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福建省农村地区某小学3名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为观察对象,同时辅以课前和课后对学生的访谈,通过为期15次的课堂观察,发现福建省农村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教師主导课堂问题,教师难以转变思维,难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学生存在课前预习不够、课时容易走神,课后拖延作业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法;问题;对策
在基础教育由具体教育向全面教育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不断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但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发现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以往关于小学数学的研究成果较多,尤其是尝试教学法的使用,例如,张良朋(2016)新课程理念下尝试课堂教学的特色分析;周大圣(2017)研究了尝试教学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郑金香研究(2017)小学数学如何采用“尝试教学法”开展教学;朱永新(2018)探讨了邱学华先生及其“尝试教学法”;张洪霞和刘义(2019)研究了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有一些研究通过观察法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建议,例如,徐宏达(2019)以“重叠问题”为例,基于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的表现,探讨了课堂的有效评价;谷晓沛,马云鹏和解书(2019)基于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的观察,建构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模式。
由此可见,课堂观察有助于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朱燕红和丁锋梅(2018)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堂观察为例,探讨了以课堂观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方法。一般来说,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小学数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但是很少有研究者通过课堂观察法研究农村地区,尤其是福建省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本研究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一、 课堂观察法
作为一种课堂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被广泛使用,在这种研究方法中,研究者或者观察者,一般是论文写作者本人,他们目的明确,借助一些辅助工具,例如,笔记本、摄像机、录音笔等,更有甚者凭着自身感受,直接或者间接地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收集一些资料,例如,课堂录音、教师讲义、教师课件、学生作业、访谈录音等,他们根据这些资料进行教学研究。课堂观察有助于直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师教学的真实情况,正如徐宏达(2019)强调课堂观察法有助于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程序,课堂观察法强调研究者本人亲身体验课堂教学,以第三方的客观视角总结并且评价课堂教学,总结存在的问题,并且反思解决的思路。除课堂观察外,课前课后几分钟内研究者还可以同学生交谈,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二、 研究设计
(一)观察对象
根据抽样原则,选取福建省某农村地区某小学3名数学教师,其中有2名女教师和1名男教师,15课时教学作为实际观察对象,他们教龄、职称、学历相当,分别称为教师A、教师B和教师C,观察人即是本研究者。
(二)观察时间
为使课堂观察具有代表性,每名教师课堂观察的时间类似,均是在开学第1周、开学第9周和开学第16周,各选取1节课进行观察。
(三)观察笔记
每堂观察课均取得任课教师同意,研究者自带iPad记录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供后续研究使用。同时研究者还被允许课前几分钟提前进入教室和学生交谈,课后几分钟留下继续和学生交谈,以收集更多的关于学生课堂学习的数据。
(四)数据整理和分析
15次课堂观察形成的笔记和学生访谈的数据被录入到同一个Word文档中,共形成3000个汉字的文本。首先,通读文本,了解存在的基本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采用词频统计的方法,统计出高频词汇,再以高频词汇为搜索词,阅读文本,提取出福建省农村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再通读文本一遍,以验证词频统计的结果。
三、 研究结果和讨论
经数据整理和分析,将所出现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角度进行分类,共发现教师角度有3个问题,学生角度也有3个问题。
(一)教师视角
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班级人数过多、教师学历等客观条件,以及教学进度表的要求所造成的。
1. 课堂以教师为主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先讲解数学原理和题目,学生听讲后做题。这种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数学意识,更重要的是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经常机械地讲授数学知识,然后强迫学生通过题海战术牢记知识。正如在教师A课堂上:老师一味地教,可是学生不爱学,学生成为教学的路人。在教师B课堂上:学校有教学进度表,教师不得不遵守,结果只能被动加快进度,老师不停地讲,可是学生昏昏欲睡。在教师C课堂上:上课时希望有些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但是同学们均低头不语,偶尔有个别学生回答,结果只能教师自问自答。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重要,但是陆婵(2010)强调教师们需要回归“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参与甚至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逐渐养成学生们勇于参与的优良品质和习惯,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
