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ntactic and Semantic Study on Three Types of Chinese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s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kao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句作为各地语言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句型,一直都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考究的对象是汉语当中的比较句式。它们主要遵从这样一种结构,即:比较项+比较标记+被比较项+比较结果。研究的重点主要是三类比较句,即:等比句,“胜过”差比句和“不及”差比句。  前人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比字句的考究上,尤其是对“比”字的句法地位的分析上。这些研究至今还存在很大争议。而历史上对于另外两种比较类型的研究还有些单薄。为了能对汉语中比较句式的句法和语义结构及推导有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试图提出和解决以下几个议题:(1)我们所研究的汉语比较句到底属于显性比较还是隐性比较?(2)这些比较结构中的比较标记都是属于什么句法范畴?(3)在短语比较句中,比较对象和被比较对象的底层结构到底是短语还是子句?(4)能否通过分析这三类句式的共性,予以它们一个统一的句法和语义结构?  对于第一个问题,通过Kennedy(2007)所提出的三个诊断方法证明:我们所关注的这几类比较句式都是属于显性比较。  关于第二个问题,同样基于四个常用的鉴别动词的方法,我们认为:汉语比较结构中的比较标记都属于静态动词,并具有动词意义。  通过考究比较句中反身代词“自己”的所指以及时间和地点副词的辖域,我们给出的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短语比较句中比较项和被比较项的底层是双子句结构。  最后,结合前面所解决了的议题,我们提出:在句法结构的节点v下,存在一个语音上不显现的比较词素Φcomp。正是这个隐性词素吸引比较标记向前移位到了它的节点之下。随后子句通过删除,得到了表层结构的词序。语义方面,基于Heim(2000)的观点,我们认为汉语当中的比较句式跟英语一样,是显性地对两个不同程度之间进行排序。我们对每种比较范畴都给出了相应的真值条件和语义成分分析。汉语中不同的比较句式也因此获得了比较合理和统一的句法和语义解释。
其他文献
张谷若是中国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和翻译专家,其中尤以其翻译的哈代作品而享誉中外,因此被誉为“哈代专家”,同时以其严谨的翻译态度,被称为“译界楷模”。中国读者所熟悉的译作有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阅读越来越成为获取信息的最有效的手段,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可以看到,大纲要求在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阅读能力的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引进自外国的影视作品日益增加。通过欣赏外国的影视作品,不但可以促进各国文化交流,而且可以了解他国文化。但是,国内能够直接观赏外国影视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作品以黑人女性为写作主题,深刻揭示了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对黑人女性造成的物质和精神创伤。莫里森也因此成为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翻译学跳出了纯语言学的樊篱,置身于文化、社会、历史的宏观语境,由此拓展了研究视野。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烈·勒菲弗尔(1992)认为,译者所处的社会历史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国际商品流通日益频繁,广告作为一种跨国营销手段必不可少,广告的翻译也就尤为重要。广告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广告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这就需要行之
米兰昆德拉的名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通过四位小说人物的不同人生选择以及所造成的人生结局,一方面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终极悖论,一方面又探索了此背景下的人类可能性。本文以