高铭远脑袋都大了,陷入深深的恐惧中。24岁那年,他被查出携带有乙肝病毒。从那时起,他就小心翼翼,时刻保护身体,没想到终究还是没能逃脱疾病的魔爪。  正值盛夏,高铭远却如同置身冰窟,脑海里反复出现四个字:我要死了。  
教育孩子时,许多父母习惯于板起面孔讲大道理,效果往往不佳;相反,如果父母有童心,与孩子打成一片,家庭教育通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著名演员黄磊深谙此道,他放下父亲的架子,与女儿多多像伙伴那样相处,轻松把多多培养得既好学又懂事,赢得亲友的一片赞扬。  多多从小喜欢吃萨其马。一天晚上,她把萨其马的碎屑埋在花盆里,声称“要种萨其马!”黄磊没有嘲笑女儿的无知,而是趁女儿睡觉时,在花枝上挂满了萨其马,让多多第二
母亲认为孩子“厌学”  一天,一对母子走进了我的咨询室。母亲40岁左右,着装得体,颇有气质。母亲身后跟着的男孩十分秀气,一头天然卷发,皮肤白皙,五官精致,乍一看颇像个女孩。男孩脸上带着一丝忧郁,看我的眼神有些躲闪。  母子俩在沙发上坐定,母亲自我介绍说姓张。张女士先是叹了口气,接着开了口:“离中考没几个月了,我儿子小宇不知中了哪门子邪,情绪越来越低落,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整天心神不宁。在家里让他拿
入园,是宝宝成长的里程碑,妈妈们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但是用不了多久,接蹱而至的焦虑便让妈妈们苦不堪言:宝宝不肯去幼儿园、宝宝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打了、宝宝今天没有得到小红花、老师说宝宝不合群、接孩子晚了被老师数落……有的妈妈抱怨,早知上幼儿园这么麻烦,干脆不生孩子了!这是气话,毕竟入园是宝宝第一次过集体生活,遇到的问题多一些也算正常,重要的是,妈妈们要摆正心态,不要被无谓的焦虑扰乱了方寸。  以下4种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