2. 课时无法兼顾每个学生
农村小学中学生数量较多,而教师精力有限,上课时间有限,任课教师无法提问每一个学生,更别说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了。除此之外,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因材施教难以实行。任课教师只能根据教学进度表讲解教材知识点,有些能力强的学生浪费了大量时间在早已掌握的知识上,而有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还是跟不上,只能无所事事,甚至扰乱课堂纪律。正如在教师A课堂上:教师没时间准确针对每个学生查缺补漏,只能凭经验安排下次课教学内容。在教师B课堂上:教师讲解代替了学生的尝试参与,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某些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在教师C课堂上:教师讲课时还得维持纪律,课堂时间分配被打乱,教师筋疲力尽。 3. 以经验指导教学
人类做事难以摆脱经验的影响,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学历有限、教学进度表的限制,不可避免地根据自己学习和书上学来的经验进行教学。面对水平各异的学生,这种方法自然无法适合全部学生,结果精力耗尽,效果打折。正如在教师A课堂上:虽然教师想方设法转变教学方法,但是还是有些学生无法理解知识,无事生非,扰乱课堂纪律,教师不得不依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压制他们,把课上完,这样自然影响了教学质量。在教师B课堂上:其为了赶上教学进度,只能忽视个别听不懂的学生,一味地讲下去,无法灵活处理课堂中的问题。
(二)学生视角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进度分类,教师能观察和访谈到的课前几分钟学生的状况,称之为课前预习;课时45分钟内的情况,称之为课中;课后几分钟内的情况称之为课后。
1. 课前不预习
课前预习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学生回家杂事众多,例如,带弟弟、妹妹,帮忙看店,唯独没有时间预习第二天的上课内容。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预习不够充分,结果学习效率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预习的方法和鼓励措施多样而且意义重大,正如彭颖(2020)认为有些小学数学知识点较难,尤其是对初学的小学生来说更难,他们必须充分预习,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听懂小学数学教师的讲解。预习是一项需要主动性的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不同,所采取的预习方法也会有差异,自然而然预习效果也会不同。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为他们量身定制预习策略。
2. 课中不听课
由于学生课前没有预习,不了解上课内容,更由于部分数学知识晦涩难懂,例如,抽象几何概念,学生感到非常困惑。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上课之初学生们可能还可以聚精会神,但是随着难题越来越大,他们逐渐心不在焉,甚至是嬉戏打闹,即使教师提问,也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甚至有些学生答非所问。
3. 课后拖作业
有些学生课后无法完成作业,经常需要教师和家长催促才能勉强完成,结果他们学习效率低下,尽管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有些学生回家后就想着打开电视看动画片,或者找到手机打游戏,例如,王者荣耀,他们只是迫不得已才打开作业本,结果也是望着几道数学题发呆,另外,就是各种杂事颇多,熬到深夜也完成不了题目,导致家庭内部争吵不休。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自古以来无法分开,无论是教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针对上述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 以兴趣培养自主性
面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普遍出现的问题,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还给小学生们。王世华(2020)认为教师帮助学生创立一种宽松而自由的学习环境也是方法之一。教师需要克服班级学生过多的困难,尽量因材施教;教师改变教学风格,活跃学习氛围;教师自身形成数学思维,将抽象的数量概念和几何知识理解成人类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融数学教学于人类对于自身及其环境的探索。此外,以兴趣培养自主性方法众多,例如,阳芳(2018)认为小学数学教师最好以小学生为主体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同时转变教师的教学途径和思想,尽最大努力地摸索适合小学生们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逐渐地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2. 以交流促学习
课上学生不会也不愿意举手提问,建议教师成立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带动后进生,一起完成学习目标,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等后进生学会了后让他们来说,以提升他们的信心。教师要逐渐实现因材施教,拉近班级学生之间的水平,不至于使差距过大,影响了教学安排。正如李旭佳(2020)认为小学数学新课标非常强调师生、生生的互动和交流,课堂交流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并且通过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深入的交流,小学生们有可能更喜欢小学数学课堂,甚至是把课堂变成展示他们的舞台,从而慢慢地产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乐趣,活跃课堂气氛。
