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为房子忧虑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电话回家,我妈说:人家都说,北京的房子一夜涨了好几十万。
  我说:涨就涨呗,跟咱也没啥关系。
  她说:那是,你不买,跟你有啥关系呢。
  又说:连个家也没有。
  我心说,没房子就是没房子,怎么能叫没家呢。
  天上飞的小鸟,不为房子忧虑,地上开的花草,不为房子忧虑,我有饭吃,有衣裳穿,有地方住,为什么要为房子忧虑呢。
  自己没有的东西,要为它忧虑,那可忧虑的就太多了。这世间,自己能拥有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太多是自己不曾拥有的。即便是拥有的,也只不过是暂为保管而已。连自己的身体,也只是暂时替老天爷保管几天。老天爷什么时候要收走,还不一定,你还想替老天爷保管几套房子吗?
  我手上有一些钱,买房子是不够,但自己花,花两三年绰绰有余了。如果我买了房子,马上要欠一屁股债,成天发愁怎么挣钱还房贷,还能安心吃饭、悠闲生活吗?
  房子有它的好处。有房子的话,生活可以稳定一点,省去常年搬家的麻烦,省去居无定所的骚扰,便于吃饭更安心,睡觉更踏实,便于修学更精进。如果因为买房,饭也吃不安心了,觉也睡不踏实了,整天焦虑抓狂,为什么要买呢?
  吃饭不是为了吃得好,是为了让身体少出毛病,有力气,这样就不会成为修学的违缘。如果成天追求吃好吃的,吃稀奇古怪的,吃别人没吃过的,那吃饭就成了造作。本来没有事,造作出来一堆事,再为这些事烦恼。这就是愚痴。所以宋儒讲,饮食是天理,追求美味是人欲。
  住宿也不是为了住得多好,多奢华,而是为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令起居生活和学习更方便。什么时候该买房子呢?买了房子,不必要的麻烦减少了,这时候就该买了。买了房子,反而增加了一堆麻烦,那就是造作了。
  从前有个同事,一天饭后忧心忡忡地对我说:一定要买车。我问他,怎么突然想到这个。他说,中午见客户,几个人吃饭,人家问他车停哪儿了。他没往下讲,但我明白:人家以为他是总监,在互联网公司,一个总监级别的人怎么可以没有自己的车呢?
  我也没有自己的车。有一辆自行车,同学送的。我出门一般坐地铁,逢上下班的时候,很难挤上去,因为要从八通线换一号线。那个时候,我就很满足:这么多人在这座城市生活,这么辛苦,每天都要挤地铁,我只是偶尔出门吃饭才挤一次,我比很多人生活得好啊,还有什么不滿足呢。
  如果将来,我结婚了,有孩子了,需要买房子的话,也很简单,有钱在哪里买,就去哪里买。甚至如果双方家庭都不坚持要求买房子的话,租房也未尝不可。不过,这个也许不现实。很多时候,买房子不是为了有地方住,而是为了省去许多聒噪。如果有钱,够在北京买,在北京买也未尝不可,只是我并不太想长久在北京住,空气实在不好,影响生活质量。——那现在为什么还在北京呢?这是“宿业”,从前在北京上班,有了些这座城市的朋友,而且搬家比较麻烦。
  为什么要说“逃离北上广”呢,我们说“去吃饭吧”,不说“逃离饥饿吧”,说“去睡觉吧”,不说“逃离困倦吧”。佛教说“涅槃”,不说“去死吧”。陶渊明说“归园田居”,不说“逃离官场吧”。是欣然有赴,增加了清净,省却了麻烦,是令人欣喜的事情。如果说有什么悲伤和留恋,不过是因为太奢望自己没有机缘拥有的事物而已。
  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做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在哪里生活,就在哪里生活。如果将来哪天,我运气比较好,赚到了很多钱,恐怕还是不愿意买天价的学区房。我觉得并不划算。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学区房能起到的作用不说没有,但和家庭的和睦、父母的教导启发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一线城市的国际学校,每年学费二十万,我上高中时,每年学费980块,加上杂费1050块。国际学校的孩子,上一年高中的花费够我上二百年了。我们县高中,现在学费也还是一千多块。那里的确算不上好,但我也不觉得,因此跟别人相比有什么不可弥补的差距。假如我上的是国际学校,可能会精通外语,或者参加奥赛,保送到一流大学,甚至申请到常青藤名校。但没有那些,我的人生开展得也比较顺利。我高中时没有多少课外书看,就看《红楼梦》《唐宋词鉴赏辞典》《平凡的世界》、金庸小说,也丰富了精神世界,提高了文学修养。
  很多人把外在的、物质条件的差距看得过大了。无论在哪种环境,都可以砥砺自己,迁善改过,都不影响自我的完善与提升。无非是,在条件更好的环境里,修学更顺利、违缘更少。但一个人,凭着耐心和努力,总会慢慢凑齐应有的缘分的。
  孔子讲,“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又讲,“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努力挣钱的人,有时候也难免饿肚子;发愤向学的人,也未尝没有饭吃。为什么要为房子发愁呢?
