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机电技术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现状,阐述了我院目前在《电工电子技术》改革方面存在的不足,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有待改进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学习兴趣 教学改革 特色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69-01
《电工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近年来在非电气专业也广泛应用,如食品、水利专业等都开设了此课程。应用广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紧密的课程,如何教好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为此,我结合我系正在逐步深化的教学改革,针对我院学生生源及目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就此问题,做以下分析。
1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老师埋怨学生在课堂上不是睡觉就是说话,学生埋怨老师所讲的都听不懂。互相埋怨使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沟壑。怎么拉近距离,我想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和,让老师感受到学生的可爱。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感性的人,首先要从情感上接纳对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来自于老师发自内心的关心和鼓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亲和力,经常和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责任心和爱心去帮助他们。真诚的微笑,鼓励的眼神,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点头都会使学生感受到友善的情感,从而接受这门课程,学生得到老师的爱,就会将这种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2 建设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目前我们教研室的教师理论讲授和实验验证是兼顾的,不可否认,理论老师动手能力是稍逊了点,可实验室老师除了准备实验器材,知识基本是空闲的。我们实验室老师能力可真是不容小觑,没有机会发挥太浪费了。所以我们要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进入实验室与实验室教师一起担当实验教学,开发新的实验项目、组建新的教师队伍、指导学生实验。教师不要满足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积极选择学习方向,进行在岗自学、听课或短期培训进修,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特征。要注重积累教学资料,经常进行教法研究,为切实提高《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水平,开创一个良好的局面。
3 为课堂添一抹色彩
只要时间松懈一点,学校总是督促老师们备好要讲的课程,又是PPT,又是教案纸,每一样都没有落下。可辛苦了几个月,学生还是什么都不会。问题出在哪呢?我觉得是老师不会引导学生学习。课堂是一个讲授知识的地方,可是知识不仅在课本上,课外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似乎更重要,所以别忘了在课堂上加点课外知识。知识随处可见,并不是长篇大论的理论才是知识。在课堂上穿插一个故事,哪怕讲一个刚看过的新闻,从中总是有收获。学生是该以学业为重,可是大学是一个与社会接壤的平台,不要总强调好好学习,也不要强调考试一定要通过,多提供一点课外信息,对一些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来说总是好的。给学生一个机会认识自己,给老师一个机会认识学生,学习不好的学生走出学校未必会差。每一个人都是多面的,与其让他们走入社会重新定位,不如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引导他们热爱学习。
4 换个方式做作业
每次批改作业,总遇到一个版本的,偶尔遇到几个版本的,也是大同小异。学生埋怨不是计算就是定义,认为做这些没有什么意义。老师写一本厚厚的教案,左一个定理,右一个验证,上一个画图,下一个计算。听了90分钟,课下还得接触理论计算。之所以讲理论,是因为在实际中大有作为,那就结合理论,和着正在研究的问题,以及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应用,做一次有意义的作业。比如二极管的内容,讲过结构和特性,留个作业给他们,每个学生找一个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二极管,是如何实现的应用,还会在那里实现它的价值呢?老师讲过的特性是在哪里体现出来的呢?鼓励学生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做一次不带计算的作业。
5 准备些有特色的实训
实训是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要求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为1∶1。加强以能力培养和提高技能为目标的实训教学,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毕业生更加适合岗位需求,所以怎么安排实践教学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以往教学,老师带着学生做验证性试验,目的步骤是书本设计好的,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进行操作。效果很不理想。我们何不改成设计性实验,预先给出实验目的、要求、并给出可选的实验器件,学生按自己的需求选择,自行设计电路达到实验目的。我们还可以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小实验、小制作。比如万用表组装和维修,PCB板,功放模块设计与制作等,这能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施展的平台,也能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不定期举行电工电子创新设计制作大赛,对优秀的作品给与奖励。
6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目前我们系老师采用的教学形式不是板书就是PPT讲授,传统板书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师生间可以直接交流,能够反馈教与学。而PPT教学能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图文并茂更能吸引学生。可现代学生不能满足于这些经典的学习方式,促使老师要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首先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模块,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电子部分”我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和项目导向法,我们将这一模块的内容设计成几个具体的项目,如设置成收音机的安装、报警器电路的设计、功率放大器的制作等项目开展教学,使学生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我们还可以采用仿真和实际操作相配合,Multisim仿真软件是设计电路不可或缺的工具,学生在图纸上设计出电路后,在实现实际电路前,用Multisim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对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及时修改,既节省成本也可以提高使用软件技术的能力。
7 结语
总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以学生掌握更多技能为宗旨,以学生就业形势为指导,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彻底做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戴士弘.高职教改课改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徐肇杰.中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Z].2009.