3. 变压制为鼓励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具有权威性,而且形象高大,其言行对学生影响巨大,学生们会模仿,或者针对教师的语言作出调整。因此,建议教师多鼓励学生,例如,针对课堂,设置特殊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对学习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语言上的表扬;或者设置容易的题目给后进生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并辅以语言上的鼓励,使他们逐渐融入班级的学习环境中。正如丁俊(2011)认为鼓励即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其重视激励学生,符合当代教育教学宗旨,其核心思想在于正面肯定学生的语言以及学习行为,以激起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达到一个最优的状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科学而合理地使用鼓励方式,再结合正确的数学教学方法,使其成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 结语
通过观察课堂,福建省农村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教师满堂灌、学生课前不预习、课时开小差、课后忘作业等问题。建议小学数学教师想方设法培养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而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丁俊.赏识鼓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10):5.
[2]谷晓沛,马云鹏,解书.学科教学知识建构模式研究:基于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观察[J].课程·教材·教法,2019(1):112-117.
[3]李旭佳.为学生深度学习搭沟通之桥: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交流[J].数学大世界,2020(7):75.
[4]陆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教师主导策略[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5):16.
[5]徐宏达.基于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的表现性评价的探索:以“重叠问题”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1):138-140.
[6]王世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J].名师在线,2020(28):65-66.
[7]阳芳.试论在小学数学开展自主性学习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39):98.
[8]张洪霞,刘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为学而教: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9):153.
[9]张良朋.新课程理念下尝试课堂教学的特色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6(13):13-17.
[10]郑金香.小学数学如何采用“尝试教学法”开展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129-130.
[11]周大圣.尝试教学,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J].小学数学参考,2017(33):57.
作者简介:杨克礼,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杉村学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法;问题;对策
在基础教育由具体教育向全面教育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不断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但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发现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以往关于小学数学的研究成果较多,尤其是尝试教学法的使用,例如,张良朋(2016)新课程理念下尝试课堂教学的特色分析;周大圣(2017)研究了尝试教学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郑金香研究(2017)小学数学如何采用“尝试教学法”开展教学;朱永新(2018)探讨了邱学华先生及其“尝试教学法”;张洪霞和刘义(2019)研究了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有一些研究通过观察法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建议,例如,徐宏达(2019)以“重叠问题”为例,基于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的表现,探讨了课堂的有效评价;谷晓沛,马云鹏和解书(2019)基于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的观察,建构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模式。
由此可见,课堂观察有助于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朱燕红和丁锋梅(2018)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堂观察为例,探讨了以课堂观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方法。一般来说,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小学数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但是很少有研究者通过课堂观察法研究农村地区,尤其是福建省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本研究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一、 课堂观察法
作为一种课堂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被广泛使用,在这种研究方法中,研究者或者观察者,一般是论文写作者本人,他们目的明确,借助一些辅助工具,例如,笔记本、摄像机、录音笔等,更有甚者凭着自身感受,直接或者间接地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收集一些资料,例如,课堂录音、教师讲义、教师课件、学生作业、访谈录音等,他们根据这些资料进行教学研究。课堂观察有助于直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师教学的真实情况,正如徐宏达(2019)强调课堂观察法有助于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程序,课堂观察法强调研究者本人亲身体验课堂教学,以第三方的客观视角总结并且评价课堂教学,总结存在的问题,并且反思解决的思路。除课堂观察外,课前课后几分钟内研究者还可以同学生交谈,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二、 研究设计