  我出门吃饭,看见电梯间的装修广告,各种返利促销,说什么装修的钱十年返清之类。我就想,这人真是没学过佛法啊。佛陀讲,性命在呼吸之间。我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明天,更不用说十年之后了。光阴促迫,唯有趁现在专心向学,才能庶几免却遗憾。房子实在是生命中的闲家具,是微不足道的瓜葛啊。
  (选自王路新浪博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不同的行为方式、思维特点,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约束等等都会造就不同的文化体系。在现如今全世界共融,全球交往热烈的时代,跨文化显得十分的重要,而文化差异的比较在跨文化交际上所带给人们的思考也是不容小觑。文学作品在文化差异的呈现上起着它惯有的重要作用,研读不同作家的文化比较专著所得到的文化交际的启迪对实践跨文化交际起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作品 文化差异 文化比较  世界的互通交融使得
内容摘要:反衬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法。为使我们的文学作品更加吸引读者,适当运用这一手法,必能使文章富有色彩,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反衬 写作 特征  一.反衬的涵义  在叙事和描写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事件或某些人,常常要用其他相反或相对的人物或事物作为对照或映衬。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这种写法技巧叫反称。反衬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法
内容摘要:在镰仓时代以前,日本社会主要通过《孝经》《孝子传》等中国典籍接受儒家忠孝思想,并在律令社会上层知识分子中广泛传播。到了近世,随着《千字文》在日本教育史上的地位不断上升,《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逐渐被广为阅读,其注释中引用的中国孝子故事,成为近世文学成功塑造在忠孝两难境地中挣扎人物形象的原型。  关键词:千字文 日本 近世文学 忠孝  中国儒家思想很早就东传日本,早在近江奈良时代,日本上
晚上,我在房间里站桩。面前是南中国海(中间隔着玻璃窗)。半个月亮被乌云包裹,软红,如煮五分熟的蛋黄。有人说面对月亮站桩好,但没说面对红蛋黄月亮站桩会发生什么。站吧,我们只有一个月亮,对它还能挑剔吗?站。呜———,这声音别人听不到,是我对气血在我身体内冲激回荡的精辟概括。40分钟“呜”完了,我睁眼———啊?我以为站桩站入了幻境或天堂,这么简单就步入天堂真的万万没想到———大海整齐地铺在窗外,刚才模糊
内容摘要:转盘识字法是我国传统识字教学中充满智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一个熟悉的汉字为圆心,以多种不同的偏旁部首为圆上的点,通过转动圆盘,组成新的汉字,把形声字教学变得情趣盎然。  关健词:转盘识字 智趣 范例  一.教材说明: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的“识字8”以转盘的形式呈现“青”字与几个不同的偏旁相遇时所组成的新字,展示了形声字的构造特点。学习本课,要认识本课的10 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6
内容摘要:《耶鲁大学图书馆馆藏日本侵华战争珍稀档案汇编与翻译》是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评选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选题之一,该书的现实意义可见一斑。然而日本方面对侵华罪行一再否认。因此,提供更加完整、更具说服力的史实文献尤为必要。该书系岳峰教授在耶鲁大学访学期间,检索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内与日本侵华战争有关的全部档案,基于搜集资料的编译成果。该书在以往相关
内容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置身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分析了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高职教学 师资素质  “行动导向教学”是由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职业学校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中所提出的一种新型职业技术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往我国高职院校的
我要说的肉夹馍,是陕西名吃,是用白吉馍夹入剁碎的腊汁肉制成,以我在西安吃到的最为正宗和好味。寻常排档时有的油渍渍的面饼子夹了些碎肉,不能算是肉夹馍。如今陕西的肉夹馍早已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地方把白吉馍等同于肉夹馍。  大学读书时,校门外不知哪天起有了一个白吉馍的排档,夫妇二人,专卖白吉馍。女人取馍,男人从一个大的行军餐桶里舀出炖烂的腊汁肉,置于案板,边剁边舀汤汁浇上去,直至剁细,还会问一句,要不要辣
内容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从而形成了独有的传统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快餐文化的进入,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越来越薄弱。高中语文教育是当下我国教育制度下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健词:高中语文教育 传统文化 文化素养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它是劳动人
内容摘要:朗读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文学作品思想情感和内容的言语活动,从古至今都为教育者所赞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能促进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和感悟课文思想,陶冶情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指导 有效策略  语文是一首诗,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