[5] 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北京:教育部高教高职高专教育处,2004.
关键词:学习兴趣 教学改革 特色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69-01
《电工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近年来在非电气专业也广泛应用,如食品、水利专业等都开设了此课程。应用广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紧密的课程,如何教好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为此,我结合我系正在逐步深化的教学改革,针对我院学生生源及目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就此问题,做以下分析。
1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老师埋怨学生在课堂上不是睡觉就是说话,学生埋怨老师所讲的都听不懂。互相埋怨使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沟壑。怎么拉近距离,我想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和,让老师感受到学生的可爱。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感性的人,首先要从情感上接纳对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来自于老师发自内心的关心和鼓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亲和力,经常和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责任心和爱心去帮助他们。真诚的微笑,鼓励的眼神,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点头都会使学生感受到友善的情感,从而接受这门课程,学生得到老师的爱,就会将这种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2 建设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目前我们教研室的教师理论讲授和实验验证是兼顾的,不可否认,理论老师动手能力是稍逊了点,可实验室老师除了准备实验器材,知识基本是空闲的。我们实验室老师能力可真是不容小觑,没有机会发挥太浪费了。所以我们要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进入实验室与实验室教师一起担当实验教学,开发新的实验项目、组建新的教师队伍、指导学生实验。教师不要满足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积极选择学习方向,进行在岗自学、听课或短期培训进修,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特征。要注重积累教学资料,经常进行教法研究,为切实提高《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水平,开创一个良好的局面。
3 为课堂添一抹色彩
只要时间松懈一点,学校总是督促老师们备好要讲的课程,又是PPT,又是教案纸,每一样都没有落下。可辛苦了几个月,学生还是什么都不会。问题出在哪呢?我觉得是老师不会引导学生学习。课堂是一个讲授知识的地方,可是知识不仅在课本上,课外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似乎更重要,所以别忘了在课堂上加点课外知识。知识随处可见,并不是长篇大论的理论才是知识。在课堂上穿插一个故事,哪怕讲一个刚看过的新闻,从中总是有收获。学生是该以学业为重,可是大学是一个与社会接壤的平台,不要总强调好好学习,也不要强调考试一定要通过,多提供一点课外信息,对一些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来说总是好的。给学生一个机会认识自己,给老师一个机会认识学生,学习不好的学生走出学校未必会差。每一个人都是多面的,与其让他们走入社会重新定位,不如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引导他们热爱学习。
4 换个方式做作业
每次批改作业,总遇到一个版本的,偶尔遇到几个版本的,也是大同小异。学生埋怨不是计算就是定义,认为做这些没有什么意义。老师写一本厚厚的教案,左一个定理,右一个验证,上一个画图,下一个计算。听了90分钟,课下还得接触理论计算。之所以讲理论,是因为在实际中大有作为,那就结合理论,和着正在研究的问题,以及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应用,做一次有意义的作业。比如二极管的内容,讲过结构和特性,留个作业给他们,每个学生找一个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二极管,是如何实现的应用,还会在那里实现它的价值呢?老师讲过的特性是在哪里体现出来的呢?鼓励学生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做一次不带计算的作业。
5 准备些有特色的实训
实训是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要求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为1∶1。加强以能力培养和提高技能为目标的实训教学,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高职毕业生更加适合岗位需求,所以怎么安排实践教学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以往教学,老师带着学生做验证性试验,目的步骤是书本设计好的,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进行操作。效果很不理想。我们何不改成设计性实验,预先给出实验目的、要求、并给出可选的实验器件,学生按自己的需求选择,自行设计电路达到实验目的。我们还可以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小实验、小制作。比如万用表组装和维修,PCB板,功放模块设计与制作等,这能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施展的平台,也能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不定期举行电工电子创新设计制作大赛,对优秀的作品给与奖励。
6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目前我们系老师采用的教学形式不是板书就是PPT讲授,传统板书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师生间可以直接交流,能够反馈教与学。而PPT教学能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图文并茂更能吸引学生。可现代学生不能满足于这些经典的学习方式,促使老师要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首先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模块,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电子部分”我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和项目导向法,我们将这一模块的内容设计成几个具体的项目,如设置成收音机的安装、报警器电路的设计、功率放大器的制作等项目开展教学,使学生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我们还可以采用仿真和实际操作相配合,Multisim仿真软件是设计电路不可或缺的工具,学生在图纸上设计出电路后,在实现实际电路前,用Multisim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对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及时修改,既节省成本也可以提高使用软件技术的能力。
7 结语
总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以学生掌握更多技能为宗旨,以学生就业形势为指导,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彻底做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人事司.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戴士弘.高职教改课改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徐肇杰.中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Z].2009.
[5] 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北京:教育部高教高职高专教育处,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