(一)观察对象
根据抽样原则,选取福建省某农村地区某小学3名数学教师,其中有2名女教师和1名男教师,15课时教学作为实际观察对象,他们教龄、职称、学历相当,分别称为教师A、教师B和教师C,观察人即是本研究者。
(二)观察时间
为使课堂观察具有代表性,每名教师课堂观察的时间类似,均是在开学第1周、开学第9周和开学第16周,各选取1节课进行观察。
(三)观察笔记
每堂观察课均取得任课教师同意,研究者自带iPad记录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供后续研究使用。同时研究者还被允许课前几分钟提前进入教室和学生交谈,课后几分钟留下继续和学生交谈,以收集更多的关于学生课堂学习的数据。
(四)数据整理和分析
15次课堂观察形成的笔记和学生访谈的数据被录入到同一个Word文档中,共形成3000个汉字的文本。首先,通读文本,了解存在的基本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采用词频统计的方法,统计出高频词汇,再以高频词汇为搜索词,阅读文本,提取出福建省农村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再通读文本一遍,以验证词频统计的结果。
三、 研究结果和讨论
经数据整理和分析,将所出现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角度进行分类,共发现教师角度有3个问题,学生角度也有3个问题。
(一)教师视角
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班级人数过多、教师学历等客观条件,以及教学进度表的要求所造成的。
1. 课堂以教师为主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先讲解数学原理和题目,学生听讲后做题。这种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数学意识,更重要的是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经常机械地讲授数学知识,然后强迫学生通过题海战术牢记知识。正如在教师A课堂上:老师一味地教,可是学生不爱学,学生成为教学的路人。在教师B课堂上:学校有教学进度表,教师不得不遵守,结果只能被动加快进度,老师不停地讲,可是学生昏昏欲睡。在教师C课堂上:上课时希望有些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但是同学们均低头不语,偶尔有个别学生回答,结果只能教师自问自答。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重要,但是陆婵(2010)强调教师们需要回归“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参与甚至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逐渐养成学生们勇于参与的优良品质和习惯,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
2. 课时无法兼顾每个学生
农村小学中学生数量较多,而教师精力有限,上课时间有限,任课教师无法提问每一个学生,更别说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了。除此之外,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因材施教难以实行。任课教师只能根据教学进度表讲解教材知识点,有些能力强的学生浪费了大量时间在早已掌握的知识上,而有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还是跟不上,只能无所事事,甚至扰乱课堂纪律。正如在教师A课堂上:教师没时间准确针对每个学生查缺补漏,只能凭经验安排下次课教学内容。在教师B课堂上:教师讲解代替了学生的尝试参与,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某些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在教师C课堂上:教师讲课时还得维持纪律,课堂时间分配被打乱,教师筋疲力尽。 3. 以经验指导教学
人类做事难以摆脱经验的影响,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学历有限、教学进度表的限制,不可避免地根据自己学习和书上学来的经验进行教学。面对水平各异的学生,这种方法自然无法适合全部学生,结果精力耗尽,效果打折。正如在教师A课堂上:虽然教师想方设法转变教学方法,但是还是有些学生无法理解知识,无事生非,扰乱课堂纪律,教师不得不依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压制他们,把课上完,这样自然影响了教学质量。在教师B课堂上:其为了赶上教学进度,只能忽视个别听不懂的学生,一味地讲下去,无法灵活处理课堂中的问题。
(二)学生视角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进度分类,教师能观察和访谈到的课前几分钟学生的状况,称之为课前预习;课时45分钟内的情况,称之为课中;课后几分钟内的情况称之为课后。
1. 课前不预习
课前预习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学生回家杂事众多,例如,带弟弟、妹妹,帮忙看店,唯独没有时间预习第二天的上课内容。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预习不够充分,结果学习效率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预习的方法和鼓励措施多样而且意义重大,正如彭颖(2020)认为有些小学数学知识点较难,尤其是对初学的小学生来说更难,他们必须充分预习,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听懂小学数学教师的讲解。预习是一项需要主动性的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不同,所采取的预习方法也会有差异,自然而然预习效果也会不同。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为他们量身定制预习策略。
2. 课中不听课
由于学生课前没有预习,不了解上课内容,更由于部分数学知识晦涩难懂,例如,抽象几何概念,学生感到非常困惑。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上课之初学生们可能还可以聚精会神,但是随着难题越来越大,他们逐渐心不在焉,甚至是嬉戏打闹,即使教师提问,也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甚至有些学生答非所问。
3. 课后拖作业
