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Factors in Fortress Besieg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tein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图式理论的一部分,文化图式是指人们用于感知世界上各种文化现象并存在于人脑中的关于文化的背景知识结构。随着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发展,把文化图式理论用于翻译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解释译者的翻译过程,而且有助于拓展翻译研究的视野。  《围城》是一部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其语言幽默,文化内涵丰富。目前对其英译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幽默翻译、隐喻翻译、前景化语言翻译和文化负载词翻译,以及翻译策略与方法的研究上。因而从文化图式的角度对其文化内涵的翻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有助于通过翻译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本文试图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角度对《围城》中文化因素的英译进行研究。首先探讨了文化图式在翻译中的运用,并辅之以读者反应理论的相关陈述,以期为本文的后续研究打下理论基础。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一,对翻译性质的界定。认为翻译是译者面向译语读者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为目的的复杂心理活动。其二,分析中英文化图式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由于中西文化的相同与相异,中英文化图式主要有三种情况,即文化图式对应,文化图式冲突和文化图式缺省。尤以后两种情况对翻译的影响是译者在翻译中面临的难题所在。其三,探讨处理翻译中文化图式的策略。译者在翻译中应该充分考虑译语读者,通过采取激活和调整或者创建文化图式的策略来克服翻译困难,从而促进译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的理解。然后,本文以珍妮·凯莉和茅国权合译的《围城》英译本为例,分别从文化图式冲突和文化图式缺省两个方面分析了译者在翻译五种文化因素即:生态文化因素、物质文化因素、宗教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语言文化因素的过程中,是如何向译语读者传递原文中丰富的文化内涵的,采取了哪些具体的翻译方法。最后通过分析,本文作者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音译、直译加注、意译加注等,尤其是充分运用了注解的功能,激活与调整了译语读者原有的文化图式以及为他们创建了新的文化图式,有效地解决了文化图式冲突与缺省造成的翻译难题,促进了译语读者对原文的理解,成功地传递了中国文化,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译本。
其他文献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阅读越来越成为获取信息的最有效的手段,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可以看到,大纲要求在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阅读能力的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引进自外国的影视作品日益增加。通过欣赏外国的影视作品,不但可以促进各国文化交流,而且可以了解他国文化。但是,国内能够直接观赏外国影视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作品以黑人女性为写作主题,深刻揭示了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对黑人女性造成的物质和精神创伤。莫里森也因此成为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翻译学跳出了纯语言学的樊篱,置身于文化、社会、历史的宏观语境,由此拓展了研究视野。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烈·勒菲弗尔(1992)认为,译者所处的社会历史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国际商品流通日益频繁,广告作为一种跨国营销手段必不可少,广告的翻译也就尤为重要。广告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广告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这就需要行之
米兰昆德拉的名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通过四位小说人物的不同人生选择以及所造成的人生结局,一方面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终极悖论,一方面又探索了此背景下的人类可能性。本文以
比较句作为各地语言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句型,一直都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考究的对象是汉语当中的比较句式。它们主要遵从这样一种结构,即:比较项+比较标记+被比较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