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ji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朗读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文学作品思想情感和内容的言语活动,从古至今都为教育者所赞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能促进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和感悟课文思想,陶冶情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指导 有效策略
  语文是一首诗,朗读是一首诗。在教学过程中,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因此要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新课中标准下,朗读已成为阅读教学的热点,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容小觑。那么,在朗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该做些什么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要学生主体参与,增强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得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启发引导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寻求愉快的智能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上自立的人。
  二.教师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
  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有声有色的朗读,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作品中的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叶圣陶曾指出:“教师的范读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
  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大胆地取舍——把时间用在点子上
  在对《鸟的天堂》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进行朗读指导。因为第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大榕树的生机勃勃。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更是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强烈地表达出了作者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第11、12自然段,作者从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方面进行描写、衬托,没有用一个“多”字,却明显地让人感觉到“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的鸟儿。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四.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语文教学重积累,朗读教学应把积累语言、学会读写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新课标理念倡导要学会用教材教。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教材,善于发掘教材潜在的资源,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如在教学《荷花》这一课时,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关联词将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展现出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想象与创新训练:事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展现各种姿态各异的荷花图片,感受荷花所带来的直观的美,再结合课文相关词句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每幅图中的荷花的姿态美、色彩美,最后再让学生模仿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连起来造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通过这样的看图想象说话和创造性表达的训练,使学生既学会了作者独具匠心的表情达意的语言技巧,又学会了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朗读、想象和感情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体现了朗读教学的智慧和真谛。
  总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是方法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读中不断加深理解,辅以教者的示范、指点,学生的多读多练,学生读的时候就能真挚自然,就会更好地运用朗读技巧,读出感情。因此,教师要在有效的朗读训练中进行情感的感知与体验,在学习、体验、实践的过程中明确研究目标,锤炼学生的朗读素养,开启学生心智,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让学生获得长足的进步,让充满情感的朗读教学走出平庸,摆脱技术,向着智慧的艺术之路前行。
  参考文献
  [1]冯国丽.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策略[J].学周刊,2015,(05):172.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曾经的师范生,作为一名在师范学校工作了25年的教师,面对着充满活力、积极上进的00后的新生们提出几点期望: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做一个守纪律的人;要做一个会学习的人;做一个坚强的人;要做一个负责的人。   关键词:有道德 守纪律 会学习 坚强 负责   愉快的暑假,在欢声笑语中悄然落幕;崭新的学期,在9月的凉爽秋风中欣然走来。新学期,新的开始,意味着新的希望和新的征程。新生们的到
内容摘要:不同的行为方式、思维特点,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约束等等都会造就不同的文化体系。在现如今全世界共融,全球交往热烈的时代,跨文化显得十分的重要,而文化差异的比较在跨文化交际上所带给人们的思考也是不容小觑。文学作品在文化差异的呈现上起着它惯有的重要作用,研读不同作家的文化比较专著所得到的文化交际的启迪对实践跨文化交际起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作品 文化差异 文化比较  世界的互通交融使得
内容摘要:反衬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法。为使我们的文学作品更加吸引读者,适当运用这一手法,必能使文章富有色彩,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反衬 写作 特征  一.反衬的涵义  在叙事和描写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事件或某些人,常常要用其他相反或相对的人物或事物作为对照或映衬。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这种写法技巧叫反称。反衬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法
内容摘要:在镰仓时代以前,日本社会主要通过《孝经》《孝子传》等中国典籍接受儒家忠孝思想,并在律令社会上层知识分子中广泛传播。到了近世,随着《千字文》在日本教育史上的地位不断上升,《纂图附音增广古注千字文》逐渐被广为阅读,其注释中引用的中国孝子故事,成为近世文学成功塑造在忠孝两难境地中挣扎人物形象的原型。  关键词:千字文 日本 近世文学 忠孝  中国儒家思想很早就东传日本,早在近江奈良时代,日本上
晚上,我在房间里站桩。面前是南中国海(中间隔着玻璃窗)。半个月亮被乌云包裹,软红,如煮五分熟的蛋黄。有人说面对月亮站桩好,但没说面对红蛋黄月亮站桩会发生什么。站吧,我们只有一个月亮,对它还能挑剔吗?站。呜———,这声音别人听不到,是我对气血在我身体内冲激回荡的精辟概括。40分钟“呜”完了,我睁眼———啊?我以为站桩站入了幻境或天堂,这么简单就步入天堂真的万万没想到———大海整齐地铺在窗外,刚才模糊
内容摘要:转盘识字法是我国传统识字教学中充满智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一个熟悉的汉字为圆心,以多种不同的偏旁部首为圆上的点,通过转动圆盘,组成新的汉字,把形声字教学变得情趣盎然。  关健词:转盘识字 智趣 范例  一.教材说明:  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的“识字8”以转盘的形式呈现“青”字与几个不同的偏旁相遇时所组成的新字,展示了形声字的构造特点。学习本课,要认识本课的10 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6
内容摘要:《耶鲁大学图书馆馆藏日本侵华战争珍稀档案汇编与翻译》是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评选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选题之一,该书的现实意义可见一斑。然而日本方面对侵华罪行一再否认。因此,提供更加完整、更具说服力的史实文献尤为必要。该书系岳峰教授在耶鲁大学访学期间,检索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内与日本侵华战争有关的全部档案,基于搜集资料的编译成果。该书在以往相关
内容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置身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分析了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高职教学 师资素质  “行动导向教学”是由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职业学校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中所提出的一种新型职业技术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往我国高职院校的
我要说的肉夹馍,是陕西名吃,是用白吉馍夹入剁碎的腊汁肉制成,以我在西安吃到的最为正宗和好味。寻常排档时有的油渍渍的面饼子夹了些碎肉,不能算是肉夹馍。如今陕西的肉夹馍早已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地方把白吉馍等同于肉夹馍。  大学读书时,校门外不知哪天起有了一个白吉馍的排档,夫妇二人,专卖白吉馍。女人取馍,男人从一个大的行军餐桶里舀出炖烂的腊汁肉,置于案板,边剁边舀汤汁浇上去,直至剁细,还会问一句,要不要辣
内容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从而形成了独有的传统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快餐文化的进入,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越来越薄弱。高中语文教育是当下我国教育制度下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健词:高中语文教育 传统文化 文化素养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它是劳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