有些学生课后无法完成作业,经常需要教师和家长催促才能勉强完成,结果他们学习效率低下,尽管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有些学生回家后就想着打开电视看动画片,或者找到手机打游戏,例如,王者荣耀,他们只是迫不得已才打开作业本,结果也是望着几道数学题发呆,另外,就是各种杂事颇多,熬到深夜也完成不了题目,导致家庭内部争吵不休。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自古以来无法分开,无论是教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针对上述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 以兴趣培养自主性
面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普遍出现的问题,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还给小学生们。王世华(2020)认为教师帮助学生创立一种宽松而自由的学习环境也是方法之一。教师需要克服班级学生过多的困难,尽量因材施教;教师改变教学风格,活跃学习氛围;教师自身形成数学思维,将抽象的数量概念和几何知识理解成人类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融数学教学于人类对于自身及其环境的探索。此外,以兴趣培养自主性方法众多,例如,阳芳(2018)认为小学数学教师最好以小学生为主体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同时转变教师的教学途径和思想,尽最大努力地摸索适合小学生们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逐渐地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2. 以交流促学习
课上学生不会也不愿意举手提问,建议教师成立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带动后进生,一起完成学习目标,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等后进生学会了后让他们来说,以提升他们的信心。教师要逐渐实现因材施教,拉近班级学生之间的水平,不至于使差距过大,影响了教学安排。正如李旭佳(2020)认为小学数学新课标非常强调师生、生生的互动和交流,课堂交流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并且通过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深入的交流,小学生们有可能更喜欢小学数学课堂,甚至是把课堂变成展示他们的舞台,从而慢慢地产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乐趣,活跃课堂气氛。
3. 变压制为鼓励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具有权威性,而且形象高大,其言行对学生影响巨大,学生们会模仿,或者针对教师的语言作出调整。因此,建议教师多鼓励学生,例如,针对课堂,设置特殊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对学习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语言上的表扬;或者设置容易的题目给后进生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并辅以语言上的鼓励,使他们逐渐融入班级的学习环境中。正如丁俊(2011)认为鼓励即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其重视激励学生,符合当代教育教学宗旨,其核心思想在于正面肯定学生的语言以及学习行为,以激起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达到一个最优的状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科学而合理地使用鼓励方式,再结合正确的数学教学方法,使其成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 结语
通过观察课堂,福建省农村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教师满堂灌、学生课前不预习、课时开小差、课后忘作业等问题。建议小学数学教师想方设法培养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而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丁俊.赏识鼓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10):5.
[2]谷晓沛,马云鹏,解书.学科教学知识建构模式研究:基于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观察[J].课程·教材·教法,2019(1):112-117.
[3]李旭佳.为学生深度学习搭沟通之桥: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交流[J].数学大世界,2020(7):75.
[4]陆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教师主导策略[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5):16.
[5]徐宏达.基于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的表现性评价的探索:以“重叠问题”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1):138-140.
[6]王世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J].名师在线,2020(28):65-66.
[7]阳芳.试论在小学数学开展自主性学习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39):98.
[8]张洪霞,刘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为学而教: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9):153.
[9]张良朋.新课程理念下尝试课堂教学的特色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6(13):13-17.
[10]郑金香.小学数学如何采用“尝试教学法”开展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129-130.
[11]周大圣.尝试教学,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J].小学数学参考,2017(33):57.
作者简介:杨克礼,